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寒地果桑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带岭高寒地区桑树引种、苗木繁育、果桑园建立及经营管理技术,旨在为高寒地区发展果桑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两用杏丰产栽培技术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选地、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五项杏树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并分析了推广杏树丰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对山西杏树生产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竹是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和中药材,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介绍了玉竹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立地选择、种子繁殖技术、根茎繁殖技术、经营管理技术、采收加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黄土区饲料桑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吴起县饲料桑栽植示范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饲料桑栽植的第一年,平均成活率为75.5%,平均苗木生长量是以10.51 cm;第二年平均成活率为64.8%,平均苗木生长量为35.6 cm,苗木基径都在0.33 cm以上,最大值可达0.73 cm。饲料桑苗木生长量第二年为第一年的3.56倍。除第一年苗木生长量外,第一年苗木的成活率率、第二年苗木的成活率率、生长量均以边缘带,即第2带为最低值;饲料桑第二年的枝叶鲜质量为544.7 kg/hm2,枝叶干质量为196.9 kg/hm2。  相似文献   

5.
长果桑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与市场》2010,(6):125-125
一、品种优势长果桑是由台湾农业专家以台湾大果桑与野生长果桑杂交后育成,它是一种品质极优、产量特高、抗病性特强、极具开发价值的果桑新品种。它具有十大品种优势。1、果实超长特大果实长8-12厘米,最长可达20  相似文献   

6.
沙地饲料桑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归纳沙地饲料桑育苗、建园、丰产、刈割等技术,总结出了适宜本地乃至同类地区的沙地饲料桑丰产栽培技术,配套了育苗、建园、刈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该树种在沙区和移民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桑属桑科,原产东亚,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分市普遍,尤以苏、浙、鄂、湘、川为最多。1 桑的形态特征 桑Morus alba L.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米左右。树皮灰白色,常有条状裂缝。叶互生,具柄;叶片卵圆形或宽卵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尖或长尖,基部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鲜绿色,无毛,有光泽。根皮黄棕色至红黄色,纤维性甚强。4~5月开花,6~7月果熟。花单性,雌雄异株,为穗状花序,腋生。  相似文献   

8.
笋竹两用麻竹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笋竹两用麻竹林的栽培技术和林分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其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龙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培育壮苗造竹、适地适竹、合理结构、认真栽植、科学管理(扒晒、施肥、培土、留笋养竹等)、合理采伐和时更新。按上述措施培育的竹林,每亩每年可产竹材(风干材)1500kg以上,产竹笋500kg以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优质果桑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栽植、整形修剪、施肥除草、果叶采收、病虫防治等方面内容,可为桑果作为新型果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桑蕨间作是以桑为主,以蕨为辅的一种充分利用地力,节药投入,最大限度发挥两种作物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林地单位面积收益的特殊间作模式,具有投入少、收益大、周期短、见效快,一次投资、长远受益的特点。我县农民种植的蕨菜(Pteridj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由于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此外,它还兼具降气化痰、利水清热、降血压之功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汶上县大力植桑养蚕,植桑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种植上存在着品种杂乱,桑叶质量差、产量低等问题。为优化桑树品种,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我们引进优质陕桑305并对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比试验。该品种表现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已在我县南站镇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和开发,现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2003年广东省所选樟树优树的生长与叶果性状,从多个角度证明了5株优势木法选出的樟树优树是合理的,大部分数量指标完全超过5株优势木,樟树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个体及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动态聚类分析显示樟树优树叶果有7种类型,其中长叶重圆果型、圆叶轻圆果型和圆叶重圆果型较多,分别占所选优树的23.0%、41.4%和23.0%。  相似文献   

14.
从木荷(Schima superba)优树树龄结构、选优林分起源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为破坏,木荷大龄资源较少,仅有40%的优树处于最佳采种年龄;选优林分起源相对合理,天然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占比达52.1%,次生林和人工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分别占24.9%、22.9%;树高、胸径生长性状分析认为五株优势木法选出的木荷优树是合理、有效的,通过比较,在现有资源中选出最优的种质材料,作为遗传改良的基础材料,本批优树胸径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差异幅度大于20%以上的优树有146株,占比达69.52%;优树胸径年均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有173株,占86.43%,而树高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优树有175株,占68.05%;从形质性状分析结果显示,优良树干尖削度,即高径比在50以上的优树有114株,占比达61.63%;在冠幅方面,优良冠幅的优树,即冠幅小于等于6 m的有128株,占总株数的53.56%.木荷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个体及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聚类分析显示木荷优树叶果有4种类型.在以后深入研究中,应对生长量大、尖削度小且为窄冠型优树的研究与利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能同时满足葡萄促成和延迟栽培的两用日光温室(专利号201310650303.3)。通过和传统日光温室设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用日光温室实施葡萄促成栽培后,栽植的葡萄早熟品种"矢富萝莎"采收期早于传统日光温室;实施葡萄延迟栽培后,栽植的葡萄晚熟品种"红地球"采收期迟于传统日光温室,促成和延迟栽培葡萄合计产量和合计效益均高于传统日光温室实施单一的促成和延迟栽培产量和效益,效益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2003年在广东省范围内所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优树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进行表型分析,着重研究其生长与叶果性状.结果 表明:枫香在广东以天然林为主,少量分布在人工林中;树龄集中在20~30 a,其次是30~50 a;胸径、树高生长性状分析表明5株优势木法选出的枫香优树是合理的,以现有资源中最优的种质材料为遗传改良的基础材料,该批优树胸径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差异幅度大于20%的有52株,占78.8%,枫香优树胸径年均生长量在0.5~2.0 cm之间的有126株,占总数的94.1%;枫香优树大部分树高年均生长量在0.7 m以下,共98株,占75.9%.高径比大部分集中在30~60,共93株占7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枫香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个体及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01).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木荷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阐述了优树林分起源、优树的生长情况,指出了木荷是重要的造林树种,能够美化生态景观,对于促进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了木荷优树表型形状的规律,以期能够为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蛋白桑十余年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逐步得到广大畜牧界同仁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开始接纳种植蛋白桑、饲喂蛋白桑,且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部分跟风者盲目使用蛋白桑,尤为甚者拿南方的草桑当作蛋白桑在全国各地推广,使一些种植户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介绍了蛋白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影响引种的生态因子和品种选择进行了论述,并详细阐明了蛋白桑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用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所选的部分黎蒴优树进行表型分析,并对着重对其叶、果的性状加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多个角度证明了5株优势木法选出的黎蒴优树是合理的,大部分数量指标完全超过5株优势木,体现优中选优的的特点。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黎蒴优树的叶果性状无论从家系间或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动态聚类分析显示黎蒴优树叶果有3种类型,第1类为重果圆叶型,有8个家系;第3类为轻果尖叶型,有90个家系;第3类介于第1、3类之间,有69个家系。  相似文献   

20.
黧蒴优树表型分析及其叶果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所选的黧蒴优树进行表型分析,着重研究了其叶、果的性状。结果表明:多个角度证明了5株优势木法选黧蒴优树的方法是合理的,大部分数量指标完全超过5株优势木,体现优中选优的特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黧蒴优树的叶果性状无论从家系间或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动态聚类分析显示黧蒴优树叶果有3种类型,第1类为重果圆叶型,有8个家系;第3类为轻果尖叶型,有90个家系;第2类介于第1、3类之间,有69个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