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低电压"整治工作背景 为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等上级部门的要求,继续深化优质服务,全面推动"低电压"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结合常德澧县"低电压"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台区开展缩小低压供电半径、调整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工作,分析总结治理效果和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1 台区产生低电压的原因 (1)随着农村经济长足发展,村民建房增多,线路供电半径增大,末端负荷增加,未新增台区前用电负荷大量接入,致使末端电压低,造成台区低电压. (2)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低电压.低压三相系统中存在单相供电,且一些台区单相重载,导致三相不平衡,这是农村低压线路低电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负荷快速增长,部分配电台区的末端电压已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供电服务质量。尤其在迎峰度夏(冬)期间,负荷急剧增加,"低电压"问题尤为突出。笔者以国网湖北钟祥市供电公司为例,就农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达州电业局在推进农网智能化台区改造工作的过程中,引进了低电压监测与三相负荷平衡自动调整系统,该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配电台区进行科学的低电压及相关数据监测,并对三相负荷平衡进行自动调整,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降低了线损,提高了经济效益。1系统应用背景当前农村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及低电压综合治  相似文献   

5.
1产生"低电压"现象的原因造成10 kV配电线路末端"低电压"主要原因是电源点分散、线路长、供电半径大、线路主干线径细、所带负荷大等。造成配电变压器"低电压"主要是配电变压器处于超出10 kV线路供电半径的末端,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线径普遍过细,超负荷运行;配变无功补偿能力不足,造成功率因数低,致使部分用户端电压偏低。  相似文献   

6.
<正>1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1.1电网建设未能同步线路是向客户输送电能的通道,确保畅通才能保障电压质量。配电网络结构直接影响供电质量,建设较早的配电网络普遍存在供电半径过大、迂回线路与单相供电线路多、导线线径偏小、接线混乱等现象,当用电负荷较重时,极易造成末端客户电压偏低。1.2供电容量无法满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客户用电负荷迅速增长,户均容量不均匀,加上配电变压器未能建设在用电负荷中心,造成末端客户部分出现"低电压"。  相似文献   

7.
1项目研究背景为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门要求,全面推动"低电压"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结合江西省广丰县低电压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台区开展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研究,分析总结治理效果和工作经验,制定一套通过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达到提高客户端电压和降低  相似文献   

8.
1导致供电"低电压"的原因农村电网结构较薄弱,个别区域存在变电站布点与区域负荷中心布局存在着不合理,部分10 kV馈线负荷重、线路长,首端线路电压偏高,末端电压偏低。在农村电网中,由于部分台区供电半径大,供电面广,低压线路线径细、截面小,下户线设计标准低,且设计电压等级以220 V偏多。近几年随着家电下乡和农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9.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辽阳供电公司被列为全国5个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试点公司之一,率先开展了"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通过近一年的"低电压"综合治理,从农村低压配电网供电模式上结合辽阳地区农村电网的实际情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产生农网低电压原因主要有:变电站母线电压偏低,造成整条线路电压质量不合格;6—10 kV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路末端变压器首端电压不合格;低压台区供电半径过长,线径偏小,造成末端用户电压质量不合格,这种原因产生的低电压现象最为普遍;三相负荷不平衡,某相负荷严重偏高,该相电压降增大,造成该相线路末端用户电压偏低等。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春季小麦的返青灌溉期,灌溉负荷剧增,带动供电企业供电能量的提升。但同时伴随而来的低电压(姑且称之为"灌溉期低电压")问题却着实令人头痛。电压过低会造成水泵出水缓慢甚至烧毁水泵电动机,投诉增加。因此,灌溉期低电压问题急需解决。1灌溉期低电压的特点(1)灌溉负荷"蜂拥而至"。灌溉期出现的低电压问题,其实就是灌溉负荷集中出现导致配电变压器及线路严重过载衍生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业动态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微储能型末端电网低电压治理装置经过不断的功能完善,于近日正式应用。该装置由主机和储能装置2个模块组成,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在夜间等负荷较低、电压较高时段储能,在早晚用电高峰等负荷较高、电压偏低时段自动向电网补偿功率,与台区共同向负载供电,达到提高末端用电电压的目的,并降低系统负荷高峰时的负载率,保障居民稳定用电。  相似文献   

13.
1农村低电压的产生原因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是电压监测点偏少,监测手段有限;二是生产运行调压管理不到位,配电变压器调挡不合理,设备巡视不够;三是营销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负荷预见性不够,低压用户接电方式不合理,三相负荷不平衡等方面;四是电压无功管理水平不高;五是忽视小水电管理等。技术方面的原因:一是边远山区居民分散居住,供电半径过长,线径又较小;二是受家电下乡及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某县级供电企业2005~2009年的负荷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当地地理、交通、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进行2010~2015年各规划年全社会用电总量负荷预测,得出了2010~2015年各规划年的全社会用电量、负荷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为了满足城市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带动了配网自动化的发展 ,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加强了配网自动化的建设 ,但在一些小城镇 ,由于受经济、资金等条件的制约 ,配网自动化还没有起步 ,所以必然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的提高。下面根据建德市的实际情况及近几年的电网发展情况 ,谈谈利用户外隔离负荷开关来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办法。  户外隔离负荷开关是近几年刚刚研制成功的产品 ,它和传统的户外隔离开关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如免维护 ,能在杆下进行操作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能够带负荷拉、合该开…  相似文献   

16.
晋富强 《农村电工》2007,15(9):33-34
1 对电压失稳设防宜及早实施 近年来,空调类负荷比重增加很快,而且许多地方电网供电瓶颈问题尚处于低电压等级线路,一些居民楼宇的线路、表计以及城网中低电压配电线路,已经不适应增长了的负荷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1供电服务需求背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客户层次发生了深度变化,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由于当前农村配电线路相当一部分仍是第一、二期农网改造的线路,超范围供电、线路线径小、用电负荷大、未端低电压等现象依然存在,电网升级建设与客户用电负荷需求未得到同步发展,客户服务需求和持续供电基础存在差异,给供电服务带来了较大压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客户用电需求,微信应用能够弥补供电基础薄弱和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微信  相似文献   

18.
正入夏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农村地区的农田排灌负荷随之增长,农网的线路负荷也在攀升,如果农网的线路供电半径较长而负荷主要集中在末端则极易出现末端"低电压"问题,因此应提前采取措施应对"低电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1情况概述河南省获嘉县为典型的农业县,负荷性质也以居民照明负荷为主,约占30%。日高峰负荷多发生在每天的中午11—12时或晚上7—10时,而后半夜负荷很低,平均负荷率仅为45%左右,峰谷差率高达80%以上,致使35 kV综合线损率居高不下(1.6%左右),有的线路如35 kV永中线最高可达4%。为此,获嘉县供电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笔者最近了解到,江苏省滨海县供电公司有一名村电工,平时详细记录本村配电变压器台区中L1,L2,L3三相负荷的增减情况,将新增的单相负荷接到负荷较小的一相上。几年来这个村低压电网三相负荷始终保持总体平衡。保持三相负荷平衡,是保证供电质量、维持低压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