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分维及对粘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Tyler和Wheatcraft推导的土壤颗粒累积质量—尺寸标度关系,计算了我国主要土壤的颗粒尺寸分布(PSD)分维,结果表明:淡栗钙土、黄绵土、黑垆土、褐土((土娄)土)、潮土、灰漠土、黑土、黄棕壤、黄壤、红壤及赤红壤(砖红壤)的PSD分维依次增大,土壤粘粒含量增加使其PSD分维增大。结合上壤颗粒表面分形特性及土壤粘附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对土壤—固体表面粘附行为的影响。PSD分维高的土壤与固体表面粘附力大,与固体表面发生明显粘附的起始含水量提高,发生明显粘附的含水量区间增宽。  相似文献   

2.
土壤粘附机理的化学吸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已有土壤粘附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构化学和量子力学的统计效应出发,对参与粘附的各种因素———土壤表面性质、触土部件表面特性、土壤水中各种离子的性质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化学吸附角度,提出了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土壤粘附机理。该模型认为土壤与触土部件金属材料表面的粘附力是由土壤与金属表面间的化学吸附力(包括物理吸附力)、土壤水在金属与土壤之间形成的化学吸附力(宏观上表现为毛细管力)和水的粘滞阻力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主要农用土壤中硫形态组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胡正义  张继榛  竺伟民 《土壤》1996,28(3):119-122
对安徽省6种主要农用土壤耕层(黄潮土、灰潮土、砂姜黑土、黄红壤和水稻土)22个样品中硫形态组份的分析表明:供试土壤中总硫(S)含量为112.4-237.0(均值为205.8)μg g^-1。各土壤的有机硫和无机硫含量有所不同。其中,黄潮土、灰潮土的总S含量相对较高,潜在供硫能力相对较强,但土壤有效硫低;砂姜黑土、水稻土的总硫含量中等,潜在供硫能力较大,土壤有效硫中等;黄褐土、黄红壤的总硫含量小,潜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分维及颗粒体积分数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盐渍土膜下滴灌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空间变异性,对灌溉管理有一定影响。该文根据3个不同尺度下土壤采样及颗粒尺寸分布(PSD)测定结果,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各尺度和综合尺度下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的经典统计特征和地质统计特征,根据颗粒体积分数的半方差函数计算了不同尺度颗粒体积分数的分形维,并做出了等值线图。研究表明,土壤PSD分维与黏粒的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关系,黏粒体积分数增大引起PSD分维增加的原因在于细颗粒的比表面积比粗颗粒的大;各尺度土壤PSD分维及颗粒体积分数均无强变异特征;不同尺度下土壤PSD分形维的半方差函数中块金和基台值均非常低;50 m尺度土壤PSD分维和黏粒体积分数的等值线图具有类似的集中度和走势,而砂粒体积分数和粉粒体积分数则具有相反的集中度和走势。该研究说明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都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在黔中喀斯特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机械分维特征及其与土壤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及土壤紧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分形维数D一般在2.80~2.93之间,当直径小于0.002 mm的土壤颗粒含量超过50%时,其分形维数则大于2.9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机械分维与土壤黏聚力、土壤紧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黏聚力和紧实度随机械分维增大而增大;土壤机械分维与内摩擦角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内摩擦角随机械分维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用以氧水破坏土壤有机质和用DCB(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重碳酸钠)脱铁等方法研究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土壤的表面电荷性质,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使红壤胶体表面的 子交换量(AEC)增加,可变负电荷量(CECV)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共永久负电荷量(CECP)增加;脱游离化铁使红壤AEC减少,CECP增加,CECY增减不一,笔者认为,这与土壤胶体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华北平原24个石灰性土壤(褐土、褐潮土、潮土)的研究表明,ICP光谱仪可准确地分析NaHCO3-DTPA(即SB/D)联合浸提剂所浸提的P、K、Ca,Mg,S,Fe,Zn,Mn,Cu,B10种养分元素和Pb,Cd,As,Se4种有毒元素的含量,用SB/D联合浸提剂-IPC光谱仪联用技术测定上述元素在各供试土壤中的有效含量,与分栽试验中空白处理的植物地上部化学元素吸收量,常规化学分析方法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分状况对红壤和黄褐土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0 