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将草鱼分为 6组 ,每组 5 0尾。药物混饲添加 ,分别为益生清瘟止痢超微粉高剂量组 (2g/kg饲料 )、中剂量组 (1g/kg饲料 )、低剂量组 (0 5g/kg饲料 )、清瘟止痢超微粉药物对照组 (1g/kg饲料 )、安全剂量组 (5g/kg饲料 )、空白对照组 (不用药 )。试验药剂连续添加 30天 ,结果表明 ,试验药物高、中剂量组鱼体平均增重和平均增长率与其它各试验组差异显著 (P <0 0 5 )。低剂量组、对照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 0 5 )。在同样情况下 ,高、中剂量组试验效果较好。安全剂量组试验鱼生长发育正常 ,未出现中毒现象 ,说明本品长期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将雏鸡分为6组,每组50只。药物混饲添加,分别为高剂量组(2 g/kg饲料)、中剂量组(1g/kg饲料)、低剂量组(0.5 g/kg饲料)、健鸡散剂对照组(1 g/kg饲料)、安全剂量组(5 g/kg饲料)、空白对照组(不用药)。本品连续试验添加21天。结果表明,试验药物高、中剂量组雏鸡平均增重、平均增长率与其它各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t>1.96,P<0.05)。低剂量组、对照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t<1.96,P>0.05)。安全剂量组试验鸡生长发育正常,未出现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3.
周之祎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17-118
介绍了不同剂量处理的40%毒死蜱乳油防治豆天蛾幼虫小区试验的内容与调查方法,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防治豆天蛾效果良好,适宜剂量为80mL/667m2,以对水50kg喷雾效果最佳,并应在低龄幼虫盛期施药。  相似文献   

4.
人参安全食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更加合理安全地开发利用人参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白参为材料,以小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人参的安全食效性。[结果]吉林白参100 g/kg剂量组小鼠2 d后出现活动少、进食少、毛发竖直、眼睛上睑下垂、眼球突出、会阴部污秽、缺乏知觉的中毒症状,以后恢复正常,人参急性毒性LD50>100 g/kg。人参在高剂量(20.0 g/kg)时可以明显增加小鼠骨髓微核数,在正常剂量下对小鼠骨髓微核数无影响。人参在高剂量(20.0 g/kg)时明显增加了小鼠精子畸变率,但仍较安全;低剂量人参能减少小鼠的骨髓微核数和畸形精子数。[结论]人参在剂量为20.0 g/kg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麻黄对家兔心脏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试验动物心率、心肌酶谱、心电图以及心脏病理学变化等方面研究麻黄对心脏可能的毒性作用。将青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20.0 g/kg(高剂量组)、10.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麻黄煎剂和蒸馏水10.0 g/kg(空白对照组)灌胃,连续7 d,测定试验前后心率、心电图,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心肌组织测试心肌酶谱,观察心脏病理变化。结果发现:麻黄高、中剂量可显著减缓心率;心肌酶谱出现以活性显著增高为主的紊乱变化;心电图波形异常,P波、R波群振幅增大,PR间期延长,中剂量/高剂量分别延长/缩短QT间期;心脏组织结构造成损伤,损伤累及全心。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麻黄对试验动物心脏功能和结构造成明显损伤,而且损伤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6.
雄蜂幼虫作为一种蜂产品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幼虫体内含有80%的水分,体内酶的活性很强,幼虫采收后,尤其是破虫,会在短时间内腐烂变质,很难保存。采用化学保鲜方法,通过百余次试验,从8种保鲜剂中筛选出用于10日龄雄蜂幼虫的理想配方组合为:氯化钠4.5%、S 因子5.5%,柠檬酸0.1%、苯甲酸钠0.2%;用于22日龄雄蜂蛹的配方:氯化钠3.5%、S 因子6%、柠檬酸0.1%、苯甲酸钠0.2%,可将幼虫保存7天不变质.用此方法保鲜幼虫或蛹必须躯体完整,若为幼虫,一定要待排泄后方可保鲜.  相似文献   

7.
