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湖北恩施地区引种的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茶108、槠叶齐及本地品种鄂茶1号、玉露1号的栽培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指标及恩施玉露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3个茶树品种均有较佳的恩施玉露适制性,综合表现优,适宜在恩施地区作为恩施玉露适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是农业部“八五” 重点研究项目子专题“高香优质红茶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之一,试验以1982—1983年人工杂交等优选品系为材料,经8年的系统试验,综合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式 试验设于本所东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三次重复,小区长9米,小区面积13.5m2,种植规格大行距1.5M,小行距及株距0.33M,双行单株品字形种植,每小区植茶 54株(丛),试验于 199年 11月 26日布区,至1998年结束;参试品种有优选1号,优选5号,优选6号,优选8号,优选14号,云大黑叶,英红7号等7个,…  相似文献   

3.
茶叶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选好良种与合理配置是整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七十年代,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已提出建设茶园要实行早、中、迟芽品种配搭种植的意见。但是,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闽东茶区受“明前茶”效益的驱动,推广单一的特早芽种“福云6号”,全市种植2.3万hm^2,占总面积的50%以上,其中周宁、寿宁等县种植“福云6号”,却占总面积的90%以上。当时只看到福云6号“早”的优势,忽略了芽梢易形成对夹叶的特性与品质欠佳的问题。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些茶区的茶品在市场失去竞争能力。有的茶区为了追求“早”的优势,还将高香的中芽种“梅占”、“毛蟹”等品种挖掉。单一的无性系品种造成春茶产量高峰相当突出,产生了采制劳力紧张,鲜叶在树上粗老,未能按时加工产品,影响原料质量。为此,笔者借此机会将以往研究成果结合多年实践,重新对茶树品种合理配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亮 《中国茶叶》2001,23(3):11-11
日本是世界上绿茶主产国之一,1999年共有茶园56000hm2,产茶9万t,其中静冈县茶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4%,鹿儿岛县约占20%,三重县约占8%.日本共有48个国家级无性系良种,其中红茶品种10个占20.8%,绿茶品种38个占79.2%(表1).另外,还有一些县级无性系良种.  相似文献   

5.
谈谈茶树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虞富莲 《中国茶叶》2001,23(5):10-12
现在许多地方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都将茶业作为一项高效农业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为了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从品种着手做好茶叶生产的起步工作,现就茶树引种的一些注意问题及适合引进的品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经1985年以来的8年研究表明,云大淡绿、英红5号、英红6号、英红10号、云大单株5号、风庆3号等6个无性系均属乔木型大叶种。表现发芽早。芽叶黄绿色、茸毛多或特多。生长势强,丰产性状突出。六年品比平均1/15公顷年产干茶119.~193.5公斤,比云南大叶增产10.4~79.3%,差异  相似文献   

7.
高香乌龙茶新品系品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我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已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由于乌龙茶的高花香自然品质,深受到消费喜爱,广东茶叶市场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2002年统计.全省乌龙茶总产达1.57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的比例由1990年的23.4%;,上升到37.1%;。优质高香乌龙茶货紧价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乌龙茶品种的选育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8.
宜昌兴山不同茶树品种的夏季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白叶1号、金观音、黄金茶、福鼎大白、巴渝特早、浙农117、本地群体品种和乌牛早8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兴山夏季红茶的品种适制性.结果表明,利用金观音品种制作的兴山红茶内含物质丰富,带有特殊的兰花香味,综合品质最佳;其次是黄金茶,各内含成分适中,带有独特的桔子香味,综合品质次之.  相似文献   

9.
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广东区试点,在农业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农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农业厅,广东农科院等上级部门领导下,以及本区试点单位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五年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基本情况 1、参试品种(11个):长叶白毫、云抗43(云南省茶科所提供);浙农21(浙江农大提供);黔湄809(贵  相似文献   

