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免疫抑制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2011至2012年河南省漯河市暴发的法氏囊病大多数为非典型法氏囊病,由于其剖检症状和临床症状与前几年症状有较大的不同,常造成误诊,延误了病情.加上因感染发生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引起的继发感染,使死亡率进一步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 (Gmborodisease)最初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南部甘保罗地区的肉鸡群中 ,并因此而得名。法氏囊病病毒主要侵害鸡体的免疫器官———法氏囊 ,导致鸡只发病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本病目前仍是严重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当发生典型的法氏囊病时 ,鸡只精神沉郁 ,排白色石灰渣样的粪便 ;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充血 ,腿部肌肉有条纹状出血 ,腺胃与肌胃的交接处有带状出血 ;发病急、死亡率高。但是 ,自 2 0 0 2年春季以来 ,山东省济南地区鸡群的法氏囊病多以亚临床的症状发生。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呈尖峰状死亡曲线。一方面使得鸡死亡率、淘汰率增大,影响后期的生长速度,诱发免疫抑制,病鸡不仅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低,而且会造成对其它病原易感性增加。容易并发或继发多种疾病,如球虫病等。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尖峰死亡曲线。IBD对养鸡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位于泄殖腔的背侧,也称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在70—80日龄时体积最大,以后逐渐消退,性成熟时消失。1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急性暴发性传染病,表现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坏死,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耐过鸡的法氏囊组织受损,导致免疫抑制,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舒婕  张立东 《中国家禽》2006,28(23):26-2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区都频繁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其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成为养禽业中的一大难题,给我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天)、病程短(7~8天)、呈尖峰死亡曲线。IBD对养禽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翠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等)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无免疫应答,同时由于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病鸡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容易并发或继发多种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所以有人将IBD比喻为鸡的“艾滋病”。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疾病,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典型特征是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典型症状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  相似文献   

9.
吉学仁  王苹 《山东家禽》2004,(12):25-26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养鸡业中流行普遍、表现突出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典型症状常常造成急性暴发性死亡,尤其是超强毒感染反复发病,致使养鸡业损失惨重;其耐过者、治愈者,以及非典型性症状者,又能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使鸡群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受阻,影响生产成绩。笔者长期从事禽病门诊工作,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急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区都频繁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特别是2007年冬季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爆发的该病,其发病之迅速,死亡率之高都是前所未有,出现了新的流行特点。笔者根据多年诊疗实践对该病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弧病毒科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寒颤、极度虚弱及法氏囊、肾脏和肌肉的特征性病变为主要症状。该病潜伏期短,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极高,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实例从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青年鸡。以鸡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高温、阴雨潮湿的天气易导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发,故引起养鸡场的高度重视。现将笔者2014年5月中旬遇到的1起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7月在辽宁省庄河市发生了多起传染性法氏囊病,该地区养殖量较大,有近10万只的存栏量,其剖检症状较典型但死亡率与以往大不相同,死亡率较低,有的日死亡率仅为1‰-3‰。但因为典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接触病,所以对待此病不敢轻视。现将该地区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文就一例中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从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症状、类症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防治措施、临床病理图等进行叙述,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多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该病雏鸡与中雏鸡最为敏感,在鸡2~11周龄时最易发病且发病快,死亡率高,并可引起免疫抑制。传统治疗采用病鸡群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可以收到较好效果,但血清和卵黄均无统一的质量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经卵传播的一些病原体如沙门氏菌、支原体等易通过注射而传播,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发病情况 我市某村6个养殖户饲养的1.5万只鸡在今年7月份相继发病,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这种病主要侵害的器官是法氏囊。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同时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只有正确地接种鸡法氏囊病疫苗才能有效的控制该病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分离出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其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IBD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常规IBD疫苗免疫的鸡群受到IBDV亚型(变异毒株)侵袭时,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当前某些地区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龄鸡感染后,出现下痢和法氏囊肿大、水肿等变化,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