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深松作业时深松深度难以达到预设深度,无法起到深松效果,深松作业面积测量起来费时费力,投入的监管人员多,且作业数据难以长久保存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智能化控制系统,用于对农田深松作业进行监管;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传统深松作业所需能耗较大、耕作阻力大,主要原因是深松铲的形状、结构及其参数不合理,优化的新型深松铲,可以很好地完成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  相似文献   

2.
根据康平县在实施深松整地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介绍深松机具的选择原则、作业质量标准、作业时间确定方法,以及作业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提高全县深松整地作业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悬挂式深松机耕整地耕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深作为深松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无法实现在线评估,目前以人工抽测为主,误差大,效率低。以提高农机深松耕整地作业质量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深松机组姿态估测的耕深检测方法及系统。首先分析了牵引拖拉机以及悬挂式深松机在作业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建立了拖拉机与深松机作业耕深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检测安装在拖拉机后悬挂杆和悬挂式深松机上的姿态传感器输出角度,实时计算深松机耕深。为验证该检测模型的精度,设计了基于嵌入式ARM内核的耕深检测传感器和深松作业检测系统,该系统集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网络传输(GPRS)、数据存储(SD卡)等于一体,能实时采集深松机作业耕深、作业位置、作业速度及航向信息,数据存储在检测系统的终端设备中,并通过移动网络传送至远程数据中心做进一步融合处理,以对深松作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耕深检测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耕深检测标定误差小于0.88 cm,平均误差小于0.21 cm,均方根误差小于0.66 cm。利用标定后的传感器及深松作业检测系统在田间开展多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耕深检测最大误差为1.18 cm,多组试验数据的平均误差小于0.45 cm,均方根误差小于0.64 cm,表明该系统耕深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晋州市常用的深松机具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进行深松作业的机具:如带翼铲的深松机、振动深松机等;另一种是可以联合作业的机具:如深松旋耕机、振动深松播种机等。单一作业的深松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深松效率也高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土壤深松技术,一般是指超过正常犁耕深度的松土作业,土壤通过深松可形成“天然土壤水库”。深松作业时,土壤只松不翻,可保持上下土层不乱;深松对地表覆盖破坏小,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防止风蚀水蚀,利于保墒。深松作业机械有全方位深松机、凿式深松机、V型深松机、鼠道式深松机、振动式深松机等。  相似文献   

6.
近日,山西省陵川县农机局组织人员深入镇、村,对深松整地作业深度、作业质量、机具安全等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人员要求承担深松作业的农机合作社要做到让百姓满意、让社会认可、让政府放心,同时还针对合作社社长和农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相似文献   

7.
<正>农机深松作业技术是用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松作业,从而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的农机技术。农机深松作业技术与深耕和旋耕作业技术不同,深耕技术主要是用深耕犁对土壤进行深耕翻作业,同时起到碎土和翻转土层的作用,耕深在25~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分析了农机深松作业的作业模式和关键技术,并从用户角度分析深松作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改变原深松作业模式的技术,无需购置专业深松机械,集深翻、深松为一体,可降低农田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平遥县农机深松作业推广实施现状及效果的分析,针对当前主要制约深松作业大力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快发展深松作业步伐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深松作业补贴试点,把大型机械深松深翻整地作业技术,作为挖掘粮食增产潜能的一项重要农机与耕作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在全省推广示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凸显出农机新技术的作用。今年10月,国务院农业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秋冬种工作时,强调进一步深入实行深松作业。  相似文献   

