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总体参与体育意识比较强 ,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平均达到 1h的占总人数的 5 4 5 9%,有43 5 2 %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但男女生之间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生体育意识和行为明显高于女生 (P <0 0 1或P <0 0 5 )。  相似文献   

2.
试论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意识的形成,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体育意识淡薄,忽视身体锻炼,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相当一部分人患上“三高”疾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培养体育意识的战略思考,应立足于:学龄前,家长、保育员、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给予施教,重视婴幼儿的身体活动;小学阶段,有目的地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喜爱体育运动;中学阶段,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通过体育实践和心理体验,形成体育意识,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大学阶段,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强化对于体育的心理体验,强化体育意识的形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终身受益。培养体育意识,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素质人才健康工作和幸福长寿的需要,理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体育差生是指体育能力及身体素质低于正常大学生的学生 ,全国各高校均有部分体育差生。笔者对高校体育差生进行了调查 ,了解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为提高体育差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差生参与锻炼行为、培养体育差生良好的习惯、增强自我锻炼的意识及能力提供可操作性经验。1 研究的内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体育消费 ,阅读体育书籍、报纸、杂志的情况。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的对象郑州大学医学院 2 0 0 0级大学生和入校体育达标不及格学生被列为体育差生 ,体育达标合格学生按兴趣被选入各专项班 ,详见表 1,2。表 1 郑州大…  相似文献   

4.
王景海 《现代农业》2006,(12):156-156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期”。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应得到的锻炼如果得不到锻炼,到了成年以后,再锻炼虽然也有效果,但收不到最佳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而在中学阶段应该使身体发育日臻完善,提高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虽在我国的教育方针占主要地位,但在农村牧区中学教育中,体育处于次要地位,83.3%的农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智商轻视体育的现象很严重。对学校体育制度措施落实的差。对体育教学管理不严,对体育教研、科研活动给予不够、体育经费少。学校培养人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从现状上看,德智体美劳并没有平衡发展。但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不能气馁.可以力所能及地努力.为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及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做到:根据农村牧区中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体育课上取长补短.达到提高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意识文化三个层面对湖南省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针对村落居民不容乐观的锻炼情况,匮乏的体育场地器材,薄弱的体育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活动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随着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学校体育的认识如果仍停留在过去那种水平上(只要把身体锻炼好能胜任学习的需要就行了),那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就有失偏颇,对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可见,弄清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间的差异,采用相应的教育思想、措施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后搞好体育教学,落实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从而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现代…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建设方兴未艾,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满足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比较逻辑法,对社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原因进行了探讨,旨在倡导科学锻炼,反对迷信邪教,为负责社区体育的组织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校女生体育思想及行为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女生的身体素质,我以高校女生的体育思想及行为意识为着眼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她们的体育锻炼思想是比较积极的,但由于受个人经济状况、锻炼氛围、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致使她们的体育锻炼行为难以得到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体育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乐观、豁达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以适应今后的社会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体育意识、中专生的体育教学及终身体育的论述,指出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增强中专学生体育意识、推进终身体育的实施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增强体育意识的若干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长江大学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方面,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11个地市8258名20岁以上的农民进行了67项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农民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价值取向、人均收入、体育投入、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山西省农民体育的现状。依据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农民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山西省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文中反映的问题,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良好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高校中58.4%的女生明显喜爱体育;超过60%的女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为0.5~1h;多数女生对观看体育比赛则持一般态度。统计分析表明,高校女生对体育的总体喜爱程度与其每天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096 1.076x,而与观看比赛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高校女生比较喜爱的体育项目依次为羽毛球(89.4%)、游泳(78.1%)、溜冰(73.2%)、排球(72.3%)、健美(71.0%)、网球(69.0%)、乒乓球(66.8%)、艺术体操(64.8%)、体操(59.7%);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有800m和越野跑等。  相似文献   

16.
胡永 《河南农业》2011,(6):43+45
体育锻炼伴随着人的一生,用则进,不用则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锻炼身体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终身体育要从现在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科学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学生所从事体育活动的总和,既包括学生在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也包括学生自发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探讨了时间差异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在锻炼效果方面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进行的每天1h课外体育活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积极影响高于对照组每周1h课外体育活动,说明时间因素对于锻炼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育活动应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以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地区来华留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主要以自娱自乐为锻炼目的,锻炼动机处于中等强度水平,锻炼时间基本达到健身要求,主要选择在校内参加一些较为普及的竞技体育项目,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浓厚兴趣。各高校比较重视留学生体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与保障不到位。据此提出发展对策:重视留学生教育,完善留学生体育工作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加强留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保障工作,促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加强宣传,营造留学生体育活动互动平台,增强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5所高职院校200名教师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健康意识仍然停留在认识层面,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和体育行为实施情况与对体育健康行为方式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调查显示多数教师体育锻炼次数较少、时间短,达不到体育人口标准,缺乏人的全面发展意识和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高职院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