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自制2-氨基-4-甲基-5-(1H-1,2,4-三唑-1-基)-噻吩-3-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制得膦亚胺,膦亚胺与苯基异氰酸酯作用得到碳二亚胺,在碳酸钾的催化下,碳二亚胺与酚反应得到4个新型的2-芳氧基-3-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3a-3d),收率为70%~86%,通过1 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初步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常见农作物部分菌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以2-萘氧基-3-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活性最好,在浓度为5×10-5g/L时,对苹果轮纹菌的抑制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2.
用α-(1H-1,2,4-三唑-1-基)取代苯乙酮与二卤化物进行取代关环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三唑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讨论了化合物的反应性质及波谱性质,化合物的生测数据表明,化合物对小麦锈病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α-三唑基片呐酮与芳醛反应制得α,β-不饱和酮,再同仲胺发生加成反应,合成了22个未见报道的三唑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均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予以确证,初步生物活性试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14种含三唑基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结构与除草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HF方法和6-31G基组,对14种化合物进行全参数优化,得到了它们的稳定构型.并对化合物中原子的净电荷分布、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及轨道组成等性质进行了分析,把它们与试验得到的生物活性数据对照,通过研究发现,三唑基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分子的前线轨道(HOMO、LUMO)能级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范望喜  张久  潘腾  吴黎红  李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06-16907
通过5-对氯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与酰基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试验表明:目标化合物的生长素活性和细胞分裂素活性分别为26.1%和41.1%。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活性基团拼接的分子设计方法, 将两类活性杂环N-多氟烷基-4-苯基-5-对碘苯基-1,2,4-三唑-3-硫酮和N-多氟烷基-5-对碘苯基-1,3,4-(口恶)二唑-2-硫酮以Sonogashira偶联的方式进行拼接,设计并合成了几个新型双杂环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NMR,19FNMR,IR和MS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组前期合成得到3-己基-4-碘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1)和3-己基-4-氰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2)。为得到更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利用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衍生合成,得到5种结构新颖的异香豆素衍生物3a-3c和4a-4b。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进行确证。利用茎叶处理法、小杯法和水生藻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对马唐和拟南芥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4a和4b对油菜根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化合物3c对马唐茎的生长、3b对反枝苋茎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所有化合物对藻的活性均没大的影响。化合物3a对马唐和拟南芥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可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活性基团拼接的分子设计方法,将两类活性杂环N-多氟烷基-4-苯基5对碘苯基-1,2,4三唑-3-硫酮和N-多氟烷基-5-对碘苯基-1,3,4-噁二唑-2-硫酮以Sonogashira偶联的方式进行拼接,设计并合成了几个新型双杂环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NMR,^19F NMR,IR和MS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2-硝基苯基)乙腈为原料,经缩合、氧化、还原、环化、取代5步反应,合成了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质谱(MS)及元素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15个新型的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5和6a~6n。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0g/hm2的剂量条件下,目标化合物5、6a、6b和6c对芥菜,6m和6n对芥菜、反枝苋及小藜显示出30%~40%的除草活性。在200mg/L的质量浓度下,目标物6c、6h和6m对黄瓜白粉病表现出30%以上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和抑菌活性,其结构具有进一步改造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予以确认。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um)及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为供试菌种,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合成新的噻二唑杂环衍生物类抑菌化合物,本文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基于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的乙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技术的确认,对其抗菌活性做了初步研究,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黄曲霉菌和大肠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2-氨基-5-芳氧烃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和植物激素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用芳氧羧酸合成了6个含芳氧烃基的1,3,4-噻二唑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并对其植物激素活性进行了探讨.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芝麻酚为原料,经烷基化、Claisen重排及酰基化等反应合成了10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细辛素的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x和IR等方法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3a和3b杀虫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菌抑菌活性(G/%)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4种上述化合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_D)。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它们的二参数(M_(26)、M_(32))QSAR模型,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与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857、0.648,显示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根据进入模型可知,影响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菌抑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是C-、-O等结构碎片。  相似文献   

15.
对火龙果花中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抗氧化能力的体外实验方法,研究火龙果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还原能力、清除·OH、O2-、DPPH·和ABTS·四种自由基的能力,以评价其抗氧化性,并以BHT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火龙果花中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能力与浓度(0.4~0.8 mg/m L)呈量效关系。虽总体抗氧化活性较弱于BHT,但总体趋势与BHT相同,在浓度为0.7 mg/m L时,其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甚至略高于对比溶液。因此,火龙果花中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氧化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6.
对具有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进行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利用遗传算法建立2D-QSAR模型,得到10个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分析模型得出:脂水分配系数(ALogP)、分子量(Molecular_Weight)与化合物活性呈正相关,偶极距x分量(Dipole_X)、分子表面积(Molecular_SurfaceArea)与化合物活性呈负相关;倍半萜2D-QSAR模型中独特的2个分子参数分别是VSA_AlogP[2]和VSA_AlogP[10];VSA_AlogP[2]参数与化合物抗癌活性呈正相关,在此区域内增加羟基等影响分子脂水分配系数的官能团能增加化合物的抗癌活性,VSA_AlogP[10]参数与化合物活性呈负相关,此区域内减少羟基等影响分子酯水分配系数的官能团会增加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该组模型将为新型抗癌类药剂的筛选以及新型抗癌类药物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有机锡化合物作为杀菌剂、杀螨剂、杀虫剂、除草剂、防霉剂等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苯基-二[(三甲基硅基)亚甲基]碘化锡等试剂为基本原料,合成了2个含硅混合三烃基锡化合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韩沫  郝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64-14966,14975
[目的]为克服合成抗氧化剂的潜在毒性,从枣果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并探讨枣多酚的生理功效。[方法]以我国金丝小枣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灵敏的体外试验,对枣果多酚物质清除NO2-、DPPH.、.OH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研究发现,枣果不同发育时期,枣皮、枣肉和枣核不同部位多酚物质对NO2-、DPPH.、.OH的清除能力存在差异。[结论]事实证明,枣果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由橡胶灵芝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引起的红根病是橡胶树生产上毁灭性病害之一。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zk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橡胶灵芝菌的抑制作用,以橡胶灵芝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Czk1所产12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挥发性活性组分进行毒力测定;检测挥发性混合组分对橡胶灵芝菌细胞的形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对橡胶灵芝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抑菌率在15.20%~100%之间,其中,苯甲醛对橡胶灵芝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100%。9种化合物纯品对病菌的毒力测定中,苯甲醛、3,5-二甲氧基苯乙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EC50分别为20.30、30.62、40.96 μg·mL-1。该三种混合组分浓度为25 μg·mL-1,其对橡胶灵芝菌的抑制率为67.00%。经三种混合活性组分处理后的病菌菌丝缠绕成一团,细胞壁变薄,部分膜结构不完整。混合活性组分影响病菌细胞通透性。Czk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具良好的抑菌活性是由这些挥发性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挥发性物质应用前景巨大,可作为化学农药替代品防治橡胶树红根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