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降雨强度下北京山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和EM50数据采集器对北京山区2种典型人工林地(栓皮栎林和油松林)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定位、长期观测、数据处理,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栓皮栎林地和油松林地日平均土壤储水量随降雨量显著变化,月平均土壤储水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在垂直方向上,栓皮栎和油松林地0—40c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增加率随雨强增加而降低,栓皮栎林地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率(94.17%)大于油松(84.19%),而4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增加率随雨强增加均呈现增加趋势,且油松林地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率(15.81%)大于栓皮栎林地(5.83%)。(3)栓皮栎与油松林地相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差异性显著(p0.05),同一林地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也到达差异性显著(p0.05)。从栓皮栎和油松林地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来看,2种林地土壤储水量分布不同。在造林树种选择时,可以考虑将油松和栓皮栎2个树种进行混交。研究结果将为北京山区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河流域土壤蓄水量进行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不同植被条件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林草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好,农地居中,裸地最差,尤其以阴坡乔木树种的蓄水能力最好;立地条件不同,土壤蓄水能力不同;通过对不同降水年份的流域土壤储水量进行分析,表明丰水年的储水量比平水年增加9.2%,干旱年比平水年减少21.3%,在相同降水年份内治理后的储水量是治理前的1.5倍。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合理配置水窖以解决黄土高原梯田种植苹果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利用WEPP模型,在对0~200 cm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模拟验证的基础上,以满足梯田苹果在不同典型代表年的生育期需水为目标,对水窖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在更新土壤及作物管理数据库后,WEPP模型可实现对梯田苹果园0~200 cm土壤储水量的动态模拟;利用土壤水分动态变化选择典型年来进行水窖优化配置,更能满足苹果的需水要求;黄土丘陵沟壑区适宜的水窖配置干旱年为1 150 m3/hm2,平水年为180 m3/hm2,湿润年为50 m3/hm2。该研究为高效利用该区有限水资源提供了一种基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来满足苹果生长需水的水窖优化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干旱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沙江下游季节性干旱区紫色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使用PR2/6土壤剖面水分测定仪和翻斗式雨量计对雨季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进行连续观测,分析雨季紫色土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每月平均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0—20 cm土壤含水率表现为9月 > 8月≈7月 > 6月,在整个雨季呈累加上升趋势。降雨量大小是影响土壤水分补给深度的决定因素。小雨(6.4 mm)只对10 cm土层土壤水分产生影响,平均提高12.35%;中雨(23 mm)对30 cm以上土层土壤水分产生影响,10,20,30 cm分别提高21.16%,17.77%,8.22%;大雨(49 mm)和暴雨(112 mm)均可影响60 cm以上土层土壤水分,49 mm提高7.18%~31.12%,112 mm提高34.12%~49.18%。0—4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量与前期干旱天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量与3天前期累积降雨量呈显著相关。紫色土超过70%的土壤水分存储在60,100 cm土层中,分别占土壤总储水量的15.82%和58.39%。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规律不同,雨季初期6月0—30 cm表层土壤储水量变化最大,此时60—100 cm深层土壤储水量较为稳定,而7—9月深层土壤储水量变化幅度大于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5.
