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木麻黄皮暗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麻黄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在福建省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于12月中旬在树干被害处的虫道内越冬(亦有少数以蛹越冬),林间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羽化盛期的温度为30.3—34.0℃,相对湿度为75.7%—84.3%,平均寿命7.9天,产卵量45.7粒。卵孵化率90.5%。幼虫共5龄,具群集性,以第一代幼虫取食量最大,老熟幼虫喜在粪粒层与树干交界部结茧化蛹,蛹期8.5天。皮暗斑螟的天敌有10余种,其中拟小腹茧蜂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达16%。  相似文献   

2.
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巢螟是樟树的一种重要虫害,以幼虫吐丝缀合当年生嫩叶和小枝成巢,居中取食新鲜叶片,幼树受害尤重。论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认为在幼虫大量集中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20%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BT(灭蛾灵)500倍液,或5%农地乐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进行防治,均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楸螺是危害珍贵树种梓树、揪树、灰树。滇树的枝干,尤以苗木幼苗受害最重,植株被害率达100%,主消被害率高达60%。单株最大虫孔100头以上,造成被害林木枯梢、风折、断头及于形弯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虫幼虫习性隐蔽,为害期长,暴发性强,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由于过去对其生物学特性不了解,没能找到更好的防治方法和措施,致使该害虫更加猖狂。我苗圃从1993年11月20日对该害虫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做了大量的防治实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楸螟的分布及危害揪螟(Omphisaplaginswileman)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江、浙…  相似文献   

5.
刘益康  梁秋兰 《林业科技》1994,19(4):29-30,28
落叶松隐条斑螟不仅是危害落叶松叶的害虫,而且是危害落叶松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落叶松中龄林比人工幼林发生重,结实林分比不结实林分发生重。在结实林分内,隐条斑螟成虫大部分在球果里产卵,少数卵产在叶基部。球果成熟后,幼虫从果内爬山吐丝缀叶,幼虫有群集在大民里危害叶片的习性,该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于9月中下旬落的,在落叶层较厚处结茧化肾越冬。成虫有趋势光性。  相似文献   

6.
喜树幽斑螟是喜树的一种新害虫。该虫的综合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基础。试验表明,复合生物杀虫剂对幼虫有良好防治效果,低龄幼虫盛发期可喷洒Bt-8010 1-2×109孢子·ml-1+白僵菌1-2×108孢子·ml-1+80%DDVP1/20000;冬季树干涂白也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油桐叶螟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桐叶,并将虫粪排泄网上,影响光合作用,大发生时造成严重减产。于1983 ̄1995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进行了观察和试验。  相似文献   

9.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杉梢斑螟以幼虫危害青海云杉新梢嫩叶,在甘肃省寿鹿山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当年新梢基部和针叶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并危害新梢,6月中旬化蛹,6月底始见成虫,7月上旬末,中旬初达羽化高峰。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幼虫轻微危害后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液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观测和林间应用性信息素诱捕发现,皮暗斑螟雌雄性比为1:1.05,成虫羽化全天均可进行,主要集中在傍晚日落后2h内。雄蛾对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反应模式为夜间单峰型,敏感时间为凌晨0~3时。  相似文献   

11.
垂柳瘿叶蜂Pontaniasp.在沈阳严重为害柳树。该虫在沈阳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于表土中结茧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生活于无毛、闪现着红色近卵形或近豌豆形虫瘿中;虫瘿表面具瘤状颗粒,着生于叶背中脉上。已知其寄生天敌2种,即啮小蜂Tetrostichussp.和沈阳宽唇姬蜂LathrostizusshenyangensisXuetSheng。以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于5月上旬至中旬喷洒成虫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枣豹蠹蛾Zeuzera sp.在沧州枣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6月中旬为化蛹盛期,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采取了以人工防治为主,配合药到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达89.1%。  相似文献   

13.
橄榄锄须丛螟在广东汕头1a4代,林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在表土层1~3cm处或枯枝落叶层结茧越冬。翌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化蛹,3月中旬至4月下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出现第1代幼虫,6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11—12月可结合清园进行林地除草、松土,将表土及杂草堆成堆焚烧,消灭幼虫和蛹。在成虫羽化高峰时,采用DU一Ⅱ黑光诱虫灯可诱杀大量成虫。在幼虫为害高峰时,可采用90%敌百虫原药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90%万灵2000倍液进行防治以及保护天敌等综合措施,达到控制害虫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垂柳瘿叶蜂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垂柳瘿叶蜂Pontaniasp.在辽宁的发生、危害情况,观察了该虫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防治试验,为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与枣树林间定时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皮暗斑螟的生殖生物学进行观测.傍晚(17-20时)羽化的成虫占总量的45.71%,交尾多于午夜后至凌晨前进行.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自雌蛾性腺的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通过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初步明确了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组分为(Z9,E12)-十四碳-9,12-二烯-1-醇[(Z,E)-9,12-14:OH]和(Z9)-十四碳-9-烯-1醇(Z9-14:OH).对二组分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单体和混合物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初步结果表明(Z,E)-9,12-14:OH的诱虫效果较好.5,50,500和1 000 μg不同剂量诱芯的田间引诱试验证明,500 μg剂量诱芯诱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6.
樱桃虎象甲RhynchitesauratusScop.是野巴旦杏AmygdalusledebourianeSchleche的重要蛀果、食叶害虫。该虫在新疆野巴旦杏保护区二年1代。以幼虫在地表层越冬(越夏)。采用赛丹乳油1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8.
多毛切梢小蠹 Tomicuspilifer Spessivtseff在河北省围场县燕格柏林区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越冬。该虫主要危害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大树及幼树枝梢 ,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清理林地 ,饵木诱杀及化学防治等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9.
红头阿扁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下树入土。发现红头阿扁叶蜂天敌16种,其中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Uchida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利用4种无公害农药对红头阿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7%以上。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室内侵染预蛹试验,7 d后预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0.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