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8年7月4日,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第23届世界家禽大会上传来喜讯,中国成功获得2016年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的主办权,这是世界对中国家禽业的迅速发展的充分肯定,表明了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家禽产业和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得到了世界家禽界的关注和认可。7月中旬,记者专程赴北京采访了新当选世界家禽学会副主席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宁教授。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面临多种风险挑战。随着近年全球家禽业的迅速发展,亚太地区家禽产业在全球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中国家禽产业正在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吸引了全球目光。借助“第十二届亚太家禽大会”的契机,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精英围绕全球家禽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科技应用创新开展深入交流,以期以科学的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全产业链条,以实际行动为亚太地区家禽业发展赋能,不断为亚太地区间业界合作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的几年内,世界家禽业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到2005年,全球的家禽消费总量将增加到8800万吨,而全球的家禽产量发展将与之并驾齐驱,忧的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难度加大。未来全球的家禽生产、消费及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力。在所说的“第三世界”国家,到2005年家禽生产预计增长75%,家禽消费具有成倍增长的潜力。但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遭受金融经济危机的困扰。巴西的经济年增长预计至少下降2%,墨西哥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到2%。亚洲地区作为整体,由于经济衰退而压力重重。此外,日本和俄罗斯的经济萧条正在开始影响到欧洲国家。 长期以来,全球肉类经济在产量、消费和贸易方面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禽肉和猪肉,而家禽肉在各种肉类中的发展速度最快。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家禽业每年以5.6%的速度发展。家禽生产的集约化、企业的集团化以及较低的饲料  相似文献   

4.
序言     
我国家禽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现代中国家禽业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步入快车道,生物科学、遗传科学等在家禽品种选育中的运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推广,使我国家禽业的发展由自给、半自给、分散落后的庭院经济状态走上了现代集约化生产之路,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家禽业所取得惊人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赫然使我国屹立于世界禽蛋生产大国之列,家禽存栏数、禽蛋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禽肉总量居世界第二。回顾中国家禽业…  相似文献   

5.
巴西步入家禽产业已经半个世纪,在过去的12年中巴西禽肉产品出现了急剧增长。美国、中国和巴西三个国家的家禽生产占世界家禽业的52%,其中,巴西家禽业以占全球家禽总产量15%的份额位居第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指出:黄羽肉鸡及快大肉鸡市场前景广阔本刊讯为了深化国内外家禽业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国外家禽同行对我国家禽业的了解,分享国内外家禽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探讨全球家禽业面临的问题,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家禽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2000年6月12日-13日,全国家禽产销形势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经学会畜牧经济专业委员会、国家禽业协会高级专家咨询中心、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联手举办,并得到了德佳牧业发展中心的协助.中国农业大学刘少伯、张中直、杨宁三位教授与中国肉类协会杨伯萱先生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畜牧部门及家禽企业代表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就家禽的生产、育种、流通及加入WTO对中国家禽业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对中国家禽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本刊记者针对不同主题分别进行了采访报道,希望有助于家禽业各位同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由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分会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联合承办的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将于2016年9月5~9日在北京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世界家禽大会被誉为"家禽界的奥林匹克大会",历届大会都云集来自世界各地从事家禽育种、营养、疾病和管理的科学家、技术精英和知名企业。近年来,全球家禽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最大的蛋鸡生产国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以及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的主办国,中国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家禽业的全貌。作为本届大会蛋鸡领域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峪口禽业已成为中国蛋鸡行业走向世界的名片。  相似文献   

10.
围绕家禽业的特点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剖析了家禽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依存、互为推动的关系.针对我国家禽生产发展现状,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家禽业发展的方向和生产方式转变形式.提出了探索建立稳定家禽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快禽产品加工步伐,适应社会消费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WPC2016)上,中国农业大学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杨宁教授当选为世界家禽学会主席,成为第一个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人。世界家禽学会历史悠久,于1912年6月18日在英国伦敦成立,是面向家禽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唯一世界性学术组织,目前有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8 007名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家禽业协会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为适应我国家禽业发展形势的需要,由农业部、民政部于1989年批准成立的;十年来,在农业部的领导下,中同家禽业协会为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和我国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值此中国家禽业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对中国家禽业协会过去十年的工作做一概括,对今天中国家禽业协会现状做一剖析,供业界人士参考。 1.中国家禽业协会的成立推动了我国家禽业发展。 中国的家禽生产,是历史上最悠久的,但在中国家禽业协会成立之前,集约化的现代生产基本是一片空白,在这短短的不到十年里,中国养禽技术逐步发展,集约化生产日渐成熟,成为世界上第一养禽人国,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中国家禽业的发展,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家禽存栏总量居世界第1位。1998年,中国家禽存栏总数为40多亿只,比1989年的23.7亿只增长了约1倍,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2)禽蛋、禽肉总产量居世界第1位。1998年,中国  相似文献   

13.
高玉时 《中国家禽》2001,23(18):37-39,42
家禽性能测定1走质量型家禽业发展之路是我国家禽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1我国家禽业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禽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起初的传统庭院式的家禽饲养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饲养,饲养数量每年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发展至今,我国家禽生产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年存栏量已达50亿只,年生产禽蛋约2100万吨,禽肉约为1200万吨。人均消费禽蛋18.4kg,是1978年的7倍,比世界人均7.1kg的2倍还多;人均消费禽肉29.7kg,比1978年增加了12倍。家禽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品数量增加,花色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禽业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黄松滨(中国家禽业协会100026)[编者按]:黄松滨同志是国内外知名的家禽行业政府官员。自中国家禽业协会于1988年成立以来,他历任中国家禽业协会秘书长,为中国家禽业在短短的十年多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家禽生产大国,作...  相似文献   

15.
7月3日,第23届世界家禽大会宣布我国申办2016年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获得成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主任、《中国家禽》杂志编委杨宁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世界家禽学会副主席,并将于2016年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后担任世界家禽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广西家禽业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的考验.一年一度的广西家禽业协会年暨学术研讨会,成为广西家禽业界交流、发展、相知、共进的盛会.  相似文献   

17.
<正>近30年来,世界家禽养殖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全球家禽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预测,2015年鸡肉消费可达到6500万t,相当于每年生产8000万t活鸡或者400亿只体重2kg的肉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家禽业生产要与世界家禽业接轨,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走有机家禽业发展之路,否则,家禽产品不但难进国际市场,就连国内市场的消费也将受到影响.为了畜牧业、农业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有机家禽业生产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至今,全球局部地区,特别是亚洲部分地区发生了H5N1型禽流感疫情,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取得了积极效果。对于禽流感疫情的防控以及2006年世界家禽行业如何健康发展,影响家禽业的发展除了禽流感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饲料国际》杂志刊登了对美国家禽和禽蛋委员会三位主席的访谈。现将这篇访谈整理出来,供国内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7~19日,由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家禽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河南家禽交易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为展示河南畜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成就,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河南省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河南家禽交易会,河南家禽交易会已成为了让世界了解河南畜牧业、让河南畜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并成为该省畜牧业及相关行业综合性的交易会和全国畜牧行业最大的A级交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