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破茬装置是茬地免耕播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直接影响着播种机的播种质量,本文在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破茬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破茬开沟犁刀。为研究其强度特性,减少工作时的故障,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破茬开沟犁刀的三维模型,用Cosmos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破茬开沟犁刀在工作时的变形和应力大小,找出了其强度薄弱环节。结果表明,破茬开沟犁刀的最大应力为5.862×108N/m2,最大扭曲位移为2.648mm,对破茬开沟犁刀进行了改进设计,应用Cosmos进行静态分析,表明改进后破茬开沟犁刀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高,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破茬装置是茬地免耕播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直接影响着播种机的播种质量。在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破茬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破茬开沟犁刀。为研究其强度特性,减少工作时的故障,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破茬开沟犁刀的三维模型,用Cosmos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破茬开沟犁刀在工作时的变形和应力大小,找出了其强度薄弱环节。结果表明,破茬开沟犁刀的最大应力为5.862×108 N/m2,最大扭曲位移为2.648 mm,对破茬开沟犁刀进行了改进设计,应用Cosmos进行静态分析,表明改进后破茬开沟犁刀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高,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中,滑面的确定对分析结果起着决定性和控制性的作用.土坡滑面的确定目前主要以极限平衡法的假定滑面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塑性区分析为主.本文以土坡从小变形到大变形连续求解整个变形过程的视角出发,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在处理土体大变形问题的优势,基于土体的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按照强度折减法理论逐步折减土坡土体强度参数依次进行计算.在土体滑动发生的过程中,在全局搜索区域中划分单次搜索区间,根据单次搜索区间的最大剪切应变率原则选取最大剪切应变率粒子,多组最大剪切应变率粒子贯通即确定了滑面位置与形态.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土坡稳定性与土坡形变间的关系.基于SPH方法与最大剪切应变率原则的土坡滑面确定方法为土坡滑面确定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吴绮 《农家科技》2010,(1):44-44
<正>1.旋耕机负荷过大。原因:耕深过度,土壤粘重、过硬造成。排除:可减少深耕,降低机组前进速度和犁刀的转速。2.旋耕机工作时跳动。原因:土壤坚硬或刀片安装不正确。排除:可降低机组前进速度和犁刀转速,并正确安装刀片。3.旋耕机间断抛出大土块。原因:刀片弯曲变形,刀片折断、丢失或严重  相似文献   

5.
石油套管在矿化度严重的地层中容易腐蚀.腐蚀基本特征为点蚀,腐蚀形状大多呈类椭球体形.套管腐蚀以后壁厚减薄,点蚀会产生应力集中,降低了套管的强度,对油田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以P110套管为研究对象,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套管腐蚀后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套管腐蚀后在分别受均匀内压和外压作用时,最大Von-Mises应力与应变值均发生在套管腐蚀坑内壁处,且2种压力作用时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应变值相差不大;随着套管腐蚀程度的变化,在分别受均匀内压和外压作用时,套管最大Von-Mises应力值和应变值的变化规律相似;影响套管强度的主要因素为腐蚀坑深度,即随着腐蚀深度的增加,套管的抗压能力明显降低,套管的开裂压力越来越小,且内压和外压作用时的开裂压力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计算液力变矩器在高转速工况下的受力与变形,避免与周围的结构产生干涉,对液力变矩器在离心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进行分析.【方法】借助三坐标测量仪对某车用液力变矩器进行逆向求解并建立模型,基于液力变矩器离心载荷的求解过程,利用ANSYS软件对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强度进行计算,得到了100~2 500r/min转速条件下液力变矩器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液力变矩器泵轮与涡轮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叶片的焊接点与壳体外环,最大应力分别为为20.155 MPa和24.031 MPa,最大应变主要分布于壳体外环,分别为6.0431×10~(-3) mm和5.45×10~(-3) mm.应力应变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且在相同转速时,涡轮的应力应变相对较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液力变矩器的结构设计与车辆传动系统的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谷子播种机播种量大、谷种表皮易损伤的问题,设计了1种气吸式谷子精量穴播机,并对其整体结构及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传动系统、仿形机构、肥箱等部件的相关参数,利用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对机架进行静态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机架最小安全系数为2.00,最大应力为1.18e+10 N/m2,最大应变为4.05e-4,最大位移量为1.42 mm。采用样机田间试验和静态试验检验了播种性能。结果表明,谷苗株距合格率为86.67%~91.33%,株距变异系数为15.84%~29.42%,空穴率为1.33%~4.67%,种子破损率为0.43%,各指标均满足播种机质量评价标准和谷子农艺专家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Mg2 Si半导体沿[001]方向单轴应变下的结构、力学性质以及电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无应变时晶格参数和弹性常数与其他理论及实验值吻合的很好.施加应变后,其与应变方向垂直的晶格常数随应变值呈近似线性变化.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和Born力学稳定性判据,确定了Mg2Si化合物在拉伸、压缩过程中的稳定范围和理想强度.Mg2Si的电子布居和电子态密度分析,表明Si-Mg之间的显示离子键特性,并给出了在拉伸压缩过程中Mg和Si原子轨道电子对总的态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菌灵在草莓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草莓与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2,添加浓度在0.05~2.0mg·kg-2范围内,回收率为81.6%~102.6%,变异系数为1.44%~5.3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推荐浓度和加倍浓度在草莓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3.212e-0.1354t、C=8.8103e-0.1379t,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2.941 1e-0.1011t、C=6.1733e-0114 4t.多菌灵消解较快,草莓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2~6.7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4~7.3d.加倍浓度和推荐浓度各施药2次,30d后残留量均降至0.1mg·kg-1以下,低于多菌灵在果蔬中最大允许残留量(MRL)0.5mg·kg-1.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小地块生产模式下马铃薯机械化的发展,设计了一种机械振动挖掘与分离的马铃薯挖掘机.建立了主要部件结构模型,对振动架和挖掘装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振动架和挖掘装置受到最大应力分别为22.221 MPa和12.112MPa,远远小于所选材料的屈服强度;振动架和挖掘装置静态位移最大变形量分别为4.908×10-4...  相似文献   

