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蚕蛹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蚕蛹的化学成分。综述了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蚕蛹及其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防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制备ACE抑制肽的活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加酶量。获得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8℃,酶解pH 9.0,加酶量3 500 U/g。在此条件下,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ACE的理论抑制率最高可达96.67%,验证值为96.49%±1.75%,IC50值为0.102 mg/mL,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蚕蛹ACE抑制肽的酶法制备。  相似文献   

3.
蚕蛹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氨基酸含量全面且富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宝贵资源,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饲用价值。介绍蚕蛹蛋白肽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蚕蛹油的提取及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和应用。综合利用蚕蛹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超声波处理改变蚕蛹蛋白的理化性质,以利于蚕蛹蛋白的酶解及提高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30℃±5℃条件下,用功率为406.8 W的超声波对质量浓度0.037 g/m L的蚕蛹蛋白溶液处理31.9 min后,蛋白质分子的巯基含量增加,二硫键含量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反映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二级结构的吸收峰明显增强,荧光光谱中的荧光激发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有更多的疏水性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抗氧化试验表明,经超声波处理获得的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分别比对照组蚕蛹蛋白的酶解产物提高了12.47%和58.11%,并且其还原能力也有提高。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改变了蚕蛹蛋白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蚕蛹蛋白在酶解过程中释放抗氧化肽。  相似文献   

5.
利用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及中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及大豆分离蛋白,结果表明不同酶水解得到的水解液其氨基酸含量和构成有较大差别,对中性蛋白酶而言,蚕蛹蛋白较大豆分离蛋白更易水解,适宜温度为50℃,底物浓度为20%~30%,且分次加酶比一次加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和控制用超声波辅助酶解蚕蛹蛋白过程中的蛋白质酶解程度,应用数学推导方法并结合酶解试验对超声波处理前后蚕蛹蛋白的酶解动力学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初始底物浓度和蛋白酶浓度对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表明超声波预处理和未处理的蚕蛹蛋白水解度均随着水解蛋白酶Alcalase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初始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蚕蛹蛋白水解度与酶解时间的关系构建的酶解动力学模型显示:超声波预处理改变了蚕蛹蛋白的酶解动力学参数,提高了蚕蛹蛋白酶解反应的最大临界初始底物浓度。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酶解动力学模型与实际酶解过程基本吻合,确证经超声波预处理后蚕蛹蛋白更易被Alcalase酶酶解。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缫丝蚕蛹中的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组分进行营养学评价,为高效开发蚕蛹食品提供依据;通过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体外抑制活性试验,探讨蚕蛹蛋白作为天然降压药品原料的利用潜力。营养学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溶性和碱溶性组分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2%和39.2%,明显高于WH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36%);蚕蛹水溶性蛋白有第1~第4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而蚕蛹碱溶性蛋白仅有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2种溶解性蛋白的生物效价均较低,在开发利用中,应补充限制性氨基酸或与其它蛋白搭配使用,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体外ACE抑制活性试验表明,蚕蛹的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的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均具有较强的AC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121、0.113 mg/mL,2种蛋白有可能成为降血压肽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8.
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及原料前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的分析认为,建立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是解决蚕蛹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从蚕蛹原料预处理以及蛹油制品、蚕蛹蛋白产品、蚕蛹甲壳素产品生产原料的前处理4个方面,探索了一整套实用的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流程,能有效分离蛹油、蛹蛋白和蛹甲壳素3种可利用成分,为后续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基础原料。  相似文献   

