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年来奶公牛由于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场饲养奶公犊的积极性很高,决定把各队出生的公犊集中饲养。为了降低培养成本,增加商品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材料报道和当地月养犊牛低奶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小牛肉风味独特,价格昂贵,生产效益好。所谓小牛肉是指犊牛出生后6~8个月内,在特殊饲养条件下育肥至300~350kg时屠宰。其饲养管理要点如下:1犊牛选择奶公犊具有生长快、育肥成本低的优势,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选择黑白花奶公犊生产高档优质肉是适宜的。客观上,奶牛生产中只留母犊,不留公犊。公犊的资源是可利用的。选作育肥用的公犊,要求初生重大,在40kg以上,健康无病。体形上看,头方嘴大,前管围粗壮,蹄大坚实。体形小,体重低于35kg的犊牛可供生产犊牛血清之用。2饲料与饲喂技术小牛肉生产过程可说是全精料育肥,分阶段饲养。2.1在初生至1月龄…  相似文献   

3.
<正> 1.试验目的为生产高质量的牛肉和牛排、推动高档肉牛饲养的发展,1986年7月至1987年9月,我们采取高精料直线快速育肥技术,对利用经济价值较低的奶公犊进行了个14月的饲养试验。2.材料和方法试验奶公牛选用哈尔滨市松花江奶牛场1986年6~7月出生的黑白花奶公犊,共20头。试前喂过5~7天乳。同时购入本地黄牛公犊10头参试,以资对照。试牛饲养在同一栏舍内。0至3月龄在舍内木板畜床上单栏饲养。3月龄后实行群饲、自由采食草、料及饮水。按犊牛期(0~6月龄)、生长期(6~10月龄)和育肥期(10~14月龄)三个阶段分别使用  相似文献   

4.
50年代牛肉生产主要依靠肉牛业,而70年代则由肉牛、奶牛肉、奶公犊肉等多条渠道提供。其中奶公犊提供的牛肉已占相当比重。英国1982年牛肉总产量为96.1万吨,其中奶公犊提供的牛肉占63%。我国牛肉来源主要依靠牧区菜牛或农区淘汰的耕牛供给。全国有8600万头牛,产肉只有40万吨,平均每头年产肉不到5公斤。近年在城市郊区和奶牛生产集中的地区,奶公犊亦被用来在半舍饲条件下饲养一年半以上,体重达400公斤左右而出口。但是,由于精料给量少,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肉的质量差,难以满足制做牛排等高档菜肴的需求,而且售价低  相似文献   

5.
刘墨秀 《中国牛业科学》2006,32(6):102-102,113
我国现有1000多万头奶牛,每年有大量奶公犊出生,是很有开发价值的牛肉资源。在我国,奶公犊生后就出售给农户而离开奶牛场,由于饲养技术和饲养管理条件所限,犊牛阶段死亡率较高,生长发育较差,后期肥育也很不理想。因此,乳用品种小公牛的科学养育与肥育非常重要,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较为实用的饲养方法,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奶公犊的利用价值很低。全省如以母奶牛2.5万头计算,每年约出生1万头公犊;合理利用这批资源,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桐庐县1985年首批试养奶公犊,14月龄时取样2头,进行屠宰测定,平均屠宰率为56.01%,净肉率45.65%,胴体率81.5%;奶公犊粗饲料利用率66%。公犊肥育后肉质、肉色、肉味比黄牛好,含粗  相似文献   

7.
奶公犊的培育资源丰富,目前,在大多数奶牛生产体系中,广大奶农为了避免奶公犊消耗牛奶而把奶公犊直接淘汰甚至宰杀,奶牛场或农户放弃对奶公犊的培育,以低价出售,造成犊牛资源浪费,可将这一资源开发利用,将低价出售的奶公犊饲喂为肉牛出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犊牛的饲养管理在养牛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养好犊牛对后期的育肥和生产性能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奶公犊育肥     
一、目的: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牛肉产量占总肉量的30%以上,而我国仅占4%,杭州市只占1.4%,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牛肉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快肉牛生产的发展,充分利用奶公犊资源,探索在农村粗放的饲养条件下,奶公犊育肥的技术和经济效益,于1985年8月至1987年1月在萧山县农垦一场对20头奶公犊进行育肥试验。  相似文献   