王升贵  黄静  狄志鸿  姚璐  李冰  李海龙  杨善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60-17462,17487
[目的]研究松花苦桑粉的降血糖作用,为其作为辅助降血糖的功能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正常小鼠、四氧嘧啶(ALX)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为材料,按体重随机分组,灌胃给药,测定空腹血糖,进行淀粉负荷糖耐量试验(OSTT)。[结果]松花苦桑粉以13.6、6.6、3.3 g/kg 3种剂量灌胃15 d,以13.6 g/kg剂量效果为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松花苦桑粉以13.6、6.6、3.3 g/kg 3种剂量灌胃35 d,其中13.6 g/kg剂量组ALX性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高、中和低剂量组均明显降低ALX性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结论]在空腹血糖试验,松花苦桑粉降低正常小鼠空腹血糖试验结果阳性,降低ALX性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试验结果阳性。在糖耐量试验,松花苦桑粉对ALX性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试验结果阳性。13.6、6.6和3.3 g/kg松花苦桑粉对ALX性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试验结果阳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分别以 10g/kg、5g/kg、2 5g/kg饲料高、中、低剂量添加细胞破壁中兽药健鸡散超微粉 ,以15g/kg饲料的剂量拌料添加健鸡散散剂为药物对照 ,治疗AA公雏大肠杆菌病。结果表明 ,细胞破壁中兽药健鸡散超微粉高、中剂量组、对照药物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根据临床治疗原则 ,本品临床推荐治疗量为 5g/kg饲料 ,预防量减半 ,自由采食 ,连续用药 5天为 1个疗程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其有效成分15 g/100 kg种子、20 g/100 kg种子和25 g/100 kg种子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5%以上,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70 g/100kg、140 g/100kg、201 g/100kg)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时附着性良好,播种后,不影响出苗,对玉米安全,在试验剂量201 g/100kg种子下防治效果达到99%以上,可有效防治玉米灰飞虱。  相似文献   

11.
以济麦22、博优235、宽城15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的70%吡虫啉拌种剂(福蝶)包衣对小麦发芽的影响,不同剂量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包衣量及堆闷时间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小麦时,适合的包衣量为2~4g/500g种子最大剂量不超过4g/500g种子。使用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浸种水稻种子时,推荐使用剂量为6~8g/kg种子,浸种用水量为2kg水浸1kg稻种。适宜玉米包衣剂量应控制在3~5g/500g,堆闷时间应在6h以内。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分别以 15g/kg、10g/kg、5g/kg饲料高、中、低剂量 ,2 5g/kg饲料为安全剂量添加细胞破壁中兽药荆防败毒散超微粉治疗海兰褐公雏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鼻炎人工混合感染 ,以荆防败毒散散剂 15g/kg饲料为药物对照 ,结果表明 ,细胞破壁中兽药荆防败毒散超微粉高、中、低剂量组临床治疗效果 (有效率分别为98%、96 %、90 % )高于对照药物组 (有效率为 86 % ) ,因此本品临床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安全高效 ,推荐剂量为 5g/kg饲料 ,自由采食 ,连用 5天。  相似文献   

13.
用全价配合饲料添加复合生物肽制剂饲喂肉仔鸡47天。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组(4 g/kg饲料)、中剂量组(2 g/kg饲料)与低剂量组(1 g/kg饲料)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体重平均增重、平均增长率差异显著(t>1.96,P<0.05)。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t<1.96,P>0.05),表明在同样情况下高、中剂量组饲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实验材料,探索3种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雄蜂的吸引作用。分别在巢门口和巢脾上抓取雄蜂,利用行为学观察方法检测3种信息素对雄蜂的吸引效果。结果表明:10μg/μL反式-9-氧代-2-癸烯酸(9-ODA)组对巢门口雄蜂的吸引力显著高于1μg/μL组和100μg/μL组(P0.05),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均不能有效吸引雄蜂;1μg/μL对羟基苯甲酸甲酯(HOB)组对巢门口雄蜂吸引力显著高于10μg/μL组和100μg/μL组(P0.05),表明低浓度的HOB对于巢门口雄蜂的吸引力更强;10μg/μL组和100μg/μL组的4-羟基-3-甲氧苯基乙醇(HVA)对巢门口雄蜂的吸引力均显著高于1μg/μL组(P0.05)。另外,不同浓度的这3种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巢脾上雄蜂的吸引力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9-ODA、HOB和HVA信息素对雄蜂吸引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μg/μL、1μg/μL与100μg/μL。中华蜜蜂雄蜂的飞行行为能增强其对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感知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蜜蜂中,甲基棕榈酸酯(MP)、甲基油酸酯(MO)、甲基亚油酸酯(ML)和甲基亚麻酸酯(MLN)是重要的封盖信息素成分,它们触发成年工蜂对幼虫的封盖行为。本研究旨在比较封盖信息素化学成分在不同封盖时期的东方蜜蜂(Apis cernana)工蜂与雄蜂幼虫体内的含量,并分析其在幼虫体内的生物合成通路,进一步探索蜜蜂幼虫与成年工蜂之间的信息素交流机制。【方法】以中华蜜蜂(Apis cernana cernana)为实验材料,分别取未封盖、正在封盖和已封盖的工蜂与雄蜂幼虫,利用GC/MS分析技术,比较4种封盖信息素成分在不同封盖时期的工蜂与雄蜂幼虫体内的含量;同时利用RNA-seq技术对不同封盖时期的工蜂与雄蜂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并根据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推测封盖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通路。【结果】在工蜂幼虫中,4种封盖信息素成分在正在封盖和已封盖幼虫体内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封盖幼虫,其中MP和MO的含量均随幼虫日龄增长而显著增加,而ML和MLN的含量在正在封盖和已封盖幼虫体内差异不显著;在雄蜂幼虫中,4种信息素成分含量均随日龄增长而增加,且已封盖幼虫的信息素含量显著高于未封盖和正在封盖的幼虫。对工蜂与雄蜂3个封盖时期幼虫的基因表达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分别从3个比较组中获得4 299和3 926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且在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分析中分别获得152和130个KEGG通路。根据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结果,推测出东方蜜蜂工蜂与雄蜂幼虫可能利用乙酰辅酶A合成MP、MO、ML和MLN的生物合成通路以及11个调控候选基因,并发现该生物合成通路与西方蜜蜂相同。【结论】东方蜜蜂工蜂幼虫与雄蜂幼虫在被封蜡盖的关键阶段增加了MP、MO、ML和MLN的释放量,进一步验证了它们是与蜜蜂封盖行为相关的信息素,并且推测这些信息素可能是在相关基因的调控下由乙酰辅酶A从头合成,而东方蜜蜂幼虫与西方蜜蜂幼虫可能利用相同的生物合成通路进行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6.
