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现状,指出黑龙江省目前存在的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混乱、绿色优质水稻难优价等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发展绿色水稻产业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泽 《北方水稻》2013,(5):75-77
绿色水稻生产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黑龙江省发展绿色水稻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通过分析绿色水稻特点、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月6?8日,由北方稻作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协办,以"水稻绿色生产’’为主题的第十三届粳稻发展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北方稻作科学技术协会姜存松理事长致开幕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来永才所长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水稻生产发展及品种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其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特色,并通过分析黑龙江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祝尊友 《园艺与种苗》2021,(5):53-55,59
介绍绿色农业生产的相关概念,阐述实施水稻绿色生产的必要性和金寨县实施水稻绿色生产的途径,最后对大户做好绿色水稻生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稻+"模式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提质增效和绿色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范本。本文从模式创新、农产品优质化、综合效益提高、产业发展加快等方面论述了浙江省"水稻+"绿色高效模式应用现状与特点,指出了水稻生产薄弱、品牌化优势发挥不充分、标准化和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不够等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确立"水稻+"产业化发展主导模式、集成水稻优质稳产技术、大力打造绿色优质品牌等对策措施,促进浙江省"水稻+"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绿色水稻生产环节与传统水稻生产的主要区别;阐明了绿色水稻的生产要以转变观念、巩固树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思想为前提,指出了绿色水稻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汤原县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做大做强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水稻资源的充分利用,努力建设节约环保生态型农业。汤原县是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几年来,汤原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水稻生产做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在全省粮食企业率先实行场、库联合的方式,组建了稻米加工龙头企业香兰米责任有限公司,建设了8条水稻加工生产线,每年加工汤望河牌绿色大米7万吨,加上民营水稻加工厂生产水稻,每年汤原县产出大量的米糠和稻壳,作为水稻加工的附属物米糠,原来只能是做饲料用,为了实现水稻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绿色水稻生产环节与传统水稻生产的主要区别;阐明了绿色水稻的生产要以转变观念、巩固树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思想为前提,指出了绿色水稻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秧龄的调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子和关键过程,对水稻机械化精确栽培和产量形成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本文概述了机插水稻秧苗小苗、中苗和大苗叶龄划分,阐述了水稻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小结,并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对策如下:有针对性的选育适于不同生态区域的优质、抗逆水稻新品种,并对新品种的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适时开展水稻直播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及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开展稻米精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目前,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以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但由于当地平均气温低、还田技术粗糙等因素导致水稻秸秆处理难、利用率不高。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式,综述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潘国君  郭俊祥 《中国稻米》2022,28(5):124-128
黑龙江是我国粳稻生产大省,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商品调出量和人均生产稻谷量全国第一,这主要源自水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黑龙江省粳稻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创建了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半直立穗新株型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培育出以龙粳3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结束了日本品种空育131独霸我国寒地早粳稻生产10多年的历史,2020年以龙粳31为代表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被评为国家“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寒地早粳稻育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应用面积等均超过国内外同类稻区的著名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针对黑龙江粳稻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黑龙江省五常市香型水稻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倒伏,造成损失。文章分析了香稻品种倒伏的几个原因,并给出了5点预防措施、倒伏后补救措施,为种植香稻品种的农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绥粳14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垦稻10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2013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收敛,叶色浓绿,抗稻瘟病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口感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粳米的需求在稳步增长。黑龙江是我国粳稻主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粳稻市场稳定和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以四、五积温带为代表的高纬度寒冷地区粳稻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这一地区生态条件特殊,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对水稻育种有特殊需求。文章小结了高纬度寒冷地区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近几年黑龙江省稻瘟病大面积发生造成水稻减产问题,通过对历年的水稻产量、气象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了稻瘟病发生原因,并提出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重视综合预防,减少病原基数;把握关键时期,必须药剂防治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三省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200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的省份间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水稻碾磨品质普遍较高,其中吉林省参试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辽宁省参试品种整精米率最高;对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辽宁省与吉林省相差不大,但都显著高于黑龙江省;长宽比吉林辽宁黑龙江;蛋白质含量辽宁吉林黑龙江,直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辽宁与吉林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胶稠度辽宁黑龙江吉林。近年来黑龙江和吉林水稻整精米率、黑龙江糙米率有所降低。粒长、长宽比与糙米率、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水稻育种和栽培中,辽宁和吉林应主攻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黑龙江和吉林应注意防止整精米率降低,黑龙江还要注重提高糙米率。  相似文献   

20.
对黑龙江省49(7×7)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代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代生育期受父本、母本共同影响,并且均为正相关,但生育期较长的亲本对F1的影响要大于生育期较短的亲本;F1代生育期均比双亲中生育期较短的亲本和双亲平均生育期长;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小于8 d时,F1代生育期可以超越生育期长的亲本,但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大于8 d时,F1代生育期介于父母本平均值和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之间,并且接近于生育期较长的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