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为了改良秦川牛在后躯发育(尖斜尻)和股部肌肉欠充实等体形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其的生产性能、商品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秋,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依据农业部属下达课题,拟定在县故郡乡独山村,协助故郡兽医站进行“秦川牛引入兼用短角牛血液中间试验研究”工作。这项课题的具体步骤是:先以短角公牛为父本配秦川母牛,计划繁殖短秦一代牛1OO头,予产母犊50头左右;再以秦川公牛为父本回交配短秦一代牛,最后在杂种二代公母牛间横交固定,使秦川牛含1/4短角牛血液。这样,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兼用型短角牛改良湘西黄牛的效果,本试验随机选择湘西黄牛和短本F1、F2、F3代各30头,研究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外貌特征和适应性。结果表明,短本杂牛体重随代次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F1与湘西黄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F2与F1相比差异显著(P<0.05),F3与F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短本杂F1的育肥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湘西黄牛提高69.23%、21.67%和8.41%,骨肉比下降9.82%,差异极显著(P<0.01);短本杂母牛10日龄、30日龄、60日龄和120日龄的泌乳量分别比湘西黄牛提高150.70%、106.10%、162.12%和209.94%,差异极显著(P<0.01);短本杂牛随改良代次的增加,体型外貌逐渐趋于短角牛;短本杂牛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1 富源县养牛业现状 富源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是内陆省份入滇的主要通道,素有"云南东大门"之称.土地面积3 235.4km2,全县辖3乡8镇159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67.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94万人.县境内最高海拔2 748.9 m,最低海拔1 110 m.由于地处低纬度滇东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地势差异较大,气候温暖潮湿,具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多种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3.8℃,日照1 819.9 h,降水量1 102.3 mm,无霜期269 d,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黄牛存栏64 980头,其中能繁母牛15 285头,占牛存栏的24%.  相似文献   

4.
西门塔尔、短角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报告杜忍让,张军强(陕西省农科院宜君基点,727204)发展草食动物搞好黄牛改良是发展畜牧业生产,扩大肉食来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宣君养牛发展现状,在该地区原黄牛改良的基础上,引进西门塔尔、短角红牛品种改良当...  相似文献   

5.
我县处于渭北旱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全省60个山区县之一。农业人口9.7万人,耕地63万亩,天然草场35.7万亩,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自1978年以来,以大家畜为主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发展,特别是牛的发展更快,头数逐年增加,至1985年底,存栏已达20,302头,其中当地黄牛11,483头,占牛总头数  相似文献   

6.
陇县是陕西省开展黄牛改良工作较早、规模最大的县。本文对陇县西黄F_1、黑黄F_1和当地黄牛初生、6、12、18、24、36、48、60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改良母牛的产奶性能及改良公牛的产肉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生长发育快,产肉、产奶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黄牛将逐渐由单一的役用向乳肉役或肉乳役等兼用方向发展;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方向转化。目前,我市渭北旱原的山地牛,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引用秦川牛对当地牛进行了多年的改良,当地牛血液中含有了不同程度的秦川牛成份,毛色趋于  相似文献   

8.
短角牛(Shorthorn)属普通牛,是世界上著名肉牛品种之一,原产于英国,中等体型,具有性情温和、早熟、肉用性能好、耐粗饲、增重快、母牛泌乳性能强、犊牛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杂交改良黄牛效果较好。云南省于1996年底从美国引进短角肉种牛110头,除10头公牛用于生产冻精外,其余作纯繁并提基层改良用的种牛。  相似文献   

9.
一、我县养牛业现状及引进丹麦红牛的依据(一)我县基本情况:我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境内山岭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农牧业实践中群众形成了养牛的习惯。早在70年代我们就先后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秦川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但由于种种原因,使黄牛的改良工作未能得到健康发展,牛群的质量不能大幅  相似文献   

10.
南阳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之一,具有体格高大,役用力强、肉用性能好等优良特性。我区黄牛隶属南阳黄牛品系,过去因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养牛为种地,缺乏严格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粗放,野交乱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导致我区牛种退化,体格小,尻部尖斜,生长发育缓慢,产肉性能差,经济价值低,直接影响着我区养牛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牛的役用价值大大降低,每年使役仅1月左右;同时,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日  相似文献   

