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艳梅 《吉林农业》2011,(11):60-61
文章研究了投喂不同饲料对全人工养殖二、三龄东北林蛙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粉虫蝇蛆等常用饲料中添加活体蚊蝇、蛾蝶,二龄林蛙体重、体长、肥满度都显著高于只饲喂黄粉虫蝇蛆二龄蛙:同样,三龄林蛙在黄粉虫、蝇蛆等常用饲料中添加活体蚊蝇、蛾蝶,体重、体长、肥满度及卵质量等都显著高于不添加组。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殖黄鳝是城乡人民的一条致富门路,增大密度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25克左右的幼鳝60尾。密养黄鳝的高产饲养管理如下: 一、合理投喂饲料。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投喂小杂鱼、小虾、蚯蚓、螺、蚌(切碎)、蝇蛆以及切碎的动物内脏等,其中以蚯蚓为最好。每7—8克可增肉1克。6—8月还可在池上点灯诱引各种虫蛾入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殖黄鳝,增大密度是提高饲养效益的重要措施,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5克左右的幼鳝60尾。密养黄鳝的高产饲养管理要求如下: 一、合理投喂饲料。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投喂小杂鱼、小虾、蚯蚓、螺、蚌(切碎)、蝇蛆、及切碎的动物内脏等,其中以蚯蚓最好,每7~8克蚯蚓可增肉1克。6~8月还可在池上点灯引诱各种虫蛾入池让鳝鱼食用。在动物性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如麦芽、麸皮、豆饼、豆渣、米饭、蒿草根、豆渣、菜叶及经过发酵的瓜果皮等。为了将黄鳝由肉食性逐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在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但网箱养殖的黄鳝在冬眠期间常有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其死亡率。越冬前强化培育黄鳝体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越冬成活率,因此,必须从秋季开始就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其体质。秋季,应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1次,改为每天上午补喂1次;随着水温逐  相似文献   

5.
一、投饲囤养黄鳝时,因密度大,要投喂黄鳝喜食的鲜活饵料(特别是越冬前夕),如蚯蚓、蝇蛆、蚕蛹和螺、蚌肉等,投喂量一般为囤养黄鳝总体重的2%-3%。次日检查黄鳝摄食情况,如全部吃完,可增加投喂量,如有剩余则适当减少投喂量。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及水温的变化及时调节投喂量。因为黄鳝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相似文献   

6.
一、投饲 囤养黄鳝时,因密度大,要投喂黄鳝喜食的鲜活饵料(特别是越冬前夕),如蚯蚓、蝇蛆、蚕蛹和螺、蚌肉等,投喂量一般为囤养黄鳝总体重的2%~3%。次日检查黄鳝摄食情况,如全部吃完,可增加投喂量,如有剩余则适当减少投喂量。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及水温的变化及时调节投喂量。因为黄鳝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相似文献   

7.
1投饵种类黄鳝是肉食性鱼类,主要饵料有蚯蚓、蝌蚪、蝇蛆、小鱼虾、蚕蛹、螺蛳、河蚌肉等。人工饲养条件下,在动物性饵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投一些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米饭、豆饼、瓜果皮等。黄鳝不吃腐臭食物。2投饵方法黄鳝的投饵应坚持做到“四定”。一是定质,不投喂腐臭食物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00,(9)
养殖黄鳝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人工繁殖种苗技术尚未过关,种苗靠从自然界捞捕,苗少、质量差,且病伤严重,严重影响了黄鳝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下面简要介绍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1.亲鳝的选择亲鳝的来源可从自然水域捕取,也可直接从培育池获得。但无论从何处获得,产前均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培育期间每天投喂动物饵料如蚯蚓、蝇蛆、动物内脏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认为网箱黄鳝越冬死亡有多种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1.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夏季是蝎的活动高峰期 ,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 ,夏季也是蝎各种天敌进犯及各种疾病暴发的高峰期。因此 ,养蝎户应集中精力防敌、防病。1 合理增加饲料喂量夏季投喂的饲料要多样化 ,除喂黄粉虫、地鳖虫、洋虫外 ,还要喂蚯蚓、蛾类幼虫、蝇蛆 ,每次投喂的量应以当天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饲料常规养分分析方法对黄粉虫粪和蚕沙非常规饲料样品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进行测定,并将黄粉虫粪与玉米粉、鱼粉,蚕沙与玉米粉、豆粕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粉虫粪粗灰分比鱼粉低,显著高于玉米粉;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鱼粉,但显著高于玉米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鱼粉;钙含量比玉米粉和鱼粉均高;磷含量显著高于鱼粉和玉米粉;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鱼粉。蚕沙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豆粕和玉米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粉,低于豆粕;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豆粕;钙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粉和豆粕;磷含量显著低于豆粕;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粉和豆粕。  相似文献   

