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集成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的散射光和温度诱导脱毒马铃薯陇薯3号试管薯,观察其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MS 80g/L食用白糖 1g/L活性炭 200mg/L多效唑液体培养基,在弱散射光(100lx)和(18±1℃)条件下更利于提早结薯,单瓶试管薯鲜重和单薯鲜重都显著增加,同时降低了畸形薯率;用食用白糖和自来水配制培养基不会影响诱导微型薯的效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为提高脱毒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效率,本文开展了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技术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壮苗培养基配方(MS+活性炭10 g/L+蔗糖50 g/L+椰子汁100 m L/L)较常规培养基配方(MS+蔗糖30 g/L+活性炭5 g/L)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平均茎粗增加了42%,平均叶面积增加了60%;将壮苗培养后的组培苗暗培养时间改为10 d,然后散射光培养10 d,随后继续暗培养,改良条件下诱导试管薯平均单株数量为4.2个,较对照增加35.8%;平均单薯质量为319 mg,较对照增加10.9%。本文为脱毒马铃薯试管薯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外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羧酸,伽马辐射,IAA,KT,脱叶脲,硝基胍,theobroxide,短光照,低温,BAP和ALA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影响的几个方面叙述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以期对于我们的研究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6.
马铃薯试管薯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基因型、试管苗健壮程度、矿质营养、碳源、外源激素、植物生长延缓剂及环境因素(温度、光照)等,目前我国已有很多诱导成功的报道,主要是通过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和试管苗直接置于黑暗条件下诱导试管薯,特别是黑暗条件是试管薯形成的必须条件。但暗培养导致试管苗黄化,使试管苗结薯率和单薯质量降低;另外,诱导试管薯成本高、方法设备复杂等问题阻碍了试管薯的大范围应用。本试验采用灭菌蛭石覆盖试管苗下部茎节创造黑暗条件并添加外源激素诱导试管薯,探索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工厂化生产试管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8.
9.
试验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川芋56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的试管薯诱导率显著高于"固体+液体"培养基,但液体培养操作繁锁,易折断试管苗,造成污染.弱光和黑暗条件下,川芋56试管薯诱导率和平均薯重没有显著性差异,弱光条件培养的试管薯当时发芽率极显著地高于黑暗培养的,黑暗条件下诱导的试管薯适于贮藏.通过7种培养基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调查,再次证明BA不是诱导试管薯的必备物质,虽然7种培养基成分含量各不相同,诱薯率PS6显著地高于PS4,其它几种培养基之间诱薯率均差异不显著.大规模生产宜选择PS5(MS大量元素100ml/L+MS微量元素10 ml/L+EDTA-Fe 10ml/L+VB1 0.4 mg/L+Vb60.5 mg/L+烟酸0.5 mg/L+食用蔗糖80g/L),组成最简单,不合BA,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0.
11.
以浙江省‘台州紫山药’试管苗腋芽为材料,研究了组培容器培养基用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蔗糖浓度及光照强度对紫山药试管薯形成和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1/2MS + 6-BA 0.1 mg · L-1 + NAA 2.0 mg · L-1 + 0.02% 活性炭 + 蔗糖70 g · L-1、光照强度2 000 lx及每个组培容器(ZP17-440)培养基用量为60 mL的培养条件,有利于紫山药试管薯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试管薯在培养40 d左右开始形成,90 d诱导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与花药培养相关的因素及水平进行探讨,以优化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最适基因型为BD40-2、BD54-8和BD10-7|对于促进花药诱导,低温、热激、离心、甘露醇4种预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确定最佳的预处理为低温6 d、热激4 d、离心4 000 r?min-1、甘露醇处理2 d|2,4-D为1.0 mg?L-1、6-BA为0.1 mg?L-1的激素配比的花药诱导率最高|碳源选用麦芽糖,浓度为3%|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1 STS诱导的愈伤花药数显著高于培养基中添加50 mg?L-1 AgNO3。 相似文献
13.
三种杀菌剂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7%的多宁可湿性粉剂、20%的叶枯唑可湿性粉剂和1.5%的噻霉酮水乳剂为试材,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致病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生长抑制效果、圆叶片法室内诱导以及活植物室外诱导彩色马蹄莲抗P.c.c.病原菌等。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P.c.c.抑制效果不同,叶枯唑效果最好,含1 000倍~125倍的叶枯唑的PDA培养基能完全抑制P.c.c.病原菌生长;室内圆叶片法能完全抑制菌的生长,室外抑制率高于60%;多宁效果次之,室外抑制率不到50%;噻霉酮无论是对菌的生长抑制还是室内和室外诱导,都不能完全抑制;1 000倍~500倍的叶枯唑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抑制效果差异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马铃薯品种Desiree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转基因马铃薯,以Desiree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比较了不同转化条件(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激素配比)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预培养2 d后以OD600=0.5的菌液侵染10 min,在加有1.0 mg?L-1反式玉米素(ZT-t)的MS20选择培养基上的遗传转化率最高,其愈伤诱导率可达80 %,芽分化率可达70 %。通过该转化体系将抗晚疫病基因R1导入马铃薯,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和抗病接种鉴定,外源基因已经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获得的转基因马铃薯具有很强的抗晚疫病能力,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和块茎的重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以半夏为试材,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J)添加于MS培养基中,研究MJ对半夏不同外植体直接诱导试管小块茎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MJ均能显著提高外植体诱导试管小块茎的分化,最佳浓度为10~(-5) mol·L~(-1);添加MJ对3种不同外植体试管块茎诱导率影响效果表现为,块茎最高、叶柄次之、叶片最低,且试管块茎分化的初始时间也相应缩短,茉莉酸甲酯能有效促进半夏试管块茎的形成;研究结果可为半夏试管块茎繁殖和生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杜鹃花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模板DNA浓度、ISSR引物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等5个因素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以建立适合杜鹃花的ISSR-PCR最佳扩增体系。结果表明:杜鹃花ISS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模板DNA用量为60ng/20μL,ISSR引物浓度0.60μmol/L,dNTPs浓度0.50μ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30U/mL,Mg2+浓度为0.6mmol/L。采用该反应体系可以从10份杜鹃花(R.simsii)基因组内扩增出稳定性高、重复性好ISSR-PCR产物。该研究为杜鹃花的遗传多样性分析、ISSR指纹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防治蓟马为害马铃薯组培苗,降低蓟马对组培苗的污染,以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噻虫嗪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蓟马防治试验中,在MS培养基中添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试管苗根长、株高,且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试管苗生长抑制最显著;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20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4 000倍液,均可以有效防治蓟马,降低试管苗发病率,其中A1处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B2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的试管苗发病率均为0.00%,对蓟马防效较好。在药剂解除试验中,C3处理的根长、株高、节间距均显著高于C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D3处理根长、株高均显著高于D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药剂培养基扩繁3次后,再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达到与正常植株同等的生长状况。因此,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均可以防治试管苗中的蓟马,且在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