d的实验室恒温(25±1℃)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含水量0、25%和40%及干湿交替)对红壤和黄褐土速效钾(K)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钾与否,红壤恒湿处理(25%和40%)的速效K高于干燥土壤,并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黄褐土与红壤相反,恒湿处理的速效钾低于干燥土壤。同一土壤25%和40%含水量恒湿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土粒表面水膜的厚薄不是影响土壤钾有效性的控制因素。干湿交替条件下,红壤速效钾变化不明显,黄褐土速效钾逐渐增加,干燥过程可促进黄褐土层间K+的释放。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红壤固钾能力有增加的趋势,黄褐土的固钾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研究了试验因素(如土壤水分、载荷作用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在超高分子量乙烯(UHMWPE)及其基复合材料及45钢,表面粘附力的影响,得到了粘附力与试验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试验因素中,含水量对粘附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土壤载荷和载荷作用时间。各影响因素对土壤在不同材料表面粘附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材料的土壤粘附力影响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磷水平塿土的表面电化学性质特征,阐明电解质浓度调控下塿土表面性质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磷素流失特征的内在关联,利用物质表面性质联合测定分析技术,结合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配施磷肥条件下不同磷水平塿土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及其对土壤磷素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磷处理下的塿土全磷含量为不施磷处理的2.46倍,但其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比表面积以及表面电荷数量均低于不施磷处理塿土;(2)不同磷水平塿土均表现出土壤颗粒及磷素流失量随着土粒表面电位(绝对值)升高而加剧的趋势,颗粒态磷的累积流失量与土壤颗粒累积流失量间呈线性正相关;(3)由于低磷水平塿土表面电位(绝对值)相对较高,所受土壤颗粒间静电排斥力更大,导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差,土壤颗粒及其附着磷素累积流失量更多;(4)本实验条件下土壤中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占流失总量的81%~99%,溶解态磷占比十分有限。本研究阐明了长期定位施磷处理对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明确了表面性质变化与土壤颗粒及磷素流失特征的关系,为长期施磷土壤的环境风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政  刘久羽  彭博  李博  阙宏伟  敖金成  刘加红 《土壤》2023,55(4):918-924
为实现坡耕地土壤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探究了云南红壤坡耕地烤烟生长季土壤主要养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红壤坡耕地剖面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及主要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线性降低,土壤容重则线性增加,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30 cm土层以下变幅较小;随着烤烟生育期进程,剖面土壤化学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红壤坡耕地烟田垄土和冲积土主要养分含量随坡位自上而下呈降低趋势,垄土降幅小于冲积土,且相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结构的有机质含量以垄土较高。红壤坡耕地不同坡位烟株生长特性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总体上,云南红壤坡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在耕作层(30 cm)以下下移潜力较弱,坡位因素会加速上坡位土壤贫瘠化。  相似文献   

12.
汪建中 《土壤》1992,24(1):29-32,40
本文根据赣东地区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论述了该区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和紫色土6种主要土壤类型和由不同母质发育形成的红壤的土壤颗粒组成特点及其粘粒含量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3.