9.
奶公犊的培育资源丰富,目前,在大多数奶牛生产体系中.广大奶农为了避免奶公犊消耗牛奶而把奶公犊直接淘汰甚至宰杀,奶牛场或农户放弃对奶公犊的培育,以低价出售,造成犊牛资源浪费,可将这一资源开发利用,将低价出售的奶公犊饲喂为肉牛出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犊牛的饲养管理在养牛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养好犊牛对后期的育肥和生产性能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牛肉在国内外市场十分走俏,导致架子牛脱销。我省奶公犊牛资源丰富、但由于犊牛阶段耗奶量多,培育成本高,奶公犊多被杀掉用来生产生物制品及蛋白饲料,即使不被杀掉,饲养粗放,病死率高,为保护奶公犊资源,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安达市进行了奶公犊牛低奶量早期断奶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奶公犊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出生后直接卖给药厂抽提血清或直接宰杀卖肉,几十年来造成牛肉资源的巨大浪费。当前,部分地区奶公犊的用途逐渐向育肥方向转变,这意味着奶牛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大多数奶牛生产体系中,广大奶农为了避免奶公犊消耗牛奶而直接将其以低价出售甚至宰杀,造成犊牛资源浪费.应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对奶公犊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饲喂为肉牛出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饲喂代乳料对奶公犊的培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大多数奶牛生产体系中,广大奶农为了避免奶公犊消耗牛奶而直接将其以低价出售甚至宰杀,造成犊牛资源浪费.应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对奶公犊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饲喂为肉牛出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奶牛生产中,所产公犊一般饲喂初奶7—10天,上市屠宰。由于乳牛应用颗粒精液人工授精,选留种公犊减少,上海市饲养奶牛近两万头,每年产近六千头公犊。犊牛肉,含水率高,肉质较差,过早屠宰是一个很大的浪费。为了探索乳公犊的饲养价值,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近一年时间的饲养,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存栏量逐渐上升,奶公犊的产量也逐渐增加。如何对这些奶公犊进行有效利用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本文介绍了小白牛肉的分类及特点;生产小白牛肉时的牛舍和牛栏、漏缝地板、系绳等饲养设备;牛奶、代乳粉、干草和颗粒料以及铁元素等饲料的需要量;初乳、装卸和运输等饲养管理要点;光照、风速、温湿度等环境控制点。本文旨在提高我国小白牛肉的生产水平,为合理有效利用我国的奶公犊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奶牛场出生的公牛犊育成肉用牛,可丰富市场并增加牛场的效益;而传统的育犊喂养方法,要消耗大量的鲜奶,不但减少了商品奶,而且经济上也不合算。为了减少牛犊的耗奶量和更好地育犊,我们进行了犊牛期代乳料的配方研究和饲养试验。其中包括了使用 FS 蛋白饲料替代鱼粉的对比试验,进一步探讨 FS 蛋白饲料的饲养价值。一、试验的材料与方法1、试验的分组与选牛分别选择日龄、体重、体况等条件相似的健康奶公牛犊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牛群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大多数奶牛生产体系中,广大奶农为了避免奶公犊消耗牛奶而直接将其以低价出售甚至宰杀,造成犊牛资源浪费。应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对奶公犊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饲喂为肉牛出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改变传统的培育犊牛方式,实行早期断奶,饲喂犊牛专用代乳粉,以节约鲜奶,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根据动物管理学、家畜营养学以及家畜营养调控等技术原理,将奶公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饲养,即犊牛期、育成期、育肥期和营养调控期。结果表明:奶公犊19月龄平均体重达到538.50 kg,育肥期150 d平均日增重达到1.27 kg,至少较本地传统饲养奶公犊提前出栏4个月左右,多获利润500元左右。本项目充分利用北疆地区奶公牛的过剩和本地的饲草饲料资源,进行的奶公牛阶段性育肥经济效益显著,其效果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7,(8):138-141
奶公犊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能缓解国际市场上牛肉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而且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如何利用现有的奶公犊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产业模式和饲养技术,构建我国特色的肉牛产业,成为当前养牛人关注的焦点。我国在奶公犊育肥利用上起步较晚,但随着牛源紧缺,围绕奶公牛生产的相关研究已经陆续展开,在犊牛肉生产技术、小牛肉生产技术、普通牛肉生产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牛肉生产技术等4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近几年中国荷斯坦奶公牛在这4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瑞可新预防奶公犊运输应激综合征的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39头1~3月龄健康奶公犊,试验组奶公犊以2.5 mg/kg的剂量注射瑞可新注射液,对照组奶公犊按照相同剂量注射生理盐水,经过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16 d内对奶公犊进行呼吸系统评分及腹泻、死亡情况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组奶公犊呼吸系统评分≥4分的占26.67%,≥5分的占10.00%,而对照组呼吸系统评分≥4分的占36.66%,≥5分的占20.55%;但有腹泻症状的试验组奶公犊为60.7%,对照组为50.0%。说明试验组奶公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远低于对照组,瑞可新对呼吸系统疾病有预防效果,但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