11.
<正> 1982~1987年底,石楼县共用冻精配母黄牛7848头产犊6365头。除出栏外,全县5年来共培育短×本杂交牛4125头。短×黄杂一代,在农村分户粗放饲养管理情况下有良好杂交优势,适应性好,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比本地牛高。每头改良牛平均比同龄同样饲养的本地牛市价多约200元。87年全县由原11个改良点扩大到16个,改良牛占总牛头数的16.4%。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秦川牛的发展方向,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改进其体型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乳、肉性能和商品率,从1982年9月开始,西北农大同我场协作,在邱怀教授主持下,引用兼用型短角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四年多来,我们在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用兼用型短角公牛配秦川母牛74头,出生杂种一代犊牛58  相似文献   

13.
本地黄牛(秦川牛及其杂种)本身就是一个繁殖力很强的黄牛品种。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县引用短角牛改良本地黄牛,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为了摸清短杂母牛群的繁殖状况,我们于1990年1月~6月底对眉县短杂 F_1母牛繁殖性能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及时掌握改良效果,充分发挥其繁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对短秦F1、F2和本地母牛初生、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发育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F2牛初生、6、12月龄体重比本地牛分别增加4.3、37.2、35.6kg,相应提高16.6%、28.2%、17.9%;F1牛18、24月龄比本地牛分别增加30.9、47.8kg,提高11.0%和15.6%,改良牛纠正了本地牛的尖斜尻缺点,且生长发育快,增重效  相似文献   

16.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来和秦川等品种的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处理好方向与对策、改良与利用的关系,致使改良步伐缓慢,限制了黄牛对人的贡献。为了探索向乳肉兼用发展的改良方向,尽快确定适应我区自然条件、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的杂交组合。在地区畜牧局、站领导的重视支持下,1987年由西北农业大学引进了丹麦红牛的冷冻精液,选  相似文献   

17.
西门塔尔牛改良干旱地区黄牛效果孙国君,吐尔洪(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医系843300)新疆南部喀什、和田两地区从1979年开始,引进黑白花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品种的冻精颗粒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目前在当地农牧区,由于西门塔尔杂种牛适应当地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地处渭北旱原西部,是个山区县。全县有17个乡、两个镇,240个村民委员会,45,800户,21.5万人,其中农户41,900户,农业人口199,500人。总面积341.2万亩,其中耕地76.6万亩,人均3.8亩,占总面积的22.5%;林地149万亩,占43.7%;牧地58万亩,占16.9%。在牧地中,300亩以上的大  相似文献   

19.
两年来在江苏省泗阳县黄圩牧场及基附近人民公社调查和试验研究场内外牛群的结果,肯定了杂交一代的乳役兼用性能、杂交二代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体尺结构:杂交一代母牛体尺较本地黄牛有显著提高。杂交二代母牛各部体尺亦较本地黄牛有所提高。泌乳性能:杂交牛的泌乳期一般均能达300天以上。杂交一代300天,平均泌乳量均在1500公斤以上,最高日产曾达25.75公斤。杂交二代300天平均泌乳量均在2000公斤以上。乳脂率,杂交一代平均为4.7%,杂交二代为4.5%。役用性能:黄母牛最大輓力为237.5公斤;杂一代母牛为300公斤,杂二代母牛为255公斤。杂交一代较黄牛提高26.32%,杂交二代比黄牛仅提高7.4%。杂交二代的役用能力较一代略差。通过乳役兼用试验证明,平均日产乳在5公斤左右的牛只可以同时进行劳役,对泌乳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2000~2002年集中观测了3代短角牛级进杂交云南富源山地黄牛的改良效果,测定了本地黄牛和短本F1、F2、F3的的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选择6月龄断奶牛进行育肥测定,结果显示:日增重短本F1、F2、F3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469.1g、603.1g和648.4g。代与代之间的改进提高幅度依次为:F1>F2>F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