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低压台区线损电量占县级企业总损耗的60%以上,同时又是目前线损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降损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调整三相负荷平衡。造成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绝大部分台区接户线为单相220V负荷,无法在集表箱内对三相负荷平均分配。针对农村低压台区接户线、集表箱现状,以三相电流平衡为原则,提出分电能表统计,分接户线调整,降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1 变压器负荷不平衡对系统的影响 1.1 增加线损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线损增加表现在两部分:一是增加配电变压器损耗;二是增加线路损耗.  相似文献   

3.
1接户线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优点(1)可实现"三级平衡"。接户线采用三相四线制,可以在电能表集装箱内根据用户的负荷大小,合理分配三相负荷,实现表箱内先平衡;以此为基础进行低压分线路再平衡;最后进行配电盘总平衡,从而彻底消除农村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2)可治理"低电压"。  相似文献   

4.
三相不平衡线路的线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相不平衡线路的线损分析王树田水利部农村水电司(100761)(一)三相不平衡对线路损耗的影响农村低压电网中,由于单相负荷的存在,往往造成三相不平衡,结果不但引起相线损耗的增加,而且使中性线上有电流通过,也产生了损耗,从而使线损大大增加。假设某三相四...  相似文献   

5.
三相负荷不平衡对低压供电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大量大功率的单相家用电器如 :空调器、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等进入百姓人家 ,这些家用电器给人们带来舒适、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 ,也给供电部门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影响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由于低压供电系统的三相负荷不平衡。三相负荷不平衡程度由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度 Kbp表示 ,一般要求变压器出线电流不平衡度小于 10 % ;低压供电网络始端的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小于 2 0 %。而在实际的负荷实测中常常发现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大于2 0 % ,有的甚至高达 5 0 %以上。三…  相似文献   

6.
增加了线路损耗。电流通过导线时,由于导线电阻的作用,将在导线上产生功率损耗。不平衡度越大,线路损耗也越大。.如果把三相负荷接在一相上,其实质就是单相供电,此时导线上的功率损耗是三相负荷平衡时的6倍,运行极不经济。  相似文献   

7.
冯印富 《农村电工》2006,14(2):41-41
三相负荷不平衡线损升高的定量分析:设总的负荷电流为I,每根导线的电阻值为尺,功率因数为1,采用单相二线供电时的功率损耗为  相似文献   

8.
正1存在问题农网0.4 kV线路居民用电通过一相线及一中性线连接电源,从架空线路上引出两根导线作为接户线。在这种接线方式下,如果负荷分配不合理或负荷发生变化,调整三相负荷平衡就需要全台区停电,而且必须登杆解开原接线再重新接到其他相线上进行调相,既增加了安全风险,降低了台区的供电可靠性,又费时费力。对此,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方案。2改善方案将台区的一部分接户线分别分配到三相架空线路上作为固定负荷;将另一部分接户线改变接线方式作为可调负荷,把原一相线一中性线的单电源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9.
1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的影响 农村低压电网普遍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由于农村客户大部分是单相负荷,且农村客户的用电量、用电性质和用电时间不同,导致农村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比较普遍,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超过15%的台区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
在低压三相四线制的农网供电系统中,由于用户多为单相负荷,负荷分布不均衡及大功率单相负荷用电的不同时性,使得三相负荷不平衡,供电质量下降,低压电网与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笔者现结合河北省涉县实际,谈一下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防治措施。1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弘廷 《农村电工》2003,11(5):36-36
有些人以为,电力系统只要负荷一定,无论怎样分配负荷,电能损失都是一样的,事实并非如此。设总的负荷电流为I,每条导线的电阻为R,功率因数cosφ=1,采用单相二线供电时的功率损耗为:ΔP1=2I2R(1把全部单相负荷平均接到两条相线上,采用二相三线制供电,则每相的电流为原来的1/2,其功率损耗为:ΔP2=3(I/2)2R=3I2R/4(2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把负荷平均分配到三相上,则每相的电流为原来的1/3,其功率损耗为:ΔP3=3(I/3)2R=I2R/3(3(l)、(2)两式相除,得ΔP1/ΔP2=2.…  相似文献   

