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农业生产是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生产对象是动植物。最基本的是植物性生产,即种植业。它能够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畜牧业发展的依托。一切农业活动所依赖农业资源中,最基础的是耕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元宝山区耕地资源配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对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明确了目前耕地地力和耕地质量、环境质量状况,找出了种植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以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为依据,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布局,提供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方法,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富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耕地地力进行调查,了解富裕县耕地的养分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种植业布局,如玉米、大豆、水稻、青贮等,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含山县耕地地力调查,初步掌握耕地地力和养分状况,将全县耕地分为5大区域,提出种植业合理规划布局,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潘集区2007-2012年被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县(区)。近几年,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摸清了全区农业、种植业生产发展现状,指出了农业耕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耕地地力与土宜性评价成果为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于2007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明确了耕地地力和耕地环境质量状况,摸清了种植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1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与方法 1.1评价依据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的确定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是选取的因子对耕地地力有比较大的影响;二是选取的因子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便于划分耕地地力等级;三是选取的评价因子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能够有较长的有效期。根据上述原则,聘请自治区、盟市、旗县农业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全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选择适合当地并对耕地地力影响较大的指标作为评价因素。通过两轮投票,确定立地条件、土壤管理、剖面构,型、理化性状4个项目的12个因子作为扎兰屯市耕地地力的评价指标。分别是立地条件:包括坡度、地形部位、≥10℃积温、无霜期;土壤管理:包括灌溉保证率、侵蚀程度;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质地构型;理化性状: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钼。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四合乡128个土壤农化样"常规五项"室内化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得出该乡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指标,并对该乡耕地地力等级进行划分,提出种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从土壤改良培肥和种植业布局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舒城县境内地形多样,水源与矿物质丰富,农林种植业发达。该文从种植业生产现状、耕地等级与养分状况、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舒城县耕地地力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区域种植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按照地力等级的划分指标,通过对5700个评价单元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值)的计算,对照分级标准,翼城县耕地划分为8个地力等级,通过系统的的系列工作过程,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主要用于耕地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包括耕地数量平衡与人口发展配置研究、耕地地力与粮食生产能力分析、耕地资源合理配置意见,同时提出来适合县域情况的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17.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耕地地力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是建立耕地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该文就是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构建泰兴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评价耕地地力等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施肥、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松江区丰产方耕地地力和质量现状,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以往耕地养分和农田环境质量调查的基础上,本中心于2005~2006年开展了松江区水稻丰产方与常规栽培田的耕地地力比较调查,以摸清在相同种植条件不同管理水平下的地力差异情况,并作质量评价,为有关部门进行耕地质量管理和农业决策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为农业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丰产方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