9.
沈大战  黄均  周荣清 《蚕业科学》2021,47(2):179-185
以脱脂蚕蛹粉为底物,通过诱导驯化获得一株具有高效水解能力的米曲霉菌分离株蚕20,35 ℃水解3d分离株对蚕蛹蛋白的水解率达23.12%.GC-MS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解物中含量较高的有1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异丁酸、苯甲醛、2-十一酮、2-辛酮、3-辛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十三酮、环氧乙烷、十八烷、十六烷、邻甲氧基苯酚,其中臭味成分主要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异丁酸,而3-辛酮、2-辛酮和苯甲醛具有果香味.脱脂蚕蛹粉经蚕20分离株全细胞发酵水解后,蚕蛹蛋白水解物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异丁酸的相对含量较未水解对照组分别降低3.37和0.88百分点,2-辛酮、3-辛酮和苯甲醛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7.90、3.90和0.80百分点,水解物的臭味强度显著减弱.水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5 ℃和3d时,可进一步降低水解物的臭味强度.试验结果为利用米曲霉菌对蚕蛹蛋白进行全细胞发酵水解,生产无臭蚕蛹蛋白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蚕蛹优质蛹蛋白粉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动物性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均匀,比鱼粉中氨基酸含量高.对蚕蛹蛋白的营养价值、提取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蚕蛹蛋白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开发蚕蛹蛋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指出蚕蛹蛋白可以广泛用于畜禽饲料、营养剂和食品添加剂中,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活蛹缫丝是蚕茧不经过烘茧、煮茧直接缫丝的新工艺,从蚕蛹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察蚕蛹经过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处理后,其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变化。活蛹缫丝工艺中,机械脱衬造成蚕蛹质量损失约12.21%,但蚕蛹中蛋白质和油脂2种主要组分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质量比仍保持在1.20~1.23∶1。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蛋白的不良气味明显变淡,而理化性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缫丝和机械脱衬后的蚕蛹蛋白几乎完全变性,但缫丝后的蚕蛹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最好。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油脂的化学性状(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机械脱衬后蚕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不饱和度降低,使粗制蚕蛹油的品质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活蛹缫丝工艺中的机械脱蛹衬与传统缫丝工艺机械脱蛹衬相比,同样会造成蚕蛹主要营养组分损失,并对蛹蛋白质和油脂的性状有不利影响,因此活蛹缫丝的蚕蛹仍不适于作为高档食品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缫丝蚕蛹蛋白的菌株,用于提高缫丝蚕蛹生产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收集细菌,经富集培养、干酪素平板初筛和发酵蚕蛹蛋白复筛,获得一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CY21。该菌株在32℃、pH 7.0条件下培养60 h后所产蛋白酶的比活力可达到272.7 U/mg。通过形态学观察、经典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3.
蚕蛹几丁质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蚕蛹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对蚕蛹几丁质的性质、分离提取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日用化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家蚕作为天然蛋白质纤维——蚕丝的生产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化纤产品的不断创新,原料茧生产效益和丝绸服饰性能方面的优势相对下降。在韩国,原料茧生产几乎消失,但以家蚕作为与健康有关的功能性素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却方兴未艾。例如:以蚕粉为原料研制的降血糖制剂,已被韩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定为保健食品,自1995年以来已生产约3 000 t;家蚕具有富集食下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功能也被证明;雄蚕蛹(蛾)被开发为男性增进剂;对蚕粉、蚕尿及白僵蚕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家蚕资源的多功能开发利用为蚕农增收做出了贡献。可以预言,家蚕及其产品作为功能性素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韩国未来高附加值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抗菌性能及对创伤的愈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蛹壳聚糖、蜂蜜和明胶等为基质制备医用复合水凝胶。对以不同配比制备的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单纯蚕蛹壳聚糖水凝胶、蜂蜜水凝胶的抗菌性能进行比较试验,并以大耳白兔为受试动物,采用切片法检测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对烫伤伤口的愈合作用。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5%的蚕蛹壳聚糖和质量分数为20%的蜂蜜制成的复合水凝胶的杀菌作用明显高于市售烧伤膏和单纯蚕蛹壳聚糖或蜂蜜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24 h内的抑菌率均达到100%,且持久性好;大耳白兔烫伤伤口经0.25%蚕蛹壳聚糖+20%蜂蜜复合水凝胶处理后12 d可基本愈合,切片观察愈合的伤口表皮无溃疡,局部毛囊增生,且有新生表皮细胞生成。研究结果显示,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可用作创伤敷料。  相似文献   

16.
雌雄蛹自动分选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雌雄蚕蛹分选是制造优质蚕种的重要环节。依据雌雄蛹体重量和体形大小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 ,研制成功三段式雌雄分选机。经生产测试 ,每小时可分选 135 96kg茧的蚕蛹 ,分选雌雄蛹的误鉴率平均为 3 18% ,比人工分选的准确率高 ;通过调节分选孔的大小 ,准确率可达 99 5 %以上 ;在复眼着黑后分选对蛹体无损伤。机械操作简易 ,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蚕蛹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与蚕蛹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蚕蛹多糖、蚕蛹蛋白、蚕蛹油、蚕蛹吸附材料、蚕蛹生物反应器、蚕蛹培养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蚕蛹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较广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家蚕蛹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蛹脂肪酸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家蚕不同杂交组合、不同性别的蛹脂肪酸,经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脂肪酸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烯酸、软脂酸、α-亚麻酸、硬脂酸为5个家蚕杂交组合的蛹脂肪酸共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丰富的是α-亚麻酸;在G1白×C108和C108×大造(雄性)的蛹脂肪酸中检测出壬醛酸;在菁松×M-2的蛹脂肪酸中新检测出9-十二碳烯酸;壬醛酸、月桂酸、9-十二碳烯酸为首次从蚕蛹脂肪酸中检测出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