12.
庞国红 《南方农机》2023,(15):166-168
【目的】针对传统人工方式抽检农机作业质量和数量,存在检测效率比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监测系统。【方法】笔者分析监测系统设计原理,利用倾角感应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构成耕深数据收集设备,利用不同的作业参数实现耕深信息的实时更新,为耕深信息实时监测提供数据基础。利用农机具终端实现位置定位,通过移动网络上传到服务平台中,实现统一管理。【结果】该系统通过田间试验,系统作业的深度测量误差在1.18 cm以下,均方根误差在0.64 cm以下;系统作业面积测量误差和平均误差均不超过0.91%、0.53%,为深松作业的补助提供量化的依据。【结论】系统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应用示范,进一步了提高补贴监测管理的准确性,降低了管理部门人力、物力的付出成本,提高了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人工查验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抽查范围小及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示范推广了集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监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进行校验,在北京郊区推广应用5 500 hm2。结果表明:与实际作业深度相比,在20、25和30 cm耕深处远程监测平均误差分别为0.590、0.555和0.595 cm,作业深度监测误差≤2 cm;与实际作业面积相比,远程监测平均误差为2.19%,精确度达到97%。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远程监控技术在北京市农机深松作业中的应用,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作业质量与作业面积监测能够满足农机监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机械深松技术是指用不同的动力机械配套相应的深松机械,来完成农田深松作业的机械化技术.机械深松的目的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减少径流,减少水分蒸发损失.由于机械深松是只松土、不翻土,作业后使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所以特别适合于黑土层浅、不宜耕翻作业的土壤.通过对榆树市机械深松的技术模式和作业要求的分析,使土壤实现机械深松.  相似文献   

15.
<正>12月8日,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旨在总结交流各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成效和经验,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一是投入增。东北三省以及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农机部门积极协调,共争取了4.07亿元用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的耕作技术。深松可熟化深层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深松按作业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间隔深松、振动深松作业等。全方位深松采用单柱带翼或异型铲等全方位深松机,在工作幅宽内对整个耕层进行松土作业;间隔深松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采用单柱振动式或非振动凿形铲  相似文献   

17.
一种残膜回收复式作业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建华  侯书林  刘英超 《农机化研究》2013,35(6):117-119,123
随着覆膜面积的扩大,残膜回收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此,针对残膜回收复式作业机具能够一次完成收膜、整地、灭茬和深松等多项作业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集残膜回收和深松作业为一体的复式作业机.同时,介绍了机具的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并阐述了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和机具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免耕保护性耕作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新型耕作方式,但实施多年免耕作业之后会带来土壤有效耕层变薄、容重增加、灌溉水分难以入渗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针对免耕作业方式所出现的问题,研制开发了新型弯曲式深松犁。通过对深松犁的实地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操作使用深松农机具提供实际参考依据。该深松犁配合免耕保护性耕作方式,充分发挥深松犁的优良性能,达到了减少水土流失和作业工序、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1机械深松作业技术 局部深松:采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土壤含水量在15~22%,小麦深松间隔40~80cm,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播种前进行,作业周期: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次数,一般2~3年深松一次,采用凿形铲式或带翼型铲深松机作业。  相似文献   

20.
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现有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多为深松部件在前、旋耕部件在后的组合结构,较少考虑各工作部件作业时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基于深松部件、旋耕部件作业之间的交互作用,设计一种用于深耕的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通过旋耕、深松、镇压多工序实现表层土壤细碎、秸秆埋覆,深层土壤疏松目的。整机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阻力为设计目标,运用离散元仿真与正交试验、有限元仿真结合进行整机参数优化。离散元仿真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速度v_m为1.8 km/h、刀轴转速n为350 r/min、旋耕刀类型X为IIT195弯刀时,机具作业壅土量为5 283个土壤颗粒,植被覆盖率为98.37%,此时综合作业质量较优;有限元仿真结果验证了深松铲设计强度满足作业要求。以较优参数组合为基础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旋耕深度、深松深度、地表平整度、土壤膨松度分别为182.8 mm、388.4 mm、18.3 mm、17.22%;旋耕深度稳定性、深松深度稳定性、植被覆盖率均在90%以上,完全满足深层土壤整地需求;与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相比,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在不影响作业效果前提下,提高了耕深稳定性、植被覆盖率,同时使牵引阻力降低了16.21%,作业稳定性、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