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自然感染心包积水综合征(HPS)病鸡肝制成悬浮,经肌肉或口服途径接种25日龄肉用雏鸡,未接地照鸡与接种鸡同舍饲养。肌肉或口服接种雏鸡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30%,同群饲养的未接种雏鸡死亡率分别为60%和53.3%。死亡鸡最突出的共同病变为心包积水,肝和肾出现肉眼病变。在肝、肾、法氏囊和脾可见显微病变,在一些肝细胞中含有嗜硷性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2.
病毒中和试验是最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方法。一些研究者以牛流行热病毒与血清混合对乳鼠(1~3日龄)脑内接种的方法,或接种于转管培养的BHK_(21)细胞上或接种在微量滴定板上培养的Vero细胞上进行了常量或微量的中和试验。在澳大利亚,将微量血清中和试验作为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的必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诊断牛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羔羊不同组织细胞的偏好性,分别体外培养肾外膜上皮细胞、口唇表皮细胞、肺上皮细胞和睾丸原代细胞,接种ORFV FX株病毒液,记录接种12、24、36、72 h时细胞病变特征,并根据Reed-Muench方法计算TCID50.结果显示,4种细胞均在不同时间点出现细胞变圆、出现空泡和细胞核凝集...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接种,使牛患牛流行热,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其它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无显著变化,但CD3^ 、CD8^ 和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反刍动物中起重要作用的γδT淋巴细胞则表现为下降,其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证明,BEFV可显著刺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的急剧增殖,证明牛流行热病程中细胞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108群衣阿华州猪的血清样品中进行了一次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抗体的血清学调查.1220头猪中,139头(11.33%)有1:4或更高的抗体滴度.IBR病毒经静脉和鼻内接种到猪,产生无症状感染.IBR病毒通过脑内接种到猪,则出现运动失调,感觉过敏,高温和厌食.通过生殖道和脑内接种途径给毒的猪中有2头可看到脓性阴道和包皮脱出.出现有意义的抗体,但未分离到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制备的牛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选用分离鉴定出来的牛冠状病毒(BCV-YC分离株)为制苗种毒,接种HRT-18细胞进行增殖,收集上清液进行超速离心浓缩,最后加入甲醛灭活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接种小鼠和妊娠母牛。结果表明,疫苗不仅使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力,而且使妊娠母牛也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犊牛攻毒试验证明,产生的母源抗体能使初生犊牛抵抗牛冠状病毒的攻击。说明制备的牛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抵抗牛冠状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7.
用919株牛暂时热病毒制造细胞培养疫苗。Tzipori(1974)曾将其他牛暂时热BEF病毒株适应于Vero细胞系,并在啮齿动物进行传代,结果传代毒对牛的抗原性不如919株好。919株弱毒是将病牛血毒直接接种Veto细胞,因而避免了病毒抗原性发生改变。将919株弱毒经静脉接种犊牛所诱发的中和抗体应答和犊牛被接种417WBC株强毒后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旨在为云岭牛内脏副产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阉割公牛)的云岭牛和婆罗门牛各3头进行育肥、屠宰、分割,用国标方法测定云岭牛与婆罗门牛心、肝、脾、肺、肾、肠、胃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云岭牛内脏平均水分含量比婆罗门牛高0.38%,其中脾、肺、肾、肠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婆罗门牛(P0.05),心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婆罗门牛(P0.05),而肝、胃水分含量与婆罗门牛差异不显著(P0.05);云岭牛内脏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5.01%,比婆罗门牛高0.63%,除胃以外,云岭牛内脏各部位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婆罗门牛,其中脾、肾、肠显著高于婆罗门牛(P0.05);云岭牛内脏平均粗脂肪含量高达9.58%,其中脾、肠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婆罗门牛(P0.05),而心、肝、肺、肾、肠粗脂肪含量与婆罗门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云岭牛心、肝、脾、肺、肾粗灰分含量较高,分别为1.08%、1.34%、1.17%、1.59%、1.19%,其中肺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婆罗门牛(P0.05),心、脾、胃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婆罗门牛(P0.05),而肝、肾、肠粗灰分含量与婆罗门牛差异不显著。[结论]云岭牛内脏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理想食品,具有开发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油佐剂灭活疫苗在广东的区域试验和对牛紧急接种效果观察林秀英,黄金禄,孙彦伟,王秉红,关大沛,张泽纪,白文彬牛流行热油佐剂灭活疫苗经实验室试验初步证明对牛安全的情况下,开始在广州地区较大范围内进行了区域性试验。另外,在牛流行热暴发流行时,用牛流...  相似文献   

11.