10.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荼树品种的适制性是形成茶叶优良品质的前提,本文分别从茶树嫩梢的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两个方面阐述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其中主要分析了芽叶大小、色泽、茸毛等物理特性和主要生化成分、芳香物质、酶学特性、茶叶色素等化学特性对茶树品种适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梢白化系列茶树新品系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新梢白化茶树,又称白叶茶或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由于这类茶树新梢具有氨基酸含量高,成品茶滋味鲜爽,而且叶片呈现白色或黄白色,是名贵茶树资源。本文介绍了宁波地区新发现的6种新梢白化茶树新品系的研究结果。该6个品系的白化机理分为温度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前者和后者分别在低温和强光照条件下新梢叶片呈白色或黄白色。文中同时介绍了该6个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台湾乌龙茶品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气候温暖,雨量分布均匀,适于茶树生长,是我国乌龙茶主要产地之一。台湾茶区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除台湾山茶及从印度引入的阿萨姆种以外,其余70余个地方品种均由福建省等茶区引入。台湾省茶业改良场的前身平镇茶业试验所,曾从……  相似文献   

13.
茶树新品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富莲 《茶叶》2002,28(3):117-118
2001年12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18个茶树新品种,已呈报有关部门审批.为便于种植者选用适制当地茶类的品种,现将各品种性状简介如下,以供参考(品种排列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14.
对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部在1991年9月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会议上提出,"八五"期间我国每年要以茶园总面积3%的速度推广无性系(包括换种改植),"九五"起要加快良种推广速度,争取经过20~30年也即到2021年全国茶园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目前已达到26%,未来十五六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从中看出,还留有一小部分空间用来保留一些地方品种(尤其是适制传统名茶的品种)或少量发展有性系品种.当前,在茶树良种推广中也确实存在着无性系和有性系同时并举的状况,这是由我国茶区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如种茶的立地条件、交通状况和经济能力等.试想,一个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无水浇灌,经济又不发达的地方硬要叫他种植无性系品种,显然是强人所难,所以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用茶籽直播发展新茶园,目前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特早生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劲峰、福安2号(坦洋菜茶)的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择、无性繁殖育成的87-1、87-4等茶树新品种。经多年的品比及区域性试种,一芽一叶期分别比CK(福鼎大白菜种)种早11-3d;87-1产量比CK增产30.54%;制绿茶条索紧细显毫,汤色嫩绿明亮,品质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福建乌龙茶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具有自然的花香和醇厚的滋味,其优异品质与茶树品种具有密切的关系。福建是乌龙茶的主产地,拥有丰富多彩的乌龙茶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李惠民  鹿颜 《茶叶》2013,39(2):72-74
以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1#种质资源圃、茶科所试验基地和园区南茶北引基地种植的种质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阿贝折射仪法测量茶树叶片自由水含量,烘干法测量总含水量,通过计算得到束缚水含量,以此来分析不同茶树的抗寒性。束缚水含量最高的四个植株编号依次为201004111-12、200905112—11、D2—8和49。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茶园抵御冻害的能力,选择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资源,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8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抗寒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此3个品种表现强抗寒性;劲峰、乌牛早、安徽3号、福鼎大白茶4个品种表现中抗寒性;迎霜品种表现弱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叶昌松  刘建平 《茶叶》2012,38(1):40-42
本文着重介绍了景宁县茶叶良种化推广工作措施与经验,分析了惠明茶良种化工作取得成效的原因,提出了今后惠明茶良种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选育高香优质的茶树良种,以调整优化茶叶品种结构,丰富茶叶花色品种,是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的需要.笔者经20多年的选育研究,从大红袍、铁观音、肉桂、黄棪等珍贵的乌龙茶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4个高香优质乌龙茶与绿茶兼制新品种--丹桂、九龙袍、春兰、瑞香,并分别于1998年2月、1999年3月和2003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省级优良茶树品种.现将新品种比较试验与区域试验等选育研究的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