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应,于2007、2008年在甘南县东兴村坡耕地径流小区进行不同耕作措施的降雨径流、土壤储水量和土壤流失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储水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天然降雨趋势一致;与常规耕作措施相比,所研究的3种耕作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量,其中,垄向区田措施减少径流效果最好,覆膜+垄向区田技术集成措施增加土壤储水和减少土壤流失效果最好,免耕秸秆覆盖措施在以上3方面的效果均为最差;垄向区田和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具有增加土壤储水深度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是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子。利用2006年4—9月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桂西北环境移民迁入区坡地开发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储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在时间尺度上,不同月份各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差异显著,0-1m平均储水量依次是坡耕地〉园地〉荒草地〉灌丛〉林地;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为中等变异,在表层(0-20cm)荒草地和灌丛的土壤储水量较大,在深层(60-100cm)坡耕地和园地土壤储水量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土壤水分从坡顶到坡脚呈增加趋势,但修筑梯田的坡地较自然坡地土壤水分沿坡面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7.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坡地水力性质及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红壤旱坡地应用稻草覆盖的雨季和旱季保水作用,在湖北省咸宁市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8°坡地上开展田间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稻草覆盖对红壤的持水性、水分有效性、供水性、导水性、含水量及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持水性和水分有效性,覆盖当年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容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0%、7.3%和4.4%;稻草覆盖显著减缓了雨季红壤表层饱和导水率的下降幅度,尤其是大雨期间保护地表饱和导水性的作用更明显,102.8 mm的降雨结束之后,稻草覆盖的土壤平均饱和导水率是对照的2.7倍;稻草覆盖对土壤的供水性及非饱和导水性的影响表现为低吸力段增强,高吸力段减弱;土壤储水量在集中降雨阶段的上升幅度和在降雨间歇期的下降幅度都表现为稻草覆盖对照。总体上,土壤储水量均表现为稻草覆盖对照;稻草覆盖增加雨季土壤储水量主要通过增加入渗,而增加旱季土壤储水量主要通过减少蒸散发;稻草覆盖增加雨季土壤储水量的作用有限,且保水作用雨季旱季。因此,稻草覆盖在红壤旱坡地上的雨季和旱季的保水途径、特点及作用大小都不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长期定位实验,在黄土高原旱地研究了22a氮磷化肥配施下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水分的变化状况,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提供参考。在小麦连作、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红豆草-小麦(2a)轮作、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6个不同种植体系中,测定土壤剖面(0-300cm)含水量、储水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体系土壤含水量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不同,所有处理在土壤剖面140-300cm土层含水量均低于0-140cm土层含水量。不同种植体系在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的储水量不同,在0-300cm土壤储水量各处理表现为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644.8mm)〉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599.6mm)〉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582.3mm)〉红豆草-小麦(2a)轮作(574.0mm)〉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550.8mm)〉小麦连作(536.9mm)。轮作体系0-300cm土壤储水量均高于小麦连作。粮豆轮作土壤储水量高于小麦连作,是黄土高原地区较好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陈明向    翟禄新    阳扬    薛开元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189-196+204
为揭示生态水文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广西猫儿山典型流域人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毛竹林土壤水分及其他水文要素,在此基础上,针对设定的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分析了人工毛竹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可满足人工毛竹林生态水文分析,人工毛竹林蒸散发量占总降水量的28.40%,径流以基流为主。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气温升幅控制蒸发和蒸腾的增幅,且冬季增幅大于夏季增幅。径流对降水变化更敏感,降水变化会更多地影响夏季径流,而气温则更易影响冬季径流。降水对夏季土壤储水量影响大于冬季,气温则更多地影响冬季土壤储水量。气温降水耦合情况下,土壤储水量对降水减少气温升高时敏感性最明显,总体表现为冬季土壤储水量更易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空心村整治不同还田材料对冬小麦越冬前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露  韩霁昌  魏静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4):123-126,132
在进行空心村整治复垦的同时,需添加适当的材料来提高其可耕性,通过研究不同还田材料在冬小麦越冬前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剖面储水状况,来选择保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采用烘干法,分别在无还田材料,有机肥(鸡粪)还田,粉煤灰还田,有机肥+粉煤灰还田四种处理下,在冬小麦的出苗期、三叶期和分蘖期测定土壤剖面105 cm内水分含量,每15 cm测定一次,并计算各个生育期的土壤储水量。结果表明:用不同材料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在冬小麦越冬前,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还田后土壤0—105 cm剖面各土层平均含水量为18.69%,比单独用有机肥还田高出1.72%,比单独用粉煤灰还田高出1.07%,比无还田材料高出2.84%。土壤剖面储水量也以使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还田后的为最大,为239.01 mm,高于单独用有机肥的18.17 mm,高于单独用粉煤灰还田处理的18.92 mm,高于无还田材料的26.05 mm。因此,在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复垦为耕地时,就水分利用及储水保水性而言,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处理时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需水量与限水灌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田测法,对渭北旱塬南部高原台塬过渡区,矮化红富士苹果需水量、需水规律及限水灌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总需水量为494.8~552.7 mm,其中干旱年份高于湿润年份;年生育期内以6月最大,7~8月次之,10月最小。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盛期需水量最大,占总需水量的41.4%~46.7%,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前期次之,占总需水量的34.0%~34.2%;并得出了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值。对不同降水年型土壤水分盈亏状况与该区降水特点分析表明,该区50%年份降水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对苹果节水及灌溉制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对保水剂在苹果灌溉上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保水剂对苹果园灌溉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中子仪观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用量保水剂小区的土壤水分观测,结合果树土壤水分灌溉底线来指导灌溉。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施用量200 g/棵是本试验的最优水平,每公顷节水900 m3,同时对保水剂下的果树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降雨年型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3.