1病毒性疾病 牛丘疹性口炎由副痘病毒引起的良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牛口腔黏膜出现增生性、糜烂性或溃疡性病变。本病主要感染牛,人和犬也可感染。春、夏常发,并可重复感染。因口腔病变导致牛咀嚼出现障碍,流涎、拒食,打开口腔可见口腔黏膜出现红斑、丘疹,但不出现水疱疹,病变可进一步糜烂、增生或形成溃疡。病牛全身体况不受干扰。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分呼吸道、生殖道、脑、结膜等多种感染类型。呼吸道型以呼吸道黏膜发炎、水肿、出血和坏死为特征;生殖道型以生殖器官出现小脓包病变为特征,表现为脓疱性外阴阴道炎和龟头包皮炎,成年母牛还常伴有乳房炎、流产、受孕率降低和奶产量下降等症状;脑膜炎型主要发生于犊牛,表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脑炎症状;结膜炎型主要表现眼结膜充血、水肿和点状坏死,眼部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该病死亡率较低,多呈亚临床经过,但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肺炎等严重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牛恶性卡他热是偶蹄兽感染恶性卡他热病毒(malignant catarrhal fever virus,MCFV)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1~4岁龄的黄牛和水牛均对其高度易感,年龄不同的牛易感性差异很大。患病牛出现高热、呼吸和心跳加快症状,有时出现神经症状,但是以眼部发生病变为主要特征。对该病的防治以严禁引入携带恶性卡他热病毒的动物及其产品为主,禁止牛羊混群饲养、降低健康动物的感染几率及减少感染范围为主要措施。本文对牛恶性卡他热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预防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牛湿疹是上皮细胞对过敏物质刺激的一种炎症反应,多发生在夏季。临床以患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糜烂、结痂及癣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等症状为特征,患牛精神不振,消瘦。该病的病程较长,易反复,若不及时治疗能引起死亡。1病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近年来云南省牛流行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文采集了临沧市沧源县、普洱市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昆明市五华区及曲靖市马龙县5个州市共计356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总体样本阳性率为8.4%。从样品采集地区检测结果比对来看,普洱市孟连县和西双版纳勐腊县采集的样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52%(9/58)和15%(9/60);其次为临沧市沧源县样品,阳性率为11.11%(1/9);曲靖市马龙县样品阳性率最低,为4.93%(11/223);昆明市五华区的血清样品未检出牛流行热抗体。对不同品种牛群感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黄牛感染阳性率最高为21.69%(18/83);其次为婆罗门牛,阳性率为11.1%(1/9);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阳性率为4.93%(11/223);水牛和奶牛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16.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是由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956年Morris首次从黑猩猩分离到此病毒,1957年Chanoek等证明该病毒与少年儿童呼吸道病病毒之间有密切亲缘关系。1978年Wellemant在比利时病牛体上分离出此病毒,同年Paecaud等在瑞士也发现该病毒。自1971年起,该病已波及加拿大、美国、匈牙利,丹麦、荷兰、澳大利亚、挪威、苏丹、意大利,法国等。此病对养牛业威胁很大,15—18月龄的牛中有80—100%发病,死亡率为1—3%。应引起牛场,个体户及管理部门重视。一、病原为多型性的RNA病毒,呈球形及长丝状,病毒粒子80—860纳米。对热敏感,加热56℃10分钟均死亡。对酸敏感,保存的最佳pH值为7.5对脂类溶剂如乙醚、氯仿敏感。在牛胎肾、睾丸和肺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BEF)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口鼻有泡沫样分泌物,呼吸促迫,严重者可出现跛行、瘫痪。其发病率高而病死率低(1%)。对该病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直至90年代初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牛出现腹泻,口腔、鼻腔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直径50~80nm,其对高温较为敏感,56℃条件下可很快被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病毒较稳定,其在-70℃条件下可冻干保存多年,普通消毒药物可很快将其杀死.该病毒可在胎牛的肾、睾丸、肺等牛源性细胞及猪肾细胞上生长,胎牛睾丸细胞和肾细胞最易被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明并掌握辽宁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的流行特性及生物学特点,为BVDV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辽宁省某养牛场疑似发生BVDV感染的病死牛脾脏组织,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及BVDV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将组织液接种MDBK细胞分离病毒。对细胞进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后再通过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病毒,PCR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BVDV特异性引物RT-PCR鉴定结果为阳性,在280 bp处有条带,与预期条带大小相符,其余病原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条带,证明未感染其他病原;分离得到的毒株在MDBK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纯化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健康与屡配不孕西门塔尔牛发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细胞的变化规律,试验随机选取年龄3~5岁、体重为500~700 kg、生长发育正常、膘情适中、健康雌性西门塔尔牛80头及屡配不孕西门塔尔牛19头作为试验动物,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注射液(3 mL/头),采集阴道内容物,涂片并进行吉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健康与屡配不孕西门塔尔牛阴道上皮细胞的形态,计数不同类型细胞占比,并分析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细胞形态特点。结果表明:健康与屡配不孕西门塔尔牛阴道涂片中主要有有核上皮细胞、角化上皮细胞、白细胞和细胞碎片。健康与屡配不孕西门塔尔牛在发情前期有核上皮细胞占比最高,分别为48.79%和54.77%,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0.05);在发情期角化细胞占比最高,分别为48.26%和41.62%,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0.05);在发情后期白细胞占比最高,分别为48.11%和54.55%,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0.05);在休情期也是白细胞占比最高,分别为42.43%和52.14%,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0.05)。健康与屡配不孕西门塔尔牛间相比,发情周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上皮细胞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