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查清云杉生长规律,给合理经营水源林提供科学数据,在祁连山林区五个林场,调查固定标准地及临时标准地54块,机械抽取定株样园66个,调查生长量样木847株,解析木57株,通过整理计算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各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一、林木株数按胸径分布是偏态的.林分平均直径在12厘米左右。二、根据树干解析资料分析,云杉林的数量成熟龄在140年左右。三、直径与材积的数学模型为:V:0.000180285D~(2.3799994692) 四、云杉年龄与树高的数学模型为:H:10~(1.628192274-5.208000492)1/A 五、云杉生长量与生长率表的编制:依据847株生长量样木,计算出林分平均净生长率为1.46%,并编制出各径阶生长量与生长率表。六、树皮率及树皮材积率的数学模型:1、树皮率:B%=3.112444311+(38.04175078/D1.3)2、树皮材积率:Bv%=6.791124688+(94.6676613/D1.3)为了应用方便,已编成数学用表。七、不同的云杉林分类型,其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如60年灌木云杉与苔藓云杉林比较,其胸径为61%.树高为42.6%,材积为15.6%。八、青海云杉的实验形数为0.412。胸径与树高比值为1:65.说明树干园满度小,尖削度大。  相似文献   

2.
本项试验研究,是用数学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云杉胸径与冠幅面积的相关关系,确定抚育间伐的强度。试验共设置固定标准地50块,临时标准地20块,调查样木4138株,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胸径与冠幅面积回归方程为C_w=0.213D~(1.2823)胸径与密度回归方程为N=-166+24513(1/D)并编制出云杉定量间伐标准表。79年春在5个林场设置了定量间伐试验地36块,分别采用1.0~0.6不同经营密度,经两年观察,28块抚育试验地的平均材积生长率为3.67%,大大超过未抚育林分平均生长率2.03%的55%,在不同经营密度试验中,还看出其中以0.8~0.7的轻度抚育间伐,其林分生长率最快,分别为1.0经营密度的2~2.5倍。另外据林分生态因子的调查分析,采用定量间伐可以改善林分的生态因子,随着经营密度的增加,林内温、湿、风、光、地温和土壤含水量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特别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这两个主要因子,进行定量间伐后,都有较明显的增加现象。说明抚育间伐对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将更为有利。此外,通过抚育还能使林分优良木由17%增加到30%,改善卫生状况,提高林木质量。初步肯定,定量间伐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生物学效果,是一种科学的和简便的经营管理水源林的主要措施。随着间伐工作的发展,目前确定间伐强度的方法,逐步由定性间伐转入定量间伐。所谓定量间伐,是从数学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林分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数量为基础,确定各时期的间伐强度。这类方法一般是以单位面积保留株数来控制间伐强度。进行作业时,首先根据有关图表,查出应保留株数,确定适宜的间伐强度,然后参照林木分级的原则,选定间伐木,砍伐的数量受预定强度的限制。近年来有关定量间伐的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多采用数学分析、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林分各调查因子生长量的变化规律和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电子计算机解算回归方程,设计林分生长数学模式,用以解决各种林分生长预测和抚育间伐问题,使抚育间伐工作走向定向培育、科学管理的现代化轨道。根据国内报导,关于定量间伐的试验研究工作,多在人工林内进行,为了探索天然林实行定量间伐的途径,进一步解决永续经营模型问题,我们对祁连山林区云杉定量间伐,进行了初步研究。祁连山林区属于水源涵养林,它是河西商品粮基地水源补给的绿色水库。该林区树种单一,主要是青海云杉,呈片、块状纯林分布,适宜进行定量间伐的条件。多年来祁连山林区各林场,对云杉林的经营活动主要是抚育间伐,但是间伐强度如何确定?主要理论根据又是什么?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场不抚育不行,抚育多少又有争论,所以至今仍沿用旧法各行其事。因此,为了提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简便的间伐强度标准,以便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达到充分发挥涵养水源的防护性能。另外生产上也迫切要求对祁连山云杉开展定量间伐的研究。本文仅就79~81年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3.
立地指数是以林分生长到标准年龄时,优势木的平均高值作为指数,简捷、明确、具体地以数量的概念指示出森林立地条件的优劣,林分生产力的高低。本项研究就是调查云杉年龄和优势木和业比势木平均高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编制立地指数表,评定立地质量。试材取自五个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的同龄林中,共78块标准地,380株指数木,51株解析木。优势木取5株上层木。  相似文献   

4.
本表是采用生长锥钻取样条,依据立木胸径变化而编制的一元材积生长量(率)表。具有不砍伐树木,简便易测,精度较高的优点。制表样木取自寺大隆、西水、隆畅河、大黄山、西营河五个林场,于苔藓云杉林分中机械抽取样木共847株,用生长锥钻取胸径处10个年轮宽度和皮厚,然后统计整理,求算各径级带皮平均直径,去皮平均直径、10个年轮宽度的平均值,并以此原始数据,计算各径阶n/2年前的直径和生长量,配合带皮直径和带皮直径生长量的回归方程,编制材积生长量(率)表。各径阶n/2年前的带皮直径(D(n/2))和带皮直径生长量(Z_D)的回归方程式为: D_(n/2)=0.4682928+1.0262529d_(n/2) Z_D=1.0262529Zd 苔藓云杉林分的带皮直径(D)和带皮直径生长量(Z_D)的相关回归方程为: Z_D=0.127254097+0.0078743948D-0.00014085167D~2。根据上式求算各径阶的带皮直径生长理论值,并用材积差法推算出材积生长率。本表由于取样株数较多,精度较高,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东峡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更新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峡林区天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分析,作出该林区不同类型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能力评价。其中云杉、桦树、山杨我林和灌木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最好。草甸青海云杉林无天然更新能力。同时,林分郁闭度也是影响天然更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东祁连山西段(北坡)森林涵养水源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的发源地。由于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巨大功能,所以祁连山水源林的作用极为重要,能使丰富的冰川资源和大气降水得以溪水长流,较均衡地灌溉着万顷良田,获得稳产高产,因而河西人民把祁连山水源林称为“命根子”。  相似文献   