河流故道区砂质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灌溉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流故道区砂质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灌水后7d内土壤蒸发量差异较小。7年生梨树地灌溉试验表明,增大灌水定额,减少灌水次数可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在灌水定额为1200m3/hm2时,仍未突破梨树的主要根系范围;而目前群众普遍采用的灌水定额600m3/hm2,生育期内灌水6次的灌溉制度尚不能满足梨树根系对水分的要求。并提出采用梨树地灌水定额为900m3/hm2,生育期内灌水4次的定额足灌制度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传统盆栽方法,于2007年5~10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实验果园进行了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irrigation,CI,在树盘两侧按100%的蒸发量(直径为120mm的蒸发皿测定)进行灌溉]、根系分区灌溉(Partial root-zonei rrigation,PRI,灌溉水量为CI的50%,树盘两侧交替灌溉)和连续亏缺灌溉(Continuous deficit imigation,CDI,灌溉水量为CI的50%,树盘两侧均匀灌溉)试验,研究了3种灌溉模式对2龄苹果幼树(品种为"长富2号")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RI处理的根长比CI和CDI处理长,CDI处理最短;PRI处理显著促进了直径2mm的吸收根的生长,但吸收根对增加总根干物质量贡献不显著。3种灌溉处理的苹果幼树根系生物量积累近似"S"形曲线。由于PR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适宜,土壤通气性较好,其根系活力、生长速度和最终根干物质量都明显大于其他处理;CI处理土壤水分过于充足,根系生长出现避水性,因而根系生长相对缓慢,根系活力下降,根生物量介于CDI和PRI之间;CDI处理因土壤持续干旱,根系活力和根干物质量最小。3种灌溉处理的根冠比随灌溉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I的下降幅度大于CDI和PRI,PRI的根冠比最大(处理90d时以CDI处理的根冠比最大),CI的根冠比最小,CDI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在供水量减少50%的情况下,PRI灌水方式可促进苹果幼树根系的生长,而持续湿润或干燥均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A 5-year experiment on water balance was conducted in a flat rainfed wheat field with an area of 66 m×100 m in Fengqiu, Henan Province, 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5-consecutive-year experiments, a reasonable irrigation model for wheat cultivation is sugges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intaining balanc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The irrigation program was designed by simulating the ideal soil moisture regimes during a wheat season. As far as the actual soil moisture was concerned, its deviation from the ideal soil moisture was kept within ±50 mm. If this model was put into practice, a grain yield of 5 250 kg ha-1 could be expected under optimal fertiliz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rrigation scheme, the suggested model saved irrigation water by 18%.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棉花的土壤干旱诊断指标与灌水决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通过利用烘干法和中子仪法对膜下滴灌棉花和常规沟灌棉花的土壤干旱情况进行诊断试验,该文对所选的两种干旱诊断指标—作物适宜土壤含水率和作物缺水指标CWSI的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和分析表明,两种灌水方式下的棉花生长对土壤水分环境的要求是一致的。另外,两种指标所反映出的规律也基本相同。