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NOAA1979—2019年的南方涛动SOI指数、GPCC降水数据和ERA5气温数据探究El Ni?o事件消亡期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上层海陆热力差异的演变特征。El Ni?o事件衰减期按所处季节可分为春季型、秋季型和冬季型,其中冬季型衰减对季风区对流层上层经向热力差(TIup)的贡献最大,且热力差异在冬季达到最大;春季型衰减会使伴随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秋季型衰减会使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减少,冬季型衰减会使华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增多,只有华南、西南及东北部分地区降水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1 ~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GPCC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了引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中后期、华南地区在90年代初期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华北、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分别与南亚高压的西伸脊点指数、南界指数及东伸脊点指数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东,华北地区高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低层为异常偏北风,存在异常下沉运动,导致华北夏季降水减少;70年代末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90年代初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华南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华南夏季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白银市1957~2009年夏季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白银市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白银多、少雨年夏季大气环流的平均距平场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市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为不均,降水量南多北少,中部降水变率高于南部和北部。近53年来,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10年下降最为明显,降幅由北向南依次递增。降水变化存在3和8年左右的周期,且周期性不很稳定,目前无论在大、小尺度仍处在降水偏少的周期。白银市夏季多、少雨年,欧亚范围内200、500、700 hPa平均位势高度距平场存在明显的差异。多雨年在对流层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加强;少雨年在对流层上层辐合增强,中下层辐散加强。在多雨年对流层中上层为强的上升运动,且对流层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形成;而少雨年对流层上层上升运动偏弱,且在中层为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0年88个测站夏季(6—8月)的逐日降水资料,NOAA延伸再建的海表面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500h Pa高度场资料。通过第95百分位法统计出极端降水序列,采用EOF、REOF分解、线性倾向估计以及M-K突变性检验等方法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大致呈现东高西低,南多北少的分布形势。其中阈值高值区位于赣鄂皖3省的交界处,高低值相差达40mm/d;夏季极端降水在一致性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存在着南北反向差异;并可以再划分为6种主要的空间型:分别为运河流域型、入海型、两湖平原型、南部型、北方型和沿海型。6种主要空间型的夏季极端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但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除了湘北、赣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部,这3块小区域的极端降水表现为减少外,其余区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体夏季极端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5.
<正>过去10天(3月5-16日),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华北、黄淮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11日-13日,受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9日之后我国降水增多,9日-10日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出现大到暴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长江中下游等地自西向东出现中到大雨。未来一周,中东部气温回升,除了青藏高原较常年同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3—2013年我国598个站点的降水、气温、地温逐月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夏季降水同前期冬季气温、地温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963—2013年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主要特征为:在1999年之前我国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以及河套等地区降水增多,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地区降水减少,夏季降水所对应的雨型为北方型;在1999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等地的夏季降水增多,华北地区降水减少,夏季降水所对应的雨型为南方型;前期冬季气温和地温上升有利于东部北部、新疆、以及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7.
