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都以植物难以吸收的形态存在,导致了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而解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的特性,因此,开发高效解磷细菌对提高磷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根际解磷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H、接种量以及溶氧量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溶磷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28℃,初始pH值7.5,接种量1%,溶氧量100 mL。解磷菌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基有效磷含量高达586.73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6%。  相似文献   

2.
几株溶磷细菌的筛选和鉴定及其溶磷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微生物活化土壤中的磷素,提高植物磷素吸收效率,促进植物生长。[方法]采用蒙金娜固体平板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分离筛选溶磷效果较好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摇瓶试验比较研究其溶解Ca3(PO4)2及氟磷灰石的能力,并采用定性的方法检测其产生IAA及铁载体的能力,盆栽试验探索其对大豆促生的潜能。[结果]从土壤中分离获得7株溶磷细菌san5、san6、san8、DLT2、DLT3、DLT4、DK6。菌株san8和DLT4对Ca3(PO4)2、氟磷灰石的溶解效率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各菌株分泌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且多数菌株能分泌草酸、苹果酸、丙二酸、乙酸。菌株san5、san6、san8、DLT3和DK6产吲哚乙酸(IAA),菌株san6、DLT3和DLT4产铁载体。初步鉴定菌株san5、san8和DK6为Enterobacter sp.,菌株san6和DLT2为Pantoea sp.,菌株DLT3和DLT4为Acinetobacter sp.。盆栽试验发现,接种单一溶磷菌及多株复合菌处理均可促进大豆生长,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但3株复合菌处理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结论]溶磷菌能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并且复合菌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  相似文献   

3.
自湖泊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高效溶磷细菌菌株1416X3,为提高土壤速效磷利用率及给合理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依据,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分类地位,并对其溶磷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土壤溶磷试验及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溶磷过程及对植物的促生能力。结果表明,菌株1416X3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溶磷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接种量为1%,最佳发酵温度为28℃,溶磷量最高可达827.12 mg/L;菌株1416X3在菜地以及花圃土壤中均能有效定殖,且能明显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盆栽接种菌株1416X3后,玉米株高、根长、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全磷分别较未接种的对照组提高了16.90%、114.02%、43.03%、80.28%、80.85%、88.99%,速效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11.80%。综上,溶磷菌株1416X3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磷铁尾矿矿泥中筛选到高效解磷微生物,并评价其解磷效果与促进生菜生长的能力。【方法】采用无机磷选择性培养基和国际植物研究所磷酸盐生长培养基(NBRIP),进行解磷菌的初筛与复筛;利用形态、分子和生理生化鉴定,明确目标菌株分类地位;利用不同Ca3(PO4)2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液体发酵试验,评估目标菌株解磷效果;利用平板促生长试验,测定目标菌株对生菜的促生长效果。【结果】初筛获得19株菌,复筛后确定JP21-05菌株为目标解磷菌株,JP21-05菌株与人参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nacis(MT033062.1)16S rRNA基因相似性为100.00%,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其为人参假单胞菌。添加7 g/L Ca3(PO4)2的NBRIP液体培养5 d, JP21-05菌株解磷能力最强,可溶性磷(PO42-)浓度为45.94 mg/L。JP21-05菌株对生菜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能够促...  相似文献   

