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蔬的含糖量、含酸量、含水量和果肉软硬度程度等是表示其内部品质的重要指标,而且这些指标多采用破坏性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检测.为此,实验研究了番茄的电特性如相对介电常数、电阻率等与酸度、含糖量、含水率和硬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硬度之间、番茄的损耗角正切值和含酸量之间、番茄的相对介电常数和含酸量之间、番茄的电阻率和含水量之间变化趋势较显著,二次拟合曲线方程相关系数较高.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番茄的硬度、含糖量、含酸量、含水量对电阻率的回归方程,为利用电特性进行番茄内部品质的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危害枣树的病虫害种类和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生长季节进行化学防治确有必要,但化学防治投入大,费工多,还易造成农药残留,也与生产绿色果品的要求相悖。根据枣树病虫害的越冬特点,结合冬季管理,有的放矢地加以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清园。枣锈病、绿盲椿象、枣刺  相似文献   

3.
病虫害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搞好病虫害防治,是枣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可靠保证。分析了枣树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防治技术措施,对防治枣树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国之鲜杏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杏浑浊型饮料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饮料的最佳配比为含糖16%,含酸0.4%,原汁30%;各因素对饮料品质的影响程度为原汁含量含酸量含糖量;理想稳定剂为黄原胶,用量0.2%。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南疆红枣业的发展过程中,果农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对枣树栽培以及枣树的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且红枣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对南疆红枣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农业生产水平稳步上升,结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并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基于此,笔者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分析和探讨了新疆南疆地区红枣病虫害高效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新疆南疆地区红枣生产与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前朝阳地区酸枣嫁接大枣山地枣园枣树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针对选药和用药盲目导致病虫害防治困难的问题,进行新农药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研究,以提高药剂防治效果,达到枣果丰产优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梨枣树为试验树种,设置了4个处理(T1~T4),即每株枣树分别安装1、2、3、4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在灌水器流量4 L/h、埋深35 cm,单株枣树单次灌水量80 L情况下,对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2在灌水后土壤湿润体与枣树主要吸收根匹配最好,0~80 cm土层范围水分保持也较好;各处理枣树的枣吊长度、叶面积在停止生长后有一定的差异,枣吊平均长度顺序为T2T3T1T4,叶面积大小顺序为T2=T3T4T1;T2枣树在生理落果以后挂果最多,达到平均每株215个,比T1、T3、T4分别高57%、14%和32%;在一个灌水周期的末期,各处理叶水势处于-1.0~-1.4 MPa之间,叶水势大小顺序为T2T4T3T1。综合分析表明,每株枣树安装2个灌水器对枣树生长、生理最有利,是一种适宜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8.
枣树花期管理十分关键,根据花芽分化特点,应注意加强前期土、肥、水管理,对枣树采取枣园放蜂、开甲、砑枣等措施提高座果率,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做好枣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红枣产品质量和红枣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影响经济林坐果产量和品质。对枣树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枣树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经济树种,鲜食枣具有非常强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经济树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鲜食枣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经济作物产品,对幼苗的需求量大。在枣树幼苗的育苗和栽培过程中,如果采用常规的栽培方式,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而且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导致鲜食枣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而全光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当前被广泛应用,有利于在短期内提升枣树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南疆和田地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骏枣萌芽期、新梢期和花期生长的影响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情况.通过设置5个水分梯度,研究其对南疆骏枣树新稍、叶片、枣吊生长特征及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灌水量处理为6300 m3/hm2时新稍增长速度最快,枣树叶片长、枣吊长、开花数生长量均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此时萌芽期平均耗水强度最...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枣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机化》2010,(3):34-36
<正>枣(Zizyphus jujube Dales),又名中华大枣、红枣和胶枣等,是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植物枣树(Zizyphus jujube Mill)的果实。枣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水果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果蔬资源和独具  相似文献   

13.
枣业是山西省传统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山西省红枣栽培面积已达14.33万hm2。随着枣树栽植密度的加大,枣树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影响了枣品质以及栽培效益的提高。在枣树无公害生产上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富士苹果主要成分的CT无损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CT无损检测富士苹果内部品质的可行性,使用基于X射线的CT机采集富士苹果内部的CT信息,将处理后的CT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对富士苹果主要成分进行了预测,神经网络经优化后对含水率、含糖量和含酸量的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1.75%、5.81%和0.72%,CT技术结合神经网络方法的精度满足无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不同滴灌水肥处理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滴灌灌水量与施肥量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滴灌施肥处理对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等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在灌水量1 110m3/hm2、施肥量480kg/hm2处理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灌水量1 380m3/hm2、施肥量360kg/hm2处理果实的含糖量、维生素C含量最高,糖酸比最低;这两个处理组合下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涌泉根灌条件下山地枣树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陕北山地枣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涌泉根灌灌水后各覆盖方式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大小关系依次为秸秆覆盖(12.06%)地膜覆盖(11.27%)CK(10.36%);全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表现为表层低(0~30 cm)、中层高(30~60 cm)、底层低(60~100 cm)的规律,垂直方向上各土壤层次的含水量平均变异系数均表现为秸秆覆盖最小,地膜覆盖居中,CK最大;不同覆盖条件枣吊的平均增长率大小为:地膜覆盖(0.185)CK(0.175)秸秆覆盖(0.160),地表温度对枣吊生长阶段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覆盖处理与地膜覆盖、CK相比,产量分别提高29.32%和39.40%。秸秆覆盖的保墒措施更适用于陕北黄土高原山地枣树,不同秸秆覆盖量及覆盖厚度对涌泉根灌枣树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调亏灌溉对枣树生长与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开花坐果期调亏灌溉对南疆绿洲区灰枣树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大田生长7年的成龄灰枣树为试验试材,在开花坐果期进行轻度调亏处理T1(80%ET0,其中ET0为阶段水面蒸发量)、中度调亏处理T2(60%ET0)、重度调亏处理T3(40%ET0)、对照处理CK(100%ET0),探究开花坐果期调亏灌溉对灰枣树枣吊生长、果实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等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调亏对枣吊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对枣吊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调亏灌溉对提高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影响显著,其中,中度处理T2灰枣最终产量提高了9.6%,经济效益增加33.92%.因此,开花坐果期中度调亏有利于提高灰枣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旱地枣树采用自然蓄水抗旱保墒技术,可使金丝小枣各项生理指标、保果及增产诸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益.此项技术是挖掘旱地枣树增产潜力,促进枣乡农村经济更快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冬枣是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研究室和有关单位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培育出的*种特大型晚熟枣类新品种。工、枣在立夫、前后即10月下旬—二月上中旬成熟,使人们在寒冷的火、李仍可品尝到甘甜可口的鲜枣。客、枣耐贮藏,易保鲜,丰富了元旦春节的鲜果市场。冬枣个大,平均果重八斤左右,最大果重达8膏,久、枣除保持华枣原有的一切优良特性外,由于生长时间长,营养价值更高,冬枣含糖量居本、类果品之首,鲜枣含糖量在20%以上,于枣含糖量在60X—80XA简,维生素含量是柑桔的10倍,苹果的60倍。久、枣果艳丽鲜红,食之甜脆味美,品质上乘,堪称…  相似文献   

20.
旱地枣树采用自然蓄水抗旱保墒技术,可使金丝小枣各项生理指标、保保果及增产诸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益。此项技术是挖掘旱地枣树增产潜力,促进枣乡农村经济更快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