11.
2020-2021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设置3个深松深度和2个深翻深度,研究了不同深度的机械深松、深翻对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和深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深层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播前深翻30 cm和深松30 cm处理80~200 cm各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较对照分别高1.27%和1.64%,冬前、返青期和收获期3个深松深度和2个深翻深度处理80~200 cm各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较对照提高0.13%~3.98%。在深松3个处理中30 cm深度处理产量最高为8 257.5 kg/hm2,较CK增产6.0%,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深翻2个处理中25 cm深度处理产量最高为8 017.5 kg/hm2,较CK增产3.0%,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深松和深翻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处理深度密切相关,深松以30 cm深度处理,深翻以25 cm深度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上,进行耕法定位及配合试验,试验表明,耙茬少耕的有效年限为1~2年。秋季麦前耕作可实行耙茬少耕1~2年、翻耕或深松1年的轮耕制。轮耕制较连年翻耕具有高效、争时、节能、降本、护土、增产的效果。夏玉米可免耕种植。  相似文献   

13.
在贵阳市花溪区黄壤旱地上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和分析了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秸秆低量,中量、高量覆 盖,地膜覆盖对贵单8 号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评价和筛选出最佳的免耕覆盖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玉米单株氮,磷,钾平均吸收量分别增加了9.7%,11.8%和26.3%,2,不同耕作方式对 根茎叶分配量的影响为免耕>翻耕,翻耕\免耕条件下;氮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量为秸秆中量处理>地膜处理>秸秆高 量处理>秸秆低量处理>不覆盖处理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各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5.1%~7.9%翻耕和免耕 下,玉米单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玉米亩产量均以秸秆中量覆盖处理最高地膜覆盖处理次之,秸秆高量覆盖处理大 于秸秆低量覆盖处理,不覆盖处理最低与传统的翻耕耕作方式相比免耕种植有利于贵单8 号玉米植株吸收氮磷 钾营养元素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秸秆中量覆盖两种模式的产量较高,在生产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黄河三角洲人工高产开发自然芦苇提供依据。[方法]在芦苇进入生长初盛期时分别施75.01、12.51、50.0 kg/hm2的尿素和复合肥,对退化苇田春季耕翻15 cm进行耕翻复壮试验,研究施肥和苇田耕翻对芦苇产量的影响。[结果]单施复合肥的增产效果不及单施尿素显著。尿素用量与芦苇产量呈正比,施尿素150.0 kg/hm2处理的增产幅度达40.9%,但叶绿素和纤维素含量不是最高。综合考虑,施尿素112.5 kg/hm2处理的效益最好。苇田耕翻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杂草,促进了芦苇发育。苇田耕翻3年后,芦苇的每株芽数、根状茎长度、根状茎烘干重比不耕翻苇田分别增加了116.67%1、27.58%和24.81%。[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和翻耕苇田均可以提高芦苇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深耕高起垄对烟株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确定最合适的深耕和垄高,为提高烟叶产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深耕高起垄明显延长大田生育期,影响烟株的植物学性状和生长势;深耕高起垄会降低烟株农艺性状,但对病害发生程度无明显影响;深耕高起垄会降低烟株生长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但会加快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在本年度环境条件下,经济性状以自然耕层12cm,垄高35cm处理处理较好,但原烟外观质量以深耕+17cm,垄高40 cm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6.
耕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抗58为试材,采取旋耕后直接播种( CK)、旋耕+耙实后播种、深耕(25 cm 左右)+旋耕后播种、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4种耕种方式处理,研究了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群体茎蘖数量动态以及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茎蘖数量变化动态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深耕(25 cm 左右)和耙实后播种均对小麦增产作用非常明显。采取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秸秆焚烧的原因与秸秆深还技术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秸秆焚烧的原因是产量过大,利用量不足,留在田里覆盖影响翌年种地,浅层翻压和旋耕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引起漏风跑墒。目前解决焚烧的最佳办法是将秸秆深埋于土壤亚表层中,即"秸秆深还"。秸秆深还包括"富集深还"和"翻压深还"2种模式,前者为年年都能深层归还的可持续模式,后者应与免耕覆盖配合使用或作为应急模式使用。富集深还模式将站立或卧倒的整株秸杆粉碎还入开好的深沟内,也可以将玉米收获机械抛撒在地表的秸秆拣拾起来进一步粉碎还入开好的深沟内。开沟深还的优点是土层顺序不变,并可富集秸秆2~3倍,达到连年条带轮耕深还的目的。翻压深还是用大型翻地机具将玉米收获机械抛撒在地表的秸秆,按"开沟倍量隔垄"和"全量垄对垄"方式翻入土壤来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差分法大型商用软件FLAC3D对某水电站调压井井筒的开挖过程进行三维非线性模拟,采用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构建了调压井的三维计算数值模型,准确模拟边坡坡体结构、初始地应力、施工开挖过程等,并采用FLAC3D中的锚杆单元模拟调压井开挖时的锚固措施,分析锚杆布置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调压井所处边坡区域的岩体在开挖施工期及运行期典型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状况,对调压井的整体、局部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旱地上通过不同耕深与不同覆盖物,研究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好气性固氮菌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和好气性固氦菌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六种不同耕深的处理中,盖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远远大于增加耕深的效果,在50cm范围内,三种微生物的变化与耕深成正相关;在不同覆盖物试验里,以25kg秸秆加盖膜的处理,三种微生物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