但是,因膜下滴灌棉花的耐旱性弱,受旱风险大,在生产中进行灌水决策时,其干旱诊断指标应比常规灌时灌水量稍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求适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措施,选取该地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覆盖与调亏灌溉2种节水措施,分析了不同水分调控措施对苹果和大豆根系空间分布、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上限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55%(W1,低水),70%(W2,中水)和85%(W3,高水),2种覆盖材料:秸秆覆盖(M1)和地膜覆盖(M2)。结果表明:水分调控措施增加了苹果和大豆总根长密度,且扩大了苹果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根长分布。苹果根长密度与距树行距离呈负相关,而大豆则呈正相关,且均与垂直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大豆鼓粒期土壤水分随距树行距离的增加先减后增,最小值为距树行1.5~2.0m,与清耕(CK0)和单一覆盖(CK1和CK2)相比,水分调控措施能显著提高0—60cm土层内的土壤水分。聚类分析表明水分调控下苹果和大豆主要水分竞争区域为距树行0.5~1.5m、垂直方向0—40cm土层范围内。M2W2处理苹果细根集中分布在20—40cm土层,大豆细根主要在0—20cm土层,根系错位分布缓解了种间水分竞争,其耗水量可较W3组减少40~50mm,且其产量和水分利用可分别较其他水分调控措施提高29.37%~41.92%,12.29%~53.35%,同时可使间作系统净收益最大,可达2 976.5元/hm~2。由此建议在未坐果的幼龄苹果树行间间作大豆时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同时在分枝期灌水150m~3/hm~2,结荚期灌水400m~3/hm~2,鼓粒期灌水300m~3/hm~2,可显著提高间作系统水分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滴灌与沟灌马铃薯覆膜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间对照试验研究薄膜覆盖对滴灌土壤水分分布与消散过程及滴灌和沟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铃薯生长前期覆膜能明显减少表层土壤蒸发 ,并使表层土壤维持较高的含水量。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蒸腾作用占主导地位 ,覆膜对减少表层土壤蒸发作用较小。气温较高时覆膜对马铃薯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调亏灌溉对温室小型西瓜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郑健  蔡焕杰  陈新明  王健 《核农学报》2009,23(1):159-164
以小型西瓜为试材,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E601型蒸发器蒸发量值控制灌溉水量,在西瓜的不同生育阶段设置3个调亏水平。研究表明: 在整个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在果实膨大期低水分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构成了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生育阶段调亏处理,光合日变化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相同,低水分处理使气孔阻力增大, CO2扩散受阻,光合速率最低,但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苗期采用低水分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减少了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利于开花坐果期复水后植株的加速生长,而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采用低水分处理不利于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果实膨大期采用低水量的2个处理(0.5Ep)比对照处理(1.0Ep)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9.68%和17.79%,但产量仅分别为对照的76.72%和72.43%。说明调亏灌溉能够调整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减少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分配,同时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负压计法和烘干法,监测不同的灌溉定额、灌溉频率下膜下滴灌棉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水分含量,并调查棉花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灌溉水质为淡水且滴孔流量为1.6L·h^-1时,过量灌溉(450mm)和适量灌溉(375mm)膜内0~60cm土层的含水量适宜,过量灌溉的含水量最高,少量灌溉(300mm)使土层在蕾期以后处于轻度干旱状态;低频(10d)和适频(7d)灌溉膜内0~60cm土层的含水量适宜,低频灌溉的含水量最高,而高频(3d)灌溉使土层在花铃期处于轻度干旱状态;灌溉定额和灌溉频率对棉花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过量和高频灌溉的棉花产量分别为区组内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