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提取猪源FMDV China99/S组织样品总RNA,利用设计的引物对,分段进行扩增,获得覆盖全基因组的4个重叠片段(A、B、C和E),然后用BsmB Ⅰ/Xma Ⅰ、Xma Ⅰ/BamH Ⅰ、BamH Ⅰ/Not Ⅰ、Hpa Ⅰ/Kpn Ⅰ分别双酶切A、B、E、C,并纯化回收,依次定向克隆到带有聚合酶Ⅰ的pPⅠ cDNA3.1(+)转录载体内,最终得到重组质粒pP1-FMDVcDNA3.1(+);然后对该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China99/S株基因组全基因组序列长8 116 nt(含Poly(C)和Poly(A)片段),其中5′NCR长1 064 nt,蛋白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为6 318 nt,编码1个由2 106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蛋白,3′NCR长93 nt,其后是含有38个A碱基的Poly(A)尾.其中5′NCR引入含41个C的Poly(C)片段.将pPⅠ FMDVcDNA3.1(+)用脂质体转染法导入BHK-21细胞,传代培养,可以观察到典型的FMDV致细胞病变效应.利用CPE、电镜、动物试验、RT-PCR和序列测定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该系统中成功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猪源FMDV China99/S株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5.
6.
口蹄疫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快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分别扩增出包含口蹄疫病毒(FMDV)全基因组的2个重叠cDNA片段,将其分别插入到载体pcDNA3.1zeo( )和pGEM—T—Easy中,然后利用片段本身单一酶切位点将FMDV全长cDNA克隆至pcDNA3.1zeo( )载体,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FMDV)携带了FMDVOH/99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 相似文献
7.
RNA病毒引发了众多的人类、动物重大疫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然而目前尚无针对RNA病毒的特效药物,开发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是控制RNA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新型疫苗研发和使用已经是第3次疫苗革命的主题。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是病毒的一种或几种结构蛋白构成的纳米级空心颗粒,不含有感染性遗传物质,无法自我复制,具有较高安全性。另外,VLPs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粒子类似,保留了天然病毒粒子的空间构象,易被宿主免疫系统有效的识别、摄取和递呈,进而高效地诱导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反应,是近年来新型疫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现对RNA病毒结构与功能、VLPs疫苗的分类、包装与嵌入、表达系统及载体动能、免疫原性评价、蛋白定量及纯化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猪瘟是猪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其病原 是猪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猪瘟 弱毒疫苗在猪瘟的免疫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 用,但由于弱毒疫苗免疫的动物不能从血清 学上与自然感染动物区分,使其应用受到很 大限制,研制标记疫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 要途径。由于RAN的结构不稳定成为阻碍 RNA病毒研究的主要障碍,所以病毒分子生 物学是新型猪瘟疫苗研究的必要手段。近年 来兴起的逆向遗传研究将RNA病毒的基因 组转化为cDNA,文章就猪瘟病毒逆向遗传 研究的意义、方法、概况及其在猪瘟新型疫苗 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0.
12.
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病毒研究和疾病防制种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感染性克隆构建的过程和拯救病毒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以及GenBank上公布的全序列,用DNAMAN分别设计了涵盖整个基因组序列的3对引物,从接种口蹄疫病毒WFL株的细胞培养液中提取了病毒基因组RNA,采用RT-PCR方法和RACE法分别扩增了3条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片段分别与T载体连接,在体外分别进行了5-半分子和3’半分子的构建。最后将5’半分子和3’半分子连接成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全长c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eDNA分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全长为8155nt,5'UTR长1059nt;具有一个大的读码框,其核苷酸长度为6969nt。包括201aa的前导蛋白基因和2122aa的聚合蛋白基因;3'UTR长127nt,包括34nt的polv(A)。 相似文献
16.
17.
18.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与之相关的研究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 manipulation).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能够拯救病毒的遗传物质称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在细菌质粒中含有整个病毒基因组的cDNA拷贝,使得cDNA本身或从cDNA体外转录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自1978年第1例RNA病毒Qβ噬菌体的成功拯救以来,各类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反向遗传操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RNA重组是RNA病毒普遍存在的变异方式之一,但仍有很多关键性问题尚未阐释清楚。目前认为重组机制主要有两种,复制型重组机制即模板转换(template-switch),又称为copy-choice机制;另一种为非复制型重组机制,即断裂连接机制(breakage-religation)和类似于剪接的反酯作用(splicing-like transesterification)机制。由于重组在病毒进化变异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阐明重组机制有助于研究病毒进化变异和复制转录等生命周期过程。本文拟就RNA重组类型、重组机制、对RNA病毒重组的研究、重组的生物学意义及应用4个方面,综述RNA病毒重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