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流域土壤入渗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积水入渗试验,探讨了不同地貌(塬、坡、沟)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豆地、麦茬地、玉米地、刺槐地、油松林地等)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并采用3种入渗公式对不同地貌特征与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入渗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塬面和阴坡上用考斯加可夫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入渗规律。前30 m in的累积入渗量以塬面水平梯田大豆地最小,为32.061 mm;以塬面坡耕麦茬地最大,为230.488 mm。入渗速率以塬面麦茬地最大,为4.245 mm/m in,以塬面水平梯田大豆地最小,为0.239 mm/m in。不同坡向的入渗率均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及其特征,为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的选取和确定及水分运动和污染物迁移的预测奠定基础。【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各地类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运用Gardner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Gardner模型的对数形式能较好地反映各地类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全流域及划分地类后得到的模型参数的关系分析表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将模型进一步简化为单一参数模型。对单一参数模型参数统计特征的分析表明,单一参数A随着地貌类型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可以作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空间变异的变异系数。【结论】可以用参数A作为反映地貌类型的指标,并可应用于区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以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等3个方面研究砚瓦川流域2008—2018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砚瓦川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转化为林草地,土地利用总体特征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其他土地面积减少;2008—2018年耕地和其他土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增加;砚瓦川流域土地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2008—2018年耕地是变化最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减少面积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草地。 相似文献
4.
利用阿克苏市1996-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综合指标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17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空间差异等特点。结果表明:阿克苏市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各地类面积增加;各乡镇场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差异较大,除市直属土地外乡其余乡镇场土地利用程度均处于发展时期,市直属土地受沙漠化影像略微有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6.
基于丰都县2009—2012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使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从数量结构、区域特征等方面分析丰都县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原因;借助GIS技术分析,采用转移矩阵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来源和去向。结果表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在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园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而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农用地增幅较大,林地、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耕地转化为交通水利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2012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245.34,说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乡镇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平台,分别利用不同时期TM遥感影像资料(1993年、2000年和2008年),结合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采用遥感图像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内不同时期景观类型分布图,重点对植被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景观要素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全面掌握生态修复前后区域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从1993年以来呈减少趋势,而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则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耕地、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0.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依据内江市200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内江市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对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系统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确定为引起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这些驱动力因素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从中发现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江市的实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内江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3~2007年银川市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分别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贡献率、变化强度指数和变化速度以及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对这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银川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每年下降的幅度最大;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水域用地迅速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每年的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和林地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14.
选用2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软件进行监督分类,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对监督分类后的结果采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分析,获取2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同时,通过建立解译标志收集相关调查资料,采用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获得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以此作为参照,对采用分类后比较法获得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1996年与2009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托克逊县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性与定量研究泸州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2002~2008年泸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分别对全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程度变化、结构变化以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呈缓慢减少趋势,园地、林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地快速增加,减少的耕地与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林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全市土地利用水平较高,经短暂调整期后进入发展期;单项土地利用职能在减弱,信息熵、均衡程度逐步提高,人地矛盾加剧;各区县的多样性结构相似,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四区域的耕地变化和叙永县、古蔺县和合江县三县的林地变化水平均高于全市,江阳区、龙马潭区成为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地的区域差异显著热点地区;园地、牧草地、水利设施用地的显著空间差异分别体现在江阳区、古蔺县和泸县。 相似文献
17.
18.
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9-2006年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新疆克拉玛依市近8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用地总体减少,林地、园地和牧草地面积都有所减少,但耕地面积增加了9266.28hm2.各种建设用地面积始终呈上升趋势,其中居民及工矿用地增长速度最快,累积增加48811.58hm2.未利用地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景观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面积比最大,约为37%,其次是天然牧草地、裸地和有林地,分别为22.17%,23.6%和14.4%,其他类型面积均较小;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和裸地频率比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较高;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平均面积指数最大,其次是裸地和天然牧草地;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裸地等图斑形状简单且各形状的图斑数呈正态分布;耕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优势度较大。【结论】延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开展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减少土地利用地块数量,降低形状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均匀化;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7,(7)
随着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流域环境变化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本文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06—2016年该流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模拟预测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论如下:(1)2006—2016年间,该地区林地、水域面积小幅增加;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工矿用地、盐碱地、耕地面积增加较明显;(2)模拟结果表明,巴里坤湖及周边生态系统将呈现出持续恶化的趋势。到2020年,草地、湖泊和冰川、沼泽地面积减少,而滩地、水库塘坑、盐碱地耕地面积增加较多,将导致入湖及生态用水减少,会导致湖滨湿地及周边生态系统退化、消失,使得其生态屏障的功能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