12.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分别于含45%和30%鱼粉的配方中配比上述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58.69±0.07)g的大口黑鲈53 d。结果显示:30%鱼粉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大米蛋白组(P0.05),而摄食量显著低于大米蛋白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鱼粉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玉米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对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可以使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由45%降至30%;去皮豆粕与玉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的替代效果优于去皮豆粕与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量。[方法]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18%、29.81%、34.31%、39.68%、44.81%的5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g的泥鳅幼鱼,经50d饲养后,对其特定生长率、饲料壶5率、成活率和鱼体肌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在蛋白质办平达39.68%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24.18%组泥鳅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槌组,但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泥鲫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4.31%-39.68%(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为期63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证实以动物皮革工业副产物为原料的动物蛋白粉替代进口鱼粉饲喂仔猪的可行性,选取6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分别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动物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动物蛋白粉等量替代仔猪日粮中的进口鱼粉(2.00%),对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均无不良影响;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除了猪血清尿素氮(BUN)显著升高外(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该动物蛋白粉饲料可在养猪生产中开发利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鲤(Cyprinus carpil)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为(10025±098)g的健康鲤1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次重复,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对照组),全脂豆粉、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全脂豆粉和去皮豆粕分别替代20%鱼粉蛋白),配制3种等蛋白(36%)、等能(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然后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测定鲤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鲤蛋白酶活力影响不同,对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全脂豆粉组鲤肝胰脏、前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去皮豆粕组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种大豆蛋白源对鲤肝胰脏和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加工处理大豆制品对鲤鱼鱼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为(5.89±0.36)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为试验鱼,以生大豆粉和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分别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50%,配制5个等蛋白(可消化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可消化能15 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鲤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增质量率热处理大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学钝化组、热处理大豆组和热乙醇浸提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P0.05).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的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的蛋白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P0.05),但与热乙醇浸提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处理大豆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大豆组显著影响鱼类的水分、脂肪和灰分的含量(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热处理大豆组要好于其他各处理组.大豆抗营养因子对鱼类负面影响程度的顺序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降低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的处理顺序是热处理化学钝化热乙醇浸提.  相似文献   

18.
以鱼粉作为对照,用黄粉虫、蚕蛹干粉半量和全量替代鱼粉,配制5组等蛋白质水平(40%)的饲料,对黄颡鱼幼鱼进行36 d的饲养.结果表明:对照组幼鱼的增重率、蛋白质消化率和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粉虫和蚕蛹全量替代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半量替代组(P0.05);全黄粉虫组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率与2种半量替代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蚕蛹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替代组;除半量黄粉虫组幼鱼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全量替代组和半量蚕蛹组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机体含水率外,各替代组幼鱼机体的粗蛋白含量只有全蚕蛹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全蚕蛹组和半量蚕蛹组幼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半量黄粉虫组幼鱼的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3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幼鱼肝胰脏、胃、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均最高,除胃蛋白酶活性与半量黄粉虫组间的差异显著外(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与半量黄粉虫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2种全量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羟基蛋氨酸钙对鲤生长性能和白肌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