用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土壤粘附模型,对法向粘附、切向粘附和无水情况下的粘附规律以及界面压力、加压时间、温度变化等因素对粘附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该粘附机理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粘附规律,而且还能对已有粘附理论尚解释不清的粘附现象,如土壤机械组成、矿物质组成与粘附力的关系,粘附力与吸附阳离子的关系,pH值对粘附力的影响等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这一模型提出了改变触土部件表面材料组成、触土部件非光滑表面仿生改形和电渗减粘脱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倩  李青松  孙水娟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90-94,99,2
应用RS,GIS,Fragstats软件研究了醴陵市土壤类型和景观格局、景观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醴陵市主要土壤类型是红壤和水稻土;景观类型以林地和水田为主,各景观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与水稻土,景观斑块类型在各土壤类型区存在明显差异;(2)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为:紫色土>水稻土>红壤>河潮土>黄壤,优势度则相反;(3)各土壤类型区形状指数变化很小,分维数一致;(4)各土壤类型区的廊道密度指数为: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红壤>黄壤,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重金属Cd含量为二级水平的4类土壤(红壤、 潮土、 土、 黑土)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再生水灌溉与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pH、 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再生水灌溉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土壤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 1)红壤、 潮土、 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增加显著,分别增加9.09%、 16.08%、 9.92%,黑土上增加不显著; 2)小白菜Cd含量在红壤上显著降低,由对照的0.29 mg/kg降低到0.22 mg/kg,在黑土上比对照增加了18.75%,在潮土和土上影响不大; 3)有效态Cd含量在红壤没有变化,但在潮土、 土、 黑土上增加显著; 4) 4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 5)潮土、 土、 黑土的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土壤学报》1999,36(3):8
研究了中南地区3种土壤的电荷量、电荷零点(PZC)和净电荷零点(PZNC)等表面电荷性质及其与土壤矿质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赤红壤、红壤到黄棕壤,永久负电荷量(CECp)趋于增大,主要与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粘粒含量有关;可变负电荷量(CECv)变异趋势不明显,主要与土壤氧化铁铝的组成及含量有关;可变负电荷量占负电荷总量的比例趋于降低;正电荷量趋于减小。(2)供试赤红壤、红壤和黄棕壤的PZC分别为3.90、3.35~3.50和2.96~3.12;赤红壤和红壤的PZNC分别为3.85和2.15~2.84,黄棕壤不存在PZNC。(3)初步提出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指标为PZC>3.0、PZNC>2.0、PZC朠ZNC<1.0和CECv/CEC8.2>0.4。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与分形机制,对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分形特征与入渗性能,探讨土壤人渗速率与土壤颗粒分维及孔隙分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土壤颗粒分维数与孔隙分维数表现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弃耕地〉坡耕地;2)研究区土壤颗粒分维与孔隙分维数之间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土壤黏粒及粉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入渗速率显著负相关;3)霍顿入渗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比较适用于拟合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与入渗速率,而菲利浦模型的适用性较差。因此,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的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会加剧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等细粒物质流失,降低土壤颗粒分布与孔隙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分维数,导致土壤入渗性能增强但水肥保蓄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灌淤土的形成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成华  龚子同 《土壤学报》1995,32(4):437-448
本文从全国范围内全国地研究了灌淤土的形成特点,主要表现在:(1)地面的抬升和耕层的加厚;(2)有机质及N、P、K等养分的增加;(3)土体含水量的提高;(4)可溶盐和石膏的淋洗;(5)碳酸盐和石膏的淋溶与补充;(6)灌淤层理的消失和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等。总结了灌淤土的诊断层-灌淤表层的特点,阐明了灌淤土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灌淤土作为人为土壤,它与干旱土、潮湿土、始成土和新成土等其它土壤具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南地区3种土壤的电荷量,电荷零点和净电荷零点等表面电荷性质及其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赤红壤,红壤到黄棕壤,永久负电荷量趋于增大,主要与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粘粒含量有关,可变负电荷量变异有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兴国县红壤颗粒分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析了红壤丘陵山区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84个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68~2.828,其中紫色土2.722,红壤2.700,棕红壤2.693,黄红壤2.670,黄壤2.713。D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域的西部和东南部D值较大,而西南部和北部D值较小,D在2.7~2.8的面积最大,为1171km^2,占总面积的47.0%,D在2.8以上的面积最小,为48km。,占总面积的1.9%。土壤分维数和坡向、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