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剑豪 《猪业科学》2001,18(4):15-17
本文比较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下称方法1)和开放式选育(下称方法2)对两个杜洛克种猪群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 两种选育方法都取得较好的选育效果,其中方法1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8.09%和7 .71%,日增重分别为6.04%和4.16%;方法2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4.57%和3.3 1%,日增重分别为3.92%和3.84%,膘厚和日增重的遗传进展方法1比方法2快,方法1比较平稳,而方法2出现跳跃式进展,方法1的繁殖性能有下降的趋势,方法2繁殖性能没有变化 .  相似文献   

2.
长白猪选育     
经过 4个世代的选育 ,长白猪的主要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公母猪的 30~ 90kg日增重平均每个世代分别提高 2 4 5g和 2 2 5g ,达 90kg体重平均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分别降低 4 62 %和 4 0 4 % ,综合选择指数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 1 6 98和 1 9 88。选育后的长白猪适应性强 ,繁殖性能好 ,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3.
经过五个世代的选育,大白猪的主要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公母猪的30-90kg日增重平均每个世代分别提高9.3g和29.0g,达90kg 体重平均前膘厚平均每个世代分别降低0.8mm和1.0mm,综合选择指数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12.9和20.2。选育后的大白猪生长快,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遗传稳定,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
白长猪选育     
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长白猪的主要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公母猪的30~90kg日增重平均每个世代分别提高24.5g和22.5g,达90kg体重平均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分别降低4.62%和4.04%,综合选择指数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16.98和19.88。选育后的长白猪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5.
杜洛克猪专门化父系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过五个世代的选育,杜洛克专门化父系猪的主要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公母猪的30-90千克日增重平均每个世代分别提高28.8克和20.8克,达90千克体重平均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分别降低0.75毫米和0.95毫米,综合选择指数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9.92和12.36。选育后的杜洛克猪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肢蹄结实,配种能力强,遗传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条件,饲料和饲养管理制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完成了杜洛克猪五个世代的群体继选育,结果是杜洛克公母猪平均每个世代的选育进展分别为:2~6月龄日重分别提高10.78%和6.13%,90kg体重6、7肋的背膘厚分别降低8.42%和8.39%,综合选择指数分别提高8.82%和7.72%,对二至五世代公猪饲养试验,五世代较二世代日增重(30~90kg)提高6.92%,每公斤增重所需饲料减少5.84%,五  相似文献   

7.
尹政  赖以斌 《养猪》1996,(1):23-25
南昌白猪经4个世代选育,四世代母猪头胎产仔10.37头,60日龄窝重151.且千克。四世代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2.2千克,日增重591克,料重比3.07。三点平均背膘厚2.28厘米。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4.3千克,日增重539克,同胞(半同胞)屠宰测定瘦肉率57.99%,日增重640克,料重比3.09。毛色耳型基本一致,具备瘦肉型猪体型,测定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还代缩小。遗传性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课题以新丹系和老丹系为题材,运用GPS育种软件选育,经过1999-2003年共5年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1.5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头.公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2天,体重25~90千克的日增重722.9克,料重比2.80,背膘厚2.1厘米;母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9天,体重25~90千克日增重702.7克,料重比2.86,背膘厚2.16厘米.运用GPS分析,5年选育累计日龄缩短15.1天,背膘降低6.4毫米,眼肌面积49.62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64.12%、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8):46-49
组建5个血统11头公猪,20头母猪的巴克夏猪核心选育群,开展性能测定及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的选育,测定了4个世代繁殖性能,5个世代生长发育、肥育、胴体性能和第5世代肉质性能。结果:初产、经产母猪总产仔数分别提高0.25头(P<0.01)和0.45头(P>0.05);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14.93 d,背膘厚降低0.83 mm,差异均极显著(P<0.0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15.63 d,背膘厚降低0.7 mm,差异均极显著(P<0.01);体尺方面,体长变化不大,体高与胸围有显著提高(P<0.01)。育肥猪日增重提高28.65 g,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0.22,瘦肉率提高2.81百分点,差异均极显著(P<0.01),肌内脂肪含量(IMF)达到3.29%。表明巴克夏猪的选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选用杜洛克公猪血缘9个(含精液),母猪50头,组成S04系核心选育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主选产仔数、日增重与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36头,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165.67d,活体背膘厚11.16mm,瘦肉率达64.22%,肌内脂肪含量2.88%;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达配套系审定要求,成功培育了一个棕黑色的高瘦肉率专门化父系(S04系)。  相似文献   

11.
彭兴  赵云翔  李私丞  江威  朱琳  郑伟 《猪业科学》2019,36(9):108-109
扬翔华系杜洛克是以美系杜洛克和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通过多个世代持续选育而成的一个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该研究以扬翔华系杜洛克7个不同世代后备猪为对象,针对其生长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从第5世代开始,后面3个世代生长速度均显著优于前面各世代(P 0.05),且第7世代后备公、母猪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分别达到了166.28 d和171.36 d,均显著快于0世代(P 0.05)。后备公、母猪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方面的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6%和1.72%。在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7%和2.44%。扬翔华系杜洛克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及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取得较大遗传改良。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达115 kg体重日龄平均每个世代减少2.69 d和2.49 d,115 kg体重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降低0.15 mm和0.20 mm。文章主要总结了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生长性状选育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研究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进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个世代持续选育,湖北白猪优质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到12.13头/窝,经产母猪达到13.52头/窝,经产母猪产活仔数12.74头/窝;初产、经产母猪产活仔数世代进展分别为0.208头、-0.064头。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621.39 g/d,达90 kg体重日龄由初始191.45 d降至179.26 d,世代进展为-2.438 d;料肉比3.15∶1。90 kg体重阶段屠宰测定结果表明,第6世代的屠宰率为74.96%,屠体膘厚为2.64 cm,瘦肉率为58.69%,眼肌面积为38.02 cm^2。各胴体性状在6个世代间差异不显著,但瘦肉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每世代0.814%。  相似文献   

