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CZS30型蒸汽杀青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海 《中国茶叶》2000,22(5):16-17
蒸青茶起源于中国唐朝,后传入日本。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均采用手工制作蒸青茶,无大批量机械化生产。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研制蒸青绿茶机械,60年代初基本定型为滚筒式蒸汽杀青机、叶打机、粗揉机、中揉机、精揉机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地区先后从日本引进了十多条蒸青绿茶生产线,生产的蒸青茶几乎全部销往日本。但进口日本设备,价格昂贵,以日本几家茶机生产企业为例,120K为180万美元,非一般企业所能投资,国内很难普及。 蒸青绿茶生产有两个技术难题:一是蒸汽杀青,另一是蒸青茶鲜叶…  相似文献   

2.
蒸青绿茶制作的温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1999,(1):30-31
色泽绿,是蒸青绿茶的产品质量标准之一。要达到色绿要求,加工过程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蒸青绿茶生产流程温度控制示意如下:茶育保管30℃以下(室温)──杀青100~120℃(蒸气)──粗揉95~110℃(室温)──中揉50~80℃(热气)──精揉90~100℃(火烤)──烘焙70~90℃(热风)──筛分、匀堆(室温)──成品。鲜叶保管是蒸青绿茶质量保障的第一关。正常情况下鲜叶保管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采取的措施有两种,经常的翻动鲜叶以散热;增加堆场通风排气。杀育工序是蒸青绿茶生产的第一工序。温度的控制通过蒸气流量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加工流程为: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做型(双锅曲毫机)——〉干燥,这一工序试制贵州特色青茶,以黔湄412品种鲜叶为原料,做青工艺采用两次摇青,所得成品茶已达到青茶特有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福云6号不同加工工艺试制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福云6号春茶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分别进行炒青、烘青、烘青加团揉三个不同加工工艺的试制。结果表明,同一原料加工成不同形状的茶叶间品质差异较大力 一芽二顺鲜叶原料加工的眉茶型品质最优,毛峰型决之,卷曲型较差;一芽三叶鲜叶原料的眉茶型最优,卷曲型次之,毛峰型较差。分析说明:福云茶区可适当加大炒青名茶制作 ,大宗绿茶生产可推广卷曲型茶加工工艺,改善干茶条索,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煎茶加工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鹤清 《茶叶》1992,18(3):38-39
本文对煎茶加工工艺作了具体介绍。工艺程序分,鲜叶管理→蒸青→冷却→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匀混(匀堆)。对各工序的技术处理和操作要求作了探讨,供各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酵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可知,当品种、鲜叶原料、发酵温湿度一定时,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有鲜叶的萎凋程度、揉捻程度和发酵时间。通常情况下,萎凋的程度和揉捻程度是否适度,从鲜叶的表征上比较容易判断,而对发酵时间的判断相对而言则是平常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发酵时间不足或者发酵时间过长均会影响红茶的品质。为了探索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笔者设置了不同的发酵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温、湿度一定时,发酵时间的不同,会导致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从而影响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状名茶制茶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云  李春华 《茶叶科学》1997,17(1):59-64
用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制成扁形、毛峰形、针形和卷曲形名绿茶。结果表明,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茶间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以扁形名茶品质最好,毛峰形茶次之,其他形状茶品质较差。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扁形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小;福鼎种制成的扁形茶和云大种制成的毛峰形茶,其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4种主要氨基酸组分及维生素含量均相对较高。表明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热作用时间短的扁形名茶或毛峰形名茶的制茶工艺更有利于鲜叶原料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工夫红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鲜叶分类-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环境气候变化及不同加工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都会影响产品品质。在实践加工制作中,通过熟悉及了解适宜加工制作的各项环境指标、加工设备工作原理及各工艺环节的技术要求,调整及改善各项环境指标,符合制作的要求,熟悉和了解加工设备工作原理,合理调整加工流程中各工艺环节的加工程度及深度,掌握各工艺环节鲜叶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的原理,根据各项环境指标及加工设备工作原理,合理调控,以达到每个工艺环节的加工程度及深度适度的目的,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9.
碾茶是抹茶研磨前的原料,抹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碾茶品质的高低。碾茶是将杀青后的茶叶不经揉捻,直接进行干燥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茶片,看似简单的工艺,其实生产过程却非常复杂,稍许的鲜叶差异、蒸汽流量不同、温度变化,都会使碾茶品质产生较大的差异。文章介绍碾茶蒸汽杀青加工工艺,容易产生的品质缺陷及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杀青是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锅炒杀青一直是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方式,具有茶叶香气高、滋味鲜醇的特点,但生产上容易出现茶叶烟焦的现象,影响了名茶的品质.近年来,蒸青茶因其色泽绿,汤色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对蒸青茶的研究偏重于煎茶品类,煎茶原料多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一般杀青时间掌握在40~50s.国内齐桂年、刘勤晋选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原料对其研制的加压式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梁咏诚对云南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所用蒸汽杀青机由当地民间蒸米粉机改进而成.欧丽兰对四川和重庆两地蒸青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