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新技术》2009,(2):53-53
2008年12月,专家证实在菲律宾发现世界首例猪感染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菲律宾卫生部门近日宣称,目前确认至少有5名直接与病猪接触过的农场工人感染了这种病毒,但这5人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此外,菲农业部决定扑杀菲北部布拉干省一养猪场的6000头生猪,以防止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扩散,威胁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2.
<正>菲律宾卫生部长弗朗西斯科.杜凯近日说,自去年12月首次证实在菲律宾饲养猪身上发现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后,目前已确认有5名直接与病猪接触过的农场工人曾经感染这种病毒。  相似文献   

3.
《中国动物保健》2009,(2):120-120
最近,在菲律宾北部地区的3个养猪场发现猪感染埃博拉病毒(Ebola),经过美国农业部实验室鉴定,证实为埃博拉一菜斯顿(Ebola-Keston)亚型病毒。这是全世界首次在猪发现有埃博拉病毒感染,表明这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有能力感染家畜。为此,菲律宾已经暂停猪肉出口。该菌株与在非洲发现可以使人致死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最可怕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9):125-128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对人类以及灵长类动物高致死性的病毒,其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5个型,其中2009年在猪身上发现了对人不致病的埃博拉病毒,这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埃博拉病毒。本文就猪感染埃博拉-莱斯顿型病毒(REBOV)的发现、流行病学以及猪感染其他亚型埃博拉病毒的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控猪感染埃博拉病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是一种对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致死率极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赤道非洲国家和菲律宾,埃博拉病毒因其高致死率带来的公共卫生学威胁受到各国密切关注。我国将埃博拉作为严密防止传入的外来病,至今保持无埃博拉病例发生。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猪也是埃博拉病毒的易感动物,这使我们需要面对埃博拉传入风险的形势下重新思考保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对策。通过综述埃博拉病毒感染猪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科学认识、正确防控埃博拉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动物保健》2009,(1):72-72
新华社马尼拉2009年1月8日电由于菲律宾部分养猪场去年出现罕见的猪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一些国际组织专家7日前往菲律宾,进行为期10天的科学检测。  相似文献   

7.
埃博拉,扎伊尔(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一条河流的名字,但让这个名字闻名世界的,却是一种致命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从1976年埃博拉疫情首次在非洲暴发,近40年来瘦隋多次小规模出现,但今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蔓延,却显示出最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德国汉堡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3月12日因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到,被怀疑已经感染埃博拉病毒,目前正在汉堡大学医院接受隔离诊治。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们称,他们已经发现了该病毒如何封锁和摧毁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应能有助于寻找治疗方法和疫苗。中新网8月15日电据外媒15日报道,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们称,他们已经发现了该病毒如何封锁和摧毁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应能有助于寻找治疗方法和疫苗。3月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后,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0人。美国一  相似文献   

10.
<正>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毒现列为"生物安全4级"病原。该病毒有4个血清型,不同型别的病毒毒力差异较大,其中以EBV-2型的毒力最强,人感染后死亡率可达80%以上(但第二、三代病例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该型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序列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苏丹型埃博拉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通过序列信息比对,设计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基因保守区段的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通过人工方法合成一段基因序列,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体外转录制备c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针对目的基因进行保守核苷酸区段的测序分析。[结果] 通过序列信息比对寻找到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基因型的核苷酸保守区段,经焦磷酸测序后能进一步确证毒株的序列信息为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经过与华大基因公司进行Sanger法测序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基于序列分析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证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2.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死性病原体,是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随着研究的深入,埃博拉病毒逐渐被人类认识。作者着重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埃博拉病毒。  相似文献   

13.
据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消息,菲律宾《商业世界报》6月26日报道,菲律宾杧果产品出口商协会称,高昂的运输成本以及菲杧果不符合美国要求,在过去5年内大大阻碍了菲杧果出口美国。菲律宾上一批杧果出口美国是在2009年,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病毒粒子呈卵圆形,有囊膜,表面相对平滑,立方形核衣壳,为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对热敏感,4℃可以保存1个月,ph值低于5或高于7的环境下很快被灭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美洲型和欧洲型。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属于美洲型。许多新的人类和动物的疾病由RNA 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大约出现在过去的40年中,这些先前就已存在的病毒在一定的条件下感染了补充宿主,如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汉坦病毒(Hantavirus),尼巴病毒(Nipah virus),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卫生组织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在患者汗液样本中从未检测出完整的活体病毒。  相似文献   

16.
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EBOV)的感染会引起人类以严重出血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EBOV囊膜蛋白(GP)是病毒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本团队前期的研究表明,以新城疫病毒(NDV)为载体构建表达EBOV GP蛋白的重组病毒rLa-EBOVGP改变了NDV的侵入方式.为了研制出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埃博拉病毒是(EBOV)一种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出现严重出血热的烈性病毒,人感染后病死率高达90%。2014年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EVO)被WHO称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疫苗免疫是预防EBOV感染的有效手段,当前EBOV疫苗有DNA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病毒载体疫苗等多种类型,免疫效果各异。本文从疫苗靶标、疫苗类型、制备方法、免疫原性及免疫效果等方面综述了EBOV疫苗的研究概况,旨在为防控EBOV病毒病提供参考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自然·微生物学》7月1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重要研究论文显示:从埃博拉病毒感染中幸存的恒河猴,虽然不再表现出感染症状,体内却检测出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而这与我们人类对病毒的反应极其相似。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指的是病毒持续存在于疾病康复者的某些组织(比如眼睛、大脑和睾丸)但不再表现出任何疾病症状的现象。2013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农业部长日前说,菲律宾北部一座养猪场发现有猪感染伊波拉变种病毒,这是首次在猪身上发现该种病毒。不过,这种病毒不会传染到人。  相似文献   

20.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因 1 976年在扎伊尔北部埃博拉河畔的一个村落里造成第一次大规模流行而得名。当时此病毒使该村数百人神秘地死去。 1 995年 4月在基克韦特市该病毒肆虐又造成 2 5 0人丧生。 1 996年在加蓬 ,又有 45人死于此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危险系数甚至要高于艾滋病病毒 ,不知这种病毒原生何处 ,只知道它可通过人体血液、唾液、汗水及其它分泌物接触传染。埃博拉病毒发作迅速 ,潜伏期约为3周 ,发病后 3 d内突发高热、严重头痛及肌肉痛 ,并伴有腹泻 ;并出现皮肤紫肿和水疱 ;到第 6 d时 ,开始体内出血。发病约 9d死亡。生存率只有 1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