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吉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送检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死猪病料,采用不同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结果分离出3株疑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通过对分离菌进行镜检、培养特性试验、生化特性试验、PCR鉴定,确定为3株均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分离自山东某养殖场的疑似病例,并对典型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进行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到5株细菌为多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上述5株菌株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文内介绍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情况以及药敏实验结果,为生产优质猪肉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省几个猪场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中,采集病猪的肺脏、气管和扁桃体等病变组织,经细菌分离得到3个分离株BZ1株、BZ2株、BZ3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动物感染试验等一系列细菌学鉴定方法,可将3株分离菌鉴定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行设计的分离培养基,从胸膜肺炎病死猪及屠宰猪的病变肺中分离到11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leuropneumoniae).经生化及培养特性鉴定与国际标准菌株一致.血清7型的3株分离物均人工复制出典型的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病的症状和病变.3株分离菌株和国际7型标准菌株培养物,经电镜观察、首次发现本菌具有纤细的直纤毛.  相似文献   

5.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又称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为主要特征。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均易感,急性者死亡率高,慢性者常能耐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15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或仅有较弱的交叉保护作用,这给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诊断防治和免疫预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立一种快速血清型分子鉴定方法尤为重要。为了快速、简便的建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分子鉴定的方法,本研究所从临床发病疑似病例猪肺脏和气管中分离到的放线杆菌,首先经过血清型鉴定,确定部分血清型为2型,为了确定血清型鉴定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到的11株菌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2型。这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分子鉴定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今后临床血清型定型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奇台和昌吉市规模化猪场发生育肥猪急性死亡,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PCR检测、药敏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获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奇台株2株,昌吉株1株。PCR分型鉴定均为血清5型。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均可致死小鼠。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确诊病原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血清5型已成为新疆地区致死率较高的流行血清型。  相似文献   

7.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从全国30多个猪场送检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中,用PPLO培养基进行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对分离菌进行了PCR鉴定和生化鉴定,并测定了该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成功分离到了15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菌对先锋霉素类和氯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从新疆北疆4个规模化猪场的20份发病猪病料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鉴定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根据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ⅣA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条与预期大小一致的2427bp的条带,将PCR产物纯化后克隆至pMD19-T载体上并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的碱基序列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8%,并与三株标准株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8.23%、99.46%和98.06%。  相似文献   

9.
从柳州某猪场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中分离到致病菌.通过对分离菌株的理化特性测定,鉴定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并用分离菌株制备了灭活疫苗,有效控制了菌株分离场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  相似文献   

10.
某猪场哺乳仔猪及断奶猪临床表现喘气、咳嗽、皮肤发绀以及胸膜肺炎的病理特征,从病猪体内分离出3株菌,根据细菌培养特性、CAMP试验及生化反应等鉴定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该菌对小白鼠有一定毒力,回归猪可致死猪只,对常用治疗药有一定的抵抗力,用分离菌制备自家苗可预防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 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 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 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 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 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 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 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 与参考基因组相比, 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 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 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 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 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 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 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 627 127 bp, GC含量28.60%, 含有4 171个基因, 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 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 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 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 经鉴定为丁酸梭菌, 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猫疱疹病毒1型(FHV-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2016年-2017年从洛阳及天津地区多家宠物医院收集的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猫眼鼻拭子样品,用FK-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形态观察和gD基因测序分析等方法鉴定所分离的病毒,并进行病毒体外生长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病料在FK-81细胞上接种后24 h^36 h呈现变圆、融合、局灶性堆积聚团和脱落等细胞病变;分离毒株可被FHV-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电镜下可观察到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130 nm,具有疱疹病毒科的典型形态特征,将所分离到的5株FHV-1分别命名为2016TJ1株、2016TJ2株、2017LY1株、2017LY2株和2017LY3株;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接种后12 h^36 h病毒快速增殖,40 h^60 h病毒滴度达到高峰,72 h病毒滴度开始下降;5株FHV-1 gD基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100%,核酸序列高度保守且与国内外流行株及疫苗株的同源性极高。研究结果为我国宠物猫群中FHV-1的病原分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腹泻。为获取可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健康仔猪肠道分离到5株乳酸杆菌,经抑菌试验、生长曲线测定、耐酸、耐胆盐、耐胰酶试验等,筛选到1株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低pH值、高胆盐、胰酶均有一定耐受能力的乳酸杆菌,命名为LY7。经PCR鉴定,该菌株为约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14.
对长春市某鸡场送检的10只2日龄疑似患大肠埃希菌病死亡的雏鸡进行了实验室诊断。无菌采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等组织,通过细菌检测、PCR鉴定、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系统鉴定,确定其为大肠埃希菌。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敏感,对丙氟哌酸、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左氟沙星等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dong/LY1/2017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通过RT-PCR技术分别扩增该毒株的8个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0中.8个质粒共转染293T/MDCK混合细胞,96 h后将细胞板反复冻融3次收获细胞悬液,将其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 h后收集尿囊液并将拯救毒株命名为rH9N2,测定其HA效价为1:256.rH9N2在HA、MDT、EID50、TCID50以及病毒生长曲线、空斑等方面保持了与亲本毒株一致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Chicken/Shandong/LY1/2017的感染性克隆,为今后通过基因替换、定点突变技术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参照已发表的扩增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gB和gD表位基因的PCR扩增引物合成2对引物,以福建分离株(LY株)提取的DNA为模板,得到目的片段gB、gD基因的长度分别为578和653 bp,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然后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进化关系图。结果表明,LY株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标准参考分离株相比,gB、g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4.9%~98.8%、97.2%~98.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2.9%~96.4%、94.5%~96.8%。进化分析结果表明,LY株与目前国内流行的毒株在同一个进化分支内,和Ea株(湖北)、LA株(山东)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外分离株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山羊流产胎儿中分离出1株绵羊附睾种布鲁菌(Brucella ovis),经培养发现该菌需要CO2,不产生H2S,且经硫堇、碱性复红和A、M、R因子血清凝集试验及噬菌体裂解试验等方法鉴定,该菌株与国际标准菌株绵羊附睾种特性完全一致。在山羊中分离出绵羊附睾种布鲁菌株(Br.ovis)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海洋馆死亡的白鳍鲨腹腔脓液和心血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培养特性、16S rRNA序列鉴定为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普罗菲登斯菌属模式株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分离菌株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模式株DSM4542的同源性最近。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磷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钠、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可致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19.
从广东省某猪场疑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猪采集腹泻粪便样品,以PCR方法扩增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用套式PCR、胶体金试纸卡和血清中和试验对细胞分离物进行检验,证实其为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hT株.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hT株在Vero细胞上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其培养特性.结果表明,PEDV ShT株能在Vero细胞稳定传代,第20代、25代、30代病毒液的TCID50/0.1 mL分别为10-7.0、10-7.13、10-7.33.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athogen and its virul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suspected case of piglets streptococcosis in a pig farms in Jiangxi province during September to November of 2013,a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joint flui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f one diseased piglet.The isolated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test,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serotype PCR test and further studied the presence of the following virulence genes: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virulent-assocciated sequence (orf2),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s (fbps),suilysin (sly),extracellular protein factor (epf),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 (mrp)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s.The isolated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b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test,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serotype PCR test,and it was named as JMS2. Detection results of virulence gene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virulence genes of JMS2 were gdh+/orf2+/fbps+/sly-/epf-/mrp-,suggesting that the strain maybe not likely to be high virulence.Drug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JMS2 was susceptibility to β-lactams such as penicillin,amoxicillin,but resistant to azithromycin,SMZ-TMP,and so on.The result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wine streptococc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