1961—2008年华北地区降水变化内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立生  闵锦忠  史印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69-13274,13324
使用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的3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北降水内在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季风影响,华北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65.0%。华北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d,夏季为35d。年降水量减少不是由于雨强变化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雨日减少的影响,雨日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夏季暴雨雨日减少造成的雨量减少最为重要。这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提供了思路,即要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应把着眼点放在暴雨过程预报上,应分析是否会出现有利于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平均环流来预测夏季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160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月平均位势高度、风速、水汽等资料,对2011年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及其对应的异常大气环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2011年3—4月长江中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干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南方水汽输送条件弱,不利于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难以形成降水。造成长江中下游2011年5月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低层的水汽辐合较常年偏弱(水汽含量少,南风偏弱)。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2008年NCEP-CFSR资料,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分为3个区域,分析了其夏季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夏季的降水量和土壤湿度均呈南部大、中部小、北部居中的特征;中南半岛沿岸、印度半岛西岸、云贵高原、台湾以及缅甸至孟加拉国一带降水量最大,朝鲜半岛及俄罗斯南部次之,而中国中西部、印度大沙漠、萨雷伊希科特劳沙漠等地区降水量最小;青藏高原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以南、印度西高止山脉以及朝鲜半岛土壤湿度最大,中南半岛、俄罗斯南部、青藏高原西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印度半岛东部次之,而中国中西部、印度大沙漠、萨雷伊希科特劳沙漠等地区土壤湿度最小;1981—2008年中、北部土壤湿度呈下降趋势,南部土壤湿度在28年间持平,而3个区域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全球变暖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1961-2010年中国主要麦区冬春气象干旱趋势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和粮食增产,本研究以中国主要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主要麦区冬春季降水、无降水日数和极端干旱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当地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揭示冬春干旱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演变趋势,为科学应对冬春干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Robust F线性显著性检验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各站点冬春季降水、冬春季无降雨日数的线性倾向与显著性,揭示冬季、春季和冬春季的降水和无降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根据气象干旱等级的国家标准GB/T 20481-2006将干旱5个等级中的重旱和特旱定义为极端干旱,基于降水距平的滑动平均,计算1961-2010年各年冬春季极端干旱频次的线性倾向,分析极端干旱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干旱风险剧增区降水的时间变化,揭示干旱时间动态趋势。【结果】(1)1961-2010年,华北为中心的冬麦区冬春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中心区域山西、河北和山东西北部冬春两季极端干旱的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陕西东部和湖北西北部春极端干旱的频次也呈增加趋势;(2)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即冬季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他区域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3)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中南部和西北春麦区南部的春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他区域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4)从重点区域降水的时间动态看,近20来华北地区的冬季和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冬春气象干旱风险呈剧增趋势;近50年来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长江中下游麦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春季降水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华北地区冬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华北冬小麦冬、春干旱势必由于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抗旱成本的增加而导致干旱风险加大;黄淮冬麦区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春季降水尽管也呈下降趋势,由于该区域春季平均降水量对小麦来说以偏多为主,降水减少还不会影响到小麦生长,该区域降水的减少可能对冬小麦生长有利;气候干旱区东北和内蒙春麦区、西北春麦区西部50年来的冬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有利于春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1.
院县合作共建促进了科技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生产发展,促进了科技行为、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统一;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服务、科技推广和科技帮扶开辟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加速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步伐,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主要因素,通过微观分析,从热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并通过试验进行了论证,得出了水及常用表面活性物质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增加是递减的,并和温度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气象微博的服务特点和开展情况的初步探讨,提出了针对气象微博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quantum eraser effect of Scully and Drühl dramatically undersco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ur classical conceptions of time and how quantum processes can unfold in time. Such eyebrow-raising features of time in quantum mechanics have been labeled "the fallacy of delayed choice and quantum eraser" on the one hand and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effects in quantum mechanics" on the other.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discuss how the availability or erasure of information generated in the past can affect how we interpret data in the present. The quantum eraser concept has been studied and extended in many different experiments and scenarios, for example, the entanglement quantum eraser, the kaon quantum eraser, and the use of quantum eraser entanglement to improve microscopic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庭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之间在性质、运作,以及利益关系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二者间又存在双向影响与密切的利益关系。事实存在的领导与被领导、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不是法定的,而是来源于彼此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二者关系,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共同为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方式应当是通过尊重司法规律,促进人民法庭依法履行职能来实现,而不是超越或滥用审判职权或寻租司法权。  相似文献   

16.
17.
熊开金  羊朝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90-10491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没能全面的得到实现。笔者拟从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进行反思这一角度,说明《物权法》深深地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各高校水电费大幅上升,成为沉重的包袱。从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水电管理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结合高校的实际,从转变观念、强化宣传、加强领导、制度保障和学习先进技术方法、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