13.
对淮南猪经过多组合杂交试验,筛选出导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血缘为最佳组合,经扩繁和建立育种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淮南猪新品系,历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主选性状进展明显,其中公猪平均日增重由选育初期的481.23g提高到四世代的535.51g,每世代平均改进13.57g,母猪分别为465.15g,535.03g和17.47g;在生长速度改进的同时公母猪的体尺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公猪体长增加了10.27cm,母猪体长增加了14.57cm;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母猪6月龄的体重与体长、平均日增重、胸围呈强的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体高、臀围呈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南昌白猪6~7世代的选育过程中,6世代头胎产仔10.59头,产活仔数9.68头,60日龄窝重170.66kg,第3胎产仔12.05头,产活仔数11.08头,60日龄窝重186.59kg,其后裔7世代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3.58kg,日增重609.589,料重比3.14:1,三点均膘厚2.35cm;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3.19kg,平均日增重521.31g,毛色、耳形及体形一致,其它各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淮猪新品系I系生长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日增重、活体背膘及料肉比基本达到稳定状态。25~90kg日增重四世代(699.66g/d)比零世代(670.00g/c)提高了近30g;达90kg体重活体校正背膘厚,四世代(12.64mm)比零世代(13.77mm)降低1.13mm;料肉比四世代(2.97:1)与零世代(3.06:1)差异不显著,但基本稳定在3.00:1左右。淮猪新品系I系在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组建8个独立血统10头公猪、50头母猪含2个品系的大白核心选育群,通过场内种猪测定,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单项育种值,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选留。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年份平均校正增重公猪提高7.90%,母猪提高7.4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了1.176 d;平均校正背膘厚公猪下降了9.54%,母猪下降了7.54%,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背膘厚育种值减少0.159 mm,母猪总产仔数逐年提高,产仔数育种值增加0.029头;综合选择指数提高3.84%。选育结果表明,组建优秀的核心选育群,通过不同品系间的杂交,能够培育出高性能大白专门化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17.
新美系大白猪测定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美系大白猪测定选育。2003年组建基础群,经过三个世代的选育测定,其主要经济性状达到和超过保种选育指标。公猪30~100kg日增重达到936g,母猪912g;100kg体重背膘厚,公猪10.6mm,母猪11.5mn2,生长到100kg体重日龄公猪152d,母猪157d,饲料报酬为2.6:1,公猪屠宰率为70.3%,眼肌面积46.57%,瘦肉率66.85%;母猪屠宰率为71.5%,眼肌面积48.6%,瘦肉率67.32%。母猪初产仔猪10.3头,二胎为11.5头,经产为12.6头,猪群氟烷基因阳性率为2.03%。开展杂交利用效果好。且将种猪推广到全国20几个省市的218个种猪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淮猪新品系Ⅰ系生长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选育目标,日增重、活体背膘及料肉比基本达到稳定状态.25~90 kg日增重四世代(699.66 g/d)比零世代(670.00 g/d)提高了近30 g;达90 kg体重活体校正背膘厚,四世代(12.64 mm)比零世代(13.77 mm)降低1.13 mm:料肉比四世代(2.97:1)与零世代(3.06:1)差异不显著,但基本稳定在3.00:1左右.淮猪新品系Ⅰ系在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远著  王振骅 《养猪》1994,(1):28-32
杜洛克猪新品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选育。于1987年秋组建基础群,一年一个世代,迄今已完成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产仔数:初产母猪为919头,经产母猪为10.6头;同胞肥育测定猪试期(30-90千克)平均日增重为730.1克,达90千克体重日龄为164.27天,每千克增重耗料2.96千克,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平均膘厚为2.22厘米,眼肌面积32.65厘米2,腿臀比例31.65%,瘦肉率64.15%。主选性状日增重和瘦肉率比选育前分别提高61.31克和2.02%,作为父本品系通过初步杂交配套利用,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目前已推广种猪3300多头。  相似文献   

20.
双肌臀大约克猪选育与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双肌臀大约克第2胎母猪6窝纯繁的窝产仔、35日龄育成仔数和个体重分别为11.5头、10.83头和11.80千克,24头仔猪(12头阉公)20~105千克的育肥全期日增重、每千克增重耗料和日龄为816克、2.81千克和161.2天,6头阉公猪105千克时的胴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为17mm、40.63cm2和65.87%;与长白公猪和长·二母猪杂交的后代各24头的育肥全期日增重、每千克增重耗料及各6头阉公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分别为810克和730克、2.88千克和3.03千克及18.83mm和20.08mm、38.5cm2和35.92cm2、64.63%和5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