7.
天然更新是维持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祁连圆柏天然林集中分布于青海三江源地区,了解该林分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机制,对于维护三江源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以三江源东部麦秀林场祁连圆柏天然林为对象,采用系统调查、室内分析、相关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林分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林分天然更新不良,平均更新密度为220株·hm-2,林下缺乏幼苗补充,更新幼树种群处于衰退状态;2)林龄、林分密度、平均树高、草本盖度、海拔对更新幼树密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林分密度起正向和负向促进作用;林龄、平均树高、草本盖度起间接阻碍作用;海拔起间接促进作用。3)林龄、林分密度、平均树高、海拔是影响更新幼树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林区新疆落叶松、新疆云杉天然更新规律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各类迹地上新疆落叶松(Larix sibirica)、 新疆云杉(Picea obouata)两个主要成林树种的天然更新特点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 依据其规律,对各类迹地的更新实效进行了基本评价,为今后各类迹地的更新恢复及适宜采 伐方式的合理运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大通县东峡林场森林植被结构组成上分布最广的植物群体为青海云杉,其构成了特殊的青海云杉林植物景观。本文以案例调查的模式,以东峡林场青海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云杉林下天然更新特征以及云杉林幼苗的特征调查,得出具体的调查数据,进而明确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基本模式,以期为更好地进行天然针叶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在大通东峡林场森林植被结构组成上分布最广的植物群体为青海云杉,为此众多的青海云杉便构成了特殊的青海云杉林植物景观。本文以案例调查的模式,借助大通东峡林场青海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云杉林下天然更新特征、以及云杉林幼苗的特征调查,得出具体的调查数据,进而明确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基本模式,为更好地进行天然针叶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松是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也是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通过对辽西地区凌海市双羊镇山峡峪村后山北坡油松林地天然更新情况如地理位置、立地条件、林分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辽西油松具有天然更新能力这一结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兰泰地区梭梭林天然更新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八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得知梭梭林天然重新的关键所在是幼苗的产生和当年生幼苗的保存,幼苗的产生必须在有较多的种子为前提,当年春3~5月有一次较大降水的情况下完成,这一较大降水必须能将干沙层全部浸透与稳定湿沙层相接,种子吸水后迅速发芽生长,保证根系能顺利地保持在湿沙层内持续生长。因此,梭梭林的天然更新呈现周期性规律,平均每九年内有一更新年。  相似文献   

13.
本项调查是采用常规方法,按不同立地特征和林分类型,进行天然更新调查,通过1046块样地的更新效果分析,洮河林区云、冷杉天然更新中等和良好的占79%,更新效果较好。并从林地类型、森林类型、郁闭度、林龄、地形等方面,分析了天然更新的规律,找出了影响天然更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合理经营森林,实现永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然更新檫木林竞争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4种竞争指标的比较筛选,以Hegyi单木竞争指标地天然更新的檫木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檫木种内竞争强度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竞争强度,竞争强度与檫木胸径之间存在显的双曲线非线性回归关系,天然更新檫木林竞争规律的研究不仅具有生态学价值,同时还可以为檫木母树林营造以及阔叶林天然更新技术完善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引种不同云杉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引种云杉的生长规律观察测定,结果显示,引种云杉生长量与当地云杉相近,对于本区的立地条件是适应的,上山造林可望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研究了嫩江沙地榆树天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更新榆树一般幼树地径连年生长量10年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呈现下降趋势。优势木地径连年生长量11年生以后呈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由于林分过密,土壤养分、水分及光照等条件限制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优势木地径总生长量和其连年生长量明显高出一般被调木;林缘优势木平均地径、地径连年生长量均高于林内优势木。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东大塘天山云杉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东大塘风景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的种群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东大塘风景区选取了20个样地(10m×10m),对该地区天山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Ⅱ、Ⅲ、Ⅳ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86.05%),幼苗、老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径级结构表明,种群的优势径级在6-22 cm,其个体数占总数的89.46%。种群的高度结构表明,种群高度基本呈正态分布。静态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天山云杉的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种群Ⅳ、Ⅴ龄级的死亡率最高,累计达80.1%。以标准化最高存活量为起点天山云杉的存活率基本符合属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海拔青海云杉与祁连圆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寺大隆林区连续海拔梯度(2 765 m~3 565 m)上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材料,通过测定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常绿木本植物抗氧化酶系统适应高山极端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几种物质在青海云杉(除SOD活性)和祁连圆柏叶片中含量均虽增加趋势;相同海拔梯度上,青海云杉的MDA含量高于祁连圆柏,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祁连圆柏,说明2树种都能适应低温、冰冻、强辐射等环境胁迫,但祁连圆柏的抗低温胁迫和抗辐射能力高于青海云杉.  相似文献   

20.
云杉落针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隔离接种和定点观察研究,在白龙江林区云杉散斑壳〔Lophodermiumpiceae(Fuckel)V.Hohn〕越冬场所有两种:一是在树上被侵针叶组织内以菌丝体越冬,二是在林地病落叶上以性子器越冬;子囊孢子为侵染源,只有初侵染;2a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以气孔为主要侵入途径;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释放子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降雨与子囊孢子关系密切;子囊孢子在空间分布是林缘多、林内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7月底8月初,当年针叶出现初期症状,9月上旬以后,症状基本上无变化,病菌进入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中旬为病害症状明显期,病叶全部变为黄褐,逐渐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