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作物种植中开始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而将生物技术运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能大幅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进而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基于此,分析了农作物种植中运用生物技术的意义,提出了几种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作物种植中的具体运用,并对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推广中的应用,总结分析了国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优势,并对生物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措施进行了研究,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生物体改造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温室效应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导致的气候变暖也越来越明显,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作物生产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作物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以合山市为例,从气象灾害对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毁灭性打击、农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农作物品质下降三个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现阶段,需要从长远战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以及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能源消耗入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农作物,为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要使用生物技术来改进育种方式,提高育种质量。基于此,以玉米育种中的生物技术应用为研究主题,在阐述生物技术应用意义的基础上,介绍说明玉米育种中经常使用的生物技术,以发挥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植物基因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文中从转基因向杂草传播、抗病毒转基因、害虫抗毒性和作物遗传资源儿方面讨论了植物基因工程对农业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避害趋利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氮磷养分管理的畜禽场粪便匹配农田面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基于种养平衡的生态模式,根据上海地区单位饲养规模畜禽场粪便产生量及其氮磷含量和各类农作物氮磷需求量,研究分析了基于氮磷养分管理的单位养殖规模畜禽场产生的粪便还田利用需匹配的三大类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在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氮磷养分的来源和满足农作物氮养分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农作物对氮磷养分需求的木桶效应,各类畜禽粪便提供的磷养分总体上超过各类农作物对磷养分的需求量,具有流失污染环境的隐患。因此,提出了畜禽场粪便还田利用农田面积匹配应基于农作物磷养分需求,不足的氮养分可通过化肥氮给予补充,从而达到种养结合、环境友好的畜禽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7.
甜玉米营养丰富,是一种保健型农作物,论述了我国甜玉米的育种概况,以及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核农学报》2008,22(1):F0003-F0003
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1996年被农业部授名为“八五”全国“百强研究所”(排名第32),其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被命名为“农业部西北农作物细胞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限指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体条件和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长期以来,因人口不断增长,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和恶化,使原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和恶劣,严重制约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文章强调只能强化水土保持,加快植被重建步伐,走开发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路子,才能预防新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发生以及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只有确保西部生态安全,才能以生态安全保护并促进西部开发,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和秸秆特性的分析,探索秸秆利用方面的技术与机械,并依靠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现秸秆利用的产业化,对秸秆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和产业化,以及发展畜牧业,减少环境污染,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年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生物技术研究获得了巨大进步,微生物技术也开始应用在种植业中。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分解有害物质,有利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分析了微生物技术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希望为更好地利用微生物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我国农作物种子资源丰富,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专业化与计算机硬件成本的下降和速度的提高,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种子质量检验评价成为可能。该文概述了农作物种子的特性及其对质量检验技术的要求,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从算法、硬件、研究进展几个方面综述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的应用,认为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的视觉进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未受污染的土壤,这些共同构成了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理想条件,而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水和土壤不仅妨碍了农作物健康的生长,还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农产品质量是否安全,农产品产地的环境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晓蕾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2):304-312+329
虚拟水从植物累计蒸发蒸腾量的角度对农作物耗水量进行测算,更贴近农业的实际耗水量。运用虚拟水理论、ArcGIS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和空间重构模型,对2000年、2005年、2010年、2017年吉林省县域地区6种主要农作物虚拟水空间布局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视角,提出了农业虚拟水空间重构的3种主要模式。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吉林省农作物虚拟水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由147.46亿m3,上升到2017年的247.95亿m3;(2)吉林省单位面积农作物虚拟水由东到西呈逐渐增加趋势;(3)吉林省农业虚拟水和播种面积空间重心均位于长春市区,但虚拟水空间重心位于播种面积的西部;(4)吉林省农作物单位面积虚拟水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稻、葵花籽、玉米、烟叶、蔬菜、大豆。若要实现农业水、土资源的空间匹配,需结合区域自然气候条件,农作物耗水量区域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对吉林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中水土流失问题的生态角度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水土流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生态角度分析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剖析了其原因,并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西部开发过程的水土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息探索》2010,(6):46-46
2010年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种养平衡的生态模式,根据上海地区单位饲养规模畜禽场粪便产生量及其氮磷含量和各类农作物氮磷需求量,研究分析了基于氮磷养分管理的单位养殖规模畜禽场产生的粪便还田利用需匹配的三大类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在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氮磷养分的来源和满足农作物氮养分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农作物对氮磷养分需求的木桶效应,各类畜禽粪便提供的磷养分总体上超过各类农作物对磷养分的需求量,具有流失污染环境的隐患。因此,提出了畜禽场粪便还田利用农田面积匹配应基于农作物磷养分需求,不足的氮养分可通过化肥氮给予补充,从而达到种养结合、环境友好的畜禽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13-15日,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主办,广西大学承办,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隆重召开。广西大学校长唐纪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从1993创刊以来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为我国农业生物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引用。本文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对本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共有50篇被引用,总引用次数73次,各年被引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