小麦腥黑穗病种子处理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处陕西渭北高原的合阳县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剂量拌种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拌种是小麦腥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本试验所有农药和剂量防效几乎均达100%。具体情况为:12.5%烯唑醇WP 0.08 g/kg种子、25%腈菌唑EC 0.4 ml/kg种子防效为99.5%,60 g/l戊唑醇FS 0.17g/kg种子防效为92.61%,其余药剂处理均未发现病穗,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济麦22、博优235、宽城15(已包衣)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的70%吡虫啉拌种剂(福蝶)包衣对小麦发芽的影响,不同剂量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包衣量及堆闷时间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小麦时,适合的包衣量为2~4 g/500 g种子,最大剂量不超过4 g/500 g种子。使用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浸种水稻种子时,推荐使用剂量为6~8 g/kg种子,浸种用水量为2 kg水浸种1 kg水稻种子。适宜玉米包衣剂量应控制在3~5 g/500 g,堆闷时间应在6 h以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蜜蜂幼虫在饥饿状态下会通过释放特定信息素来向外界传递饥饿信号,称为蜜蜂幼虫饥饿信息素(hunger pheromone)。论文旨在研究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化学成分及在幼虫体内的生物合成通路,明确蜜蜂幼虫与成年蜂之间的化学信息素交流机制。【方法】采集2日龄与4日龄西方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及其食物,将其分为饥饿组、饲喂组与纯食物组。饲喂组幼虫平躺在预先准备好的食物表面,饥饿处理组则不提供食物。所有样品分别放入20 m L密封采样瓶中并在35℃条件下放置45 min。利用Needle trap技术从样品瓶中采集10 m L气体,富集气体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在气质联用进样口以250℃高温将富集的化学物质解离,并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同时,采用RNA-Seq技术分析饥饿信息素在蜂王与雄蜂幼虫体内的生物合成通路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从蜂王与雄蜂幼虫中分别分析鉴定出10种与9种信息素,其中蜂王幼虫含有一种特有的幼虫信息素——2-庚酮,且在蜂王食物中含量最高。E-β-罗勒烯在蜂王与雄蜂幼虫各饥饿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饲喂幼虫组与食物组,表明蜂王与雄蜂幼虫均以E-β-罗勒烯为其饥饿信息素。2日龄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组E-β-罗勒烯含量均差异不显著,但4日龄蜂王幼虫饥饿组E-β-罗勒烯含量显著低于雄蜂幼虫组。其余8种信息素为肉豆蔻酸、棕榈酸、甲基棕榈酸脂、硬脂酸、棕榈油酸、十五烷酸、乙酸与乙酸乙酯,均未出现饥饿组高于其他两组的规律。其中乙酸乙酯与乙酸在食物组与饲喂组含量高于饥饿组,推测其可能来自于幼虫食物。RNA-Seq结果表明蜂王与雄蜂幼虫通过甲羟戊酸途径由乙酰辅酶A从头合成E-β-罗勒烯。发现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like与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等9个基因参与该通路,但在饥饿组与其饲喂组幼虫中表达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利用E-β-罗勒烯作为其饥饿信息素乞求食物,并且在体内从头合成E-β-罗勒烯。工蜂利用2-庚酮标记蜂王幼虫,但未对雄蜂幼虫进行标记。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将草鱼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人工感染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各组以混饲形式在饵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益生清瘟止痢超微粉及对照药物,结果表明,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高剂量组(2g/kg饲料)、中剂量组(1g/kg饲料)与清瘟止痢散组差异显著,低剂量组(0 5g/kg饲料)与清瘟止痢散组差异不显著。因此推荐临床治疗用药剂量为1g/kg饲料混饲,预防用药剂量减半,连续用药5天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20.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