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种期对垫江牡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15日-10月5日期间栽种的牡丹产量较高,此外在此期间栽种牡丹所收获的根的粗度和长度均具有较好优势,综合各性状指标,最佳栽种期为10月5日.  相似文献   

2.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于牡丹芽萌发期和休眠期分别进行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结果表明 ,自芽萌动至开始休眠为适宜培养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 :MS +6 -BA(0 5~ 1mg/L) +NAA(0 1~ 0 2mg/L) ,MS为最佳壮苗培养基。牡丹试管苗培养的适宜光照强度为 2 0 0 0lx ,光照时数为 10h/天 ,适宜温度 (2 5± 1)℃。  相似文献   

3.
贾文庆  刘会超  姚连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25-2727,2729
从鳞芽培养、胚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叶柄、叶片、上胚轴和枝条培养、花药与花粉培养和生根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牡丹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培养基种类、生根培养方法、组培苗移栽驯化几方面综述了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牡丹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较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为今后牡丹组织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并认为组织培养技术必将成为牡丹快速繁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因子对诱导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了洛阳红成苗的关键因素,包括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水解乳蛋白(LH)及培养基中盐浓度的效应。结果显示,诱导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最佳组合配比为1/2MS+6-BA 0.1 mg/L+IBA 0.8 mg/L+LH 100 mg/L。  相似文献   

7.
李子峰  胡永红  刘庆华  王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98-2999,3001
综述我国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以种子、茎尖、芽、幼叶、叶柄、根等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的研究成果。牡丹组织培养的技术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对于大规模生产还存在困难,主要在组培品种少,培养物褐化、玻璃化、生根难以及培养基的筛选、合适的外植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洛阳红"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0~3.0mg/L BA与0.5mg/L IAA或0.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而附加玉米素ZT效果不佳;20~25℃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30℃下试管苗很快老化、枯死,不宜采用:1/2MS附加0.2mg/LNAA或2.0mg/LIAA与2.0mg/L IBA配比可促进"洛阳红"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附加0.5g/L PVP可有效减轻‘洛阳红''牡丹组培苗褐变,促进继代苗分化、生长,但对生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几种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对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化数为3.4个/株;WPM培养基次之为3.2个/株,培养基中附加2.~3.mg/L 6-BA/与0.mg/LIAA或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24℃和30℃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0℃稍次,30℃下试管苗长势慢、老化很快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0.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影响生根的主要因素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褐化、玻璃化3大难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就传统组织培养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新型组培技术,以期为今后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牡丹不仅可大田栽植,而且还可盆栽.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盆栽牡丹开始进入城市家庭,特别在中国对外开放之后,盆栽牡丹也和其他花木一样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所需盆栽牡丹将日益巨增.牡丹盆栽技术和其他花卉基本相似,但因其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要求较严,致使目前尚没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亳州芍药组培、脱毒快繁关键技术。[方法]以亳州芍药地下嫩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时间、材料的放置时间和培养基激素配比对芍药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亳州芍药地下嫩芽的取材应以2月份为宜,选取个体中等、尚未完全展开的地下嫩芽。在相同材料的前提下,放置时间越短的植物材料成活率越高,但其褐化率也高。对于不同放置时间的地下嫩芽,要综合考虑污染率和褐化率,选择不同的处理。愈伤组织在接种20 d左右时生长很旺盛,30 d前后芽体生长比较旺盛,这一时期有利于扩大培养。扩大培养的时间应选择在20~30 d。[结论]该研究为其幼苗提供质量保障,并为农民获得安全放心苗提供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垫江牡丹不同生长期营养特性。[方法]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垫江牡丹不同生长期植株产量、养分含量、吸收量和土壤有效养分的状况。[结果]1~4年生牡丹生物量、叶片重、嫩茎重和丹皮重(产量)与生长年份呈极好的二次回归关系,叶片12种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和吸收量均以CaNKMgSPFeMnZnCu,这与嫩茎养分平均含量和吸收量的大小序列一致。而丹皮的平均营养元素含量和吸收量为NCaKMgPSFeZnCuMn,与叶片和嫩茎有所不同,同时又不同于叶柄的序列CaKNMgSPFeMnZnCu。牡丹不同生长年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N、S、Mn、Zn含量丰富。[结论]为牡丹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纪庆亮  蒋素华  秦仪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53-16254
[目的]研究牡丹离体培养技术,解决牡丹快速繁殖问题。[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A、BA及IAA,对牡丹的胚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在没有添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离体胚生长类似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模式,子叶扩大伸长,达到约种子大小时停顿,根伸长生长极其显著;BA促进子叶膨大生长,当BA浓度增大时根生长受到抑制;NAA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抑制根生长。0.1 mg/L BA促进牡丹胚的胚轴、根生长,有利于幼苗形成。[结论]为牡丹扩大繁殖提供了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沙棘品种深秋红茎尖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沙棘品种深秋红茎尖组织培养基配方。[方法]选用不同培养基,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集的大田茎尖为外植体,对沙棘品种深秋红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最适初代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5 mg/L,最适继代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2 mg/L,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沙棘品种深秋红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为其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牡丹文化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欣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8-7880,7883
牡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先列举了古代牡丹专著及牡丹栽培和应用技术,说明了科学技术领域的牡丹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技术前提和有效保障,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再通过具体分析文学艺术领域的牡丹文化,说明牡丹的审美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基础,牡丹的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特殊之源,古代的牡丹习俗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牡丹的文学、绘画艺术可作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的丰富素材,牡丹的精神文化是贯穿于园林景观应用的精髓。通过对牡丹的解析以期为牡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粉蕉新品种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提高组培成功率,以粉蕉新品种的健壮吸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培养条件、防褐剂种类浓度及转接方式对其外植体启动和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组培苗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启动培养阶段,6-BA浓度为1.0 mg/L时,褐化程度最低,新芽长势较好;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Tm为32℃,转接后前7 d暗培养、后8 d光照培养条件下,防褐化效果最佳;以培养基中添加0.05 g/L活性炭,对继代苗的防褐化效果较好;将继代丛芽分割切好后,先放到无菌水中浸泡1 h,再取出转接到新的继代培养基中,该转接方式的防褐化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蒙特罗番茄的育苗速度,采用了不同培养基,对其腋芽进行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将蒙特罗番茄腋芽在超净台下切割成0.2~0.3 mm大小后转入MS+0.5 mg/L 6-BA+0.1 mg/L NAA +1.0 mg/LGA3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诱导率可达90%;萌发后转入MS+0.5 mg/L 6-BA +0.04 mg/L NAA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具有较高的增殖系数;生根培养基采用1/2 MS+ 0.8 mg/L IBA+3 g/L活性炭配方,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