12.
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由于用户较为分散 ,线路较长 ,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 ,将直接增加电能在线路的损耗 ,下面试加分析。三相四线制结线方式如图 1所示。图 1 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这时单位长度线路上的功率损耗为 :ΔP1=I2a R+ I2b R+ I2c R+ I2o× 2 R (1)式中  R——单位长度线路的电阻值 ,中性线的截面积通常只有相线的一半 ,故中性线的单位长度线路的电阻值取 2 R。当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 ,三相电流 Ia=Ib=Ic=Icp,中性线的电流 Io=0 ,这时单位长度线路上的功率损耗为 :ΔP=3I2cp R (2 )如果各相电流不平衡 ,则中性线中有电流…  相似文献   

13.
1 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主要构成(1) 低压线路本身的电能损耗 ;(2 ) 低压接户线的电能损耗 ;(3) 用户电能表的电能损耗 ;(4 ) 用户电动机的电能损耗 ;(5 ) 用户其他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2 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计算其通用计算公式为 :△ A=N K2 I2pj Rdzt× 10 -3式中  N——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网结构系数 :1单相两线制照明线路 N=2 ;2三相三线制动力线路 N=3;3三相四线制混合用电线路 N=3.5。K——负荷曲线形状系数 ,即考虑负荷曲线变化而采用的对平均电流 (Ipj)的修正系数 ,K值按推荐的理论计算值表 1选用。表 1 负荷曲线形…  相似文献   

14.
王国民  李永忠 《农村电工》2007,15(11):44-44
电网三相负荷平衡后,不仅能提高配电变压器利用率和电网末端电压,而且台区各相损耗一目了然,便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如反窃电、降损等.现就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平衡调整方法谈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李斐明 《农村电工》2001,(10):42-42
1 不对称运行时功率损耗分析1.1 所谓不对称,就是指各相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不完全相等且三相电流的相量和不等于零。 三相四线制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总值为: 不对称运行三相四线制线路的功率损耗为:式中:P为电路输送的有功功率;△P1为不对称运行时的功率损耗,分别为A、B、C三相负荷的功率因数,IA、IB、IC分别为A、B、C三相电流,IO为中性线电流,RO为中性线电阻。1.2 三相均匀分配负荷时损耗情况 在输送总有功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将总功率P均匀地分配到三相线路上,即从 PA、PB、PC中各取 1/…  相似文献   

16.
在配电台区中 ,变压器担负着配电和送电的重要任务 ,是配电台区的中心枢纽 ;配电台区的线路网络则为变压器的传输电能的通道。科学、合理的线路网络结构是变压器的安全、优质和低损供电的重要保证。而三相负荷平衡既是衡量台区线路网络结构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也是变压器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三相负荷能否平衡 ,不仅关系到变压器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且关系变压器供电的损耗率。1 三相负荷平衡降损的原因三相负荷平衡降损的实质就是通过改善或改变配电台区线路网络的结构 ,使三相负荷平均分配 ,从而达到减少变压器损耗的目的。这一点 ,…  相似文献   

17.
正在低压电网中,照明用电及其他单相负荷用户多,峰谷差十分严重。如果没有认识到或忽视了均衡用电的重要性,容易造成三相负荷不平衡。根据线损理论分析计算可知,三相负荷平衡与不平衡,其功率损耗会相差很多。中性线截面积是相线截面积1/2的情况下,三相负荷分配不平衡时,线损要增加3—9倍。以上只是考虑了线路的功率损耗,同样道理,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也会  相似文献   

18.
王霖  王文武 《农村电工》2009,17(8):43-44
经过农网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较大的完善,然而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还非常普遍.就地调整台区三相负荷平衡是一项见效快、投资少的降损节能措施.开展三相负荷平衡管理,实现最大程度的降损节能.  相似文献   

19.
农网改造中的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危害性(1)三相负荷不平衡将直接危害电网的安全运行。轻则降低供电效率,重则可能烧断导线或烧毁用电设备。(2)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影响电能的质量。三相负荷严重不对称,中性点就会发生位移,接在重负荷相的单相用户易出现电压偏低、电灯不亮、电器效率降低等;而接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达州电业局在推进农网智能化台区改造工作的过程中,引进了低电压监测与三相负荷平衡自动调整系统,该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配电台区进行科学的低电压及相关数据监测,并对三相负荷平衡进行自动调整,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降低了线损,提高了经济效益。1系统应用背景当前农村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及低电压综合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