5.
解磷菌对于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利用PVK培养基对黑龙江省海伦、北安地区大豆根际土壤中的解磷细菌进行初筛,共分离得到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利用NBRIP培养基进行摇瓶复筛,培养3 d后,根据摇瓶中上清液的可溶性磷量的高低,筛选出5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海伦Ⅳ号的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上清中的溶磷量可提高约10倍。研究中的技术体系可有效获得溶磷的细菌菌株,为进一步开发细菌磷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定了25%奥宁、70%代森锰锌、55%敌克松3种药剂对陕西温室黄瓜根腐病陕北菌株和关中菌株的毒力,并进行了土壤药剂处理及灌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3种药剂对关中和陕北两种菌株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奥宁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效果次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差。对关中菌株EC50分别为0.3754、219.5887、105.5966,对陕北菌株依次0.2771、160.5462、89.5241。药剂处理土壤田间经济有效的用量均分别为200g、2000g、2000g。药剂灌根防治效果均不明显,生产上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根际溶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溶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玉米根际溶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38株解无机磷菌株和35株解有机磷菌株,并发现无论是细菌总数,还是溶磷细菌总数,根际土壤都比非根际土壤要多.对筛选获得的73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发现,大多数菌落呈乳白色或黄色、形状不规则或近圆形、光滑黏稠、扁平、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进一步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发现无机磷菌株溶解的有效磷含量与培养液p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机磷菌株则无明显相关.各菌株溶解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能力差异较大.无机磷菌株和有机磷菌株对无机磷(磷酸钙)和有机磷(卵磷脂)的溶磷量分别为8.88~108.31和0.51~3.53 mg/L.菌株中SWJ1-4和SWJ3-1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强,RYJ1-6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强,且这3株菌株生长快、生长状况良好,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M.huakuii tpp基因突变株的基础上,通过自生生长和植物盆栽试验,研究焦磷酸硫胺素结合蛋白tpp基因在根瘤菌的生长及与紫云英宿主共生固氮过程中的功能。通过同源重组获得华癸中慢生根瘤菌tpp突变菌株HKtpp,并进一步研究tpp基因突变对菌株生长及共生固氮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pp基因突变会减缓菌株生长,突变菌株胞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植物盆栽试验表明,突变菌株感染紫云英宿主形成有效的红色根瘤,但是其固氮酶活降低了26.4%。结果表明:tpp基因在根瘤菌的生长和共生固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六堡茶根际分离得到1株高效溶磷菌菌株Lb-1,通过菌落形态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的分类地位,并对其溶磷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溶磷效果及对茶树的促生能力,以期为提高茶园土壤磷利用及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株L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溶磷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最佳初始pH值为6.0,最佳接种量为1%,最佳微量元素为Fe,最佳发酵温度为30℃,优化培养条件下溶磷量可达857.91 mg/L,且可显著提高菌株的柠檬酸、琥珀酸、丙二酸分泌量。盆栽试验表明,接菌处理下六堡茶鲜重、干重、株高、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9.09%、69.77%、38.75%、37.94%、44.82%、52.94%及108.35%,铝结合磷、闭蓄态磷含量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综上,溶磷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b-1可有效活化根际难溶磷、提高六堡茶树对磷的吸收及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或可作为开发磷高效菌肥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0.
低磷下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磷转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是植物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通常情况下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且施入土壤的磷肥易被吸附固定为难溶性有机磷,无法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根系分泌物在土壤磷素转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低磷适应的一项重要策略.低磷条件下植物根系通过分泌有机酸、酸性磷酸酶、质子及糖类等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磷素转化,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一条适合扭转土壤质量下降的途径,以‘长富二号’为研究材料,采用3种不同有机质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质对土壤改良的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加菌剂果木基质和普通果木基质可以显著提高陕北旱区果园0~4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增强果树生长,提高果实质量。其中,加菌剂果木基质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显著增加60 cm以内微生物活性,增加果园中速效养分含量,同时能够提高苹果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在加菌剂果木基质处理条件下,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上升了14.71%和4.76%。综上表明,局部施用加菌剂果木基质可以改善陕北地区土壤结构,扭转渭北地区土壤质量下降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油桐产业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解决北缘地区油桐良种缺乏的问题,2011年以来,在对安徽大别山区的桐城和金寨等地的油桐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油桐优良单株选择工作,经初选、复选和决选,最终选择出5株油桐优良单株。所选5个优株雌雄花比例均在1:10以内,属于典型的少花花序类型;丛果性除"金寨2号"稍弱外,其他4株丛果性均较强,果大皮薄,光滑整齐,粒饱仁满,种仁含油率均在50%以上,2年的年均鲜果产量在1.25 kg·m-2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我国油桐优树的选择标准。以上油桐优树的选出为北缘地带发展油桐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施肥与土壤管理对枇杷幼树生长与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肥与土壤管理试验,研究了枇杷幼树的生长与结果特性.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采用水平带+大穴整地,在砂壤土营建枇杷园,栽植成活率达83.3,单株抽枝数12.6个,幼树生长健壮;幼园内套种豆类,秋施基肥,春、夏每株追施0.5 kg复合肥+10 kg农家肥,挂果株率42.9,单株产量1.7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总糖8.6,总酸0.6,可有效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用三种修剪方法连续四年试验,观察了元帅苹果树修剪、新梢生长、座果和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初结果树或盛果树,重修剪都引起新梢生长强度增大,使初结果树花芽形成少,座果低;盛果树落花落果严重,最终表现低产。新梢生长小.树势衰弱,往往大小年结果,累计年产量也低;而缓放修剪长势中席的盛果树,年产量或累计产量都远远高于其它修剪处理。修剪与新梢生长,产量关系差异显著。用回归和增产效果比较分析,适应元帅苹果高产的新梢平均生长量是36.67—41.67cm,座果率为12%以上。因此,对长势过强或过弱的植株,采用适当修剪方法,促进树势转化,并维持在适宜的生长范围,是提高产量的基本修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果树AM真菌资源的调查。发现果树中均有AM真菌分布,以Clomus、Gigaspora、Acaulospora为主,其中以Glomus属的种类最多。在AM真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从来自4个地区的8种果树中选择了侵染率较高。根际土壤中孢子数量较多的10个AM真菌菌株。进行优良菌株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NM,G,S3个菌株对苹果组培苗有较强的侵染能力。并明显促进其生长。这为今后优良菌株的进一  相似文献   

16.
在半干旱条件下的北部浅山区 ,通过覆草等旱作技术 ,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2 5 %,土壤含水量提高 40 %,果树各项生理指标有了较大改善 ,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钙作为果树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果树的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和品质、抗寒性、抗旱性等都有重大影响。本文对氮、磷、钾、钙元素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及各类元素的施用建议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果农科学有效施肥、提高果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后果业地位下降和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果业是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中的主导产业,该区果业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科技宣传与推广、建立果农协会、抓好果树区划、开展绿色果品生产、加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才能保证果树的优质丰产,确保农民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以推动退耕还林还草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果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果树85种,隶属于17科42属,约占太宽河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7.89%。对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沙棘木蠹蛾潜在分布区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南部和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辽宁省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部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部分地区是该害虫的适生区,这一地区正是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布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在综合分析沙棘灌丛林自然分布、沙棘人工林栽培状况、沙棘木蠹蛾危害状况以及生态气候指数EI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沙棘木蠹蛾是中国“三北”地区的本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种群爆发是本地害虫危害引入树种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