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肝胰腺"白化"河蟹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病池塘水体、底泥及发病前后组织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该批次样品分析,蟹体发病前后鳃、肝胰腺和肠道组织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成反比例关系。外来菌群对蟹体的侵染过程首先在鳃组织,其后为肝胰腺,最后为肠道。发病河蟹肝胰腺柔膜菌纲的菌群占比,较健康个体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溴氰菊酯在茼蒿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溴氰菊酯在茼蒿中的半衰期为3.9~4.5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4 d,药后14 d消解79%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0、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茼蒿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2 mg/kg。推荐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结论]试验结果为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合理使用及制定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溴氰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蝶  邓玉君  钱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82-1278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状态和迁移动态。[方法]采用室内柱淋洗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过程。[结果]在强度大、历时较短的等量淋溶水的作用下,随着溴氰菊酯农药浓度的增大,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逐渐减小,出现相对残留量最大的深度也随之减小。[结论]溴氰菊酯对地下水污染具有潜在危险性,要合理使用溴氰菊酯农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效微生物菌剂对河蟹养殖水体的调控作用。[方法]考察高效微生物菌剂对不同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COD、总氮和总磷的降解作用,并研究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水体水质指标的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效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总氮,促进水体氮循环,降低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结论]高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改善河蟹养殖池塘水质,促进河蟹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测定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组织中的拟除虫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一起因拟除虫菊酯农药中毒引发的突发性大规模死鱼事件中的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方法]运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组织中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量。[结果]污染池塘表层和底层水体均不同程度地检出了甲氰菊酯,其含量分别为12.47和19.08μg/L,水体底层含量明显高于水体表层;中毒死亡草鱼除了肌肉组织外,鳃和内脏组织中均检出了甲氰菊酯,其含量分别为3.27和74.29μg/kg,内脏组织中甲氰菊酯的含量为鳃组织的22.7倍。[结论]试验结果为水产养殖生产中类似事故的原因调查、样品采集和检测以及应急处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患肝胰腺病症的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测定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肝胰腺和鳃为主要病变组织,在病变最严重的蟹中,这两个器官的基本组织结构均完全崩解,呈一片无结构的物质,其他组织如心、肌肉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肠中未发现有明显病变情况的发生;肝胰腺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不同程度病变的河蟹中都有较大程度的变化,其中肝胰腺组织轻微病变的河蟹肝胰腺中CAT活性呈现不显著变化,但随着病情的加重,3种酶活性及MDA含量均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定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粉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粉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试验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分量来源的分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试样中溴氰菊酯含量为0.70 mg/kg,标准要求保留小数点后2位,所以马铃薯粉中溴氰菊酯含量不确定度为(0.70±0.12)mg/kg,包含因子k=2。[结论]结果达到了对其测量不确定度的合理评定,真实反映了实验室的测试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  相似文献   

8.
水温25℃时,在不同给药次数、不同健康状况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口灌恩诺沙星(10 mg/k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灌药后5、10 min及0.5、1、2、4、8、12、24、48、96、168、240 h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恩诺沙星残留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拟合房室模型。结果表明:(1)单次和多次口灌(连续口灌3 d,1次/d)条件下,单次口灌分布和消除快于多次口灌,各组织中恩诺沙星峰值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血淋巴、肌肉;(2)单次口灌健康的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中华绒螯蟹后,与健康蟹相比,染菌蟹各组织中恩诺沙星含量较低、吸收较慢,但分布和消除快,恩诺沙星在染菌蟹各组织中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肌肉、血淋巴;(3)3P97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健康状况及不同口灌次数下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恩诺沙星的代谢规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9.
张锦红  葛长荣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05-106,1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含有不同浓度盐酸克伦特罗饲料(4、8、12 mg/kg)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盐酸克伦特罗在猪体内的残留分布,探讨盐酸克伦特罗在血浆中的含量与猪体内组织的残留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同一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添加量,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肝脏>肾脏>肝脏>血浆;建立的血浆与组织间残留量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Agilent HP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不同磺胺二甲嘧啶含量(100 mg/kg,300 mg/kg,500 mg/kg)饲料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磺胺二甲嘧啶含量进行了检测。试验表明:饲料中磺胺二甲嘧啶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也随即增加,在同一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添加剂中,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为:血浆>肝脏>肾脏>肌肉。  相似文献   

11.
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  刘昌利  韦传宝  李军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72-14174
[目的]研究常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24、48 h急性毒性大小。[方法]以广州品系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动物,采用标准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机率单位法测定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LC50值。[结果]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48 hLC50分别为3 376.87、5.87μg/L;溴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48 hLC50分别为594.56、74.17μg/L。[结论]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24、48 h的急性毒性大小不同;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48 hLC50值比其24 hLC50值用来监测水体中的此类化学污染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中低浓度溴氰菊酯的降解规律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用于水环境中溴氰菊酯的痕量提取及检测。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6.92%,变异系数小于3.75%,溴氰菊酯在0.02~10μ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960,最低检测浓度为0.02μg·L-1。利用该方法分别测定了溴氰菊酯在灭菌淡水、灭菌淡水底泥、天然淡水、天然淡水底泥、灭菌海水、灭菌海水底泥、天然海水、天然海水底泥中的降解动态,建立了其在各样品中的降解方程。各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Ct=C0e-kt,半衰期分别为5.99、1.60、5.28、1.31、4.29、2.10、4.45、1.34d。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水体中的消除半衰期均少于6d,底泥、pH、微生物对其降解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底泥吸附是加快溴氰菊酯降解的最主要因素,pH值越高溴氰菊酯降解半衰期越短,微生物的作用也加快了溴氰菊酯在水体中的消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消除规律,为其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养殖生态系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光照强度(1025、5320、12000 lx)、扰动强度(50、100、200 r/min)和p H(6.0、8.0、10.0)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残留与消除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底泥吸附的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降低—回升—降低的变化趋势。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是在光照强度12000 lx、扰动强度200 r/min、pH 8.0的条件下消除最快。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中残留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扰动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底泥中残留量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p H变化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环境因子对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消除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光照强度〉扰动强度〉p H,因此清除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孔雀石绿残留应从底泥入手,通过暴晒和翻耕等方法制造高光照强度、高扰动强度条件以加速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溴氰菊酯(DM)在团头鲂体内的富集及消除规律进行研究,为水环境中污染物残留及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8±0.5)℃水温下,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经5μg/L DM药浴后,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时间DM在血浆、肝脏、肌肉、皮肤、鳃、胆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对DM在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构建DM在各组织中的消除曲线方程。【结果】DM在血浆中的峰值浓度(Cmax)为75.96μg/L,达峰时间(Tmax)为7.0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 524.69(μg·h)/L,吸收半衰期(T1/2(ka))为3.66h,消除半衰期(T1/2(ke))为6.73h;DM在团头鲂各组织中富集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鳃血浆肝脏皮肤肌肉胆;肝脏、肌肉、皮肤、鳃及胆组织对DM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3.75,12.55,12.55,5.35和3.28d。团头鲂血浆、肝脏及鳃组织中的DM含量于药浴12h后明显降低,各组织中的DM含量84h后均降至(14.37±11.65)μg/kg以下,低于我国规定的DM在鱼肌肉中的最高残留限量(30μg/kg);但低含量DM在团头鲂体内维持时间较长,768h(32d)时在皮肤、肝脏、鳃及肌肉组织中仍有残留。【结论】DM在团头鲂体内吸收分布迅速,在鳃、血浆和肝脏组织中富集浓度较高,其消除时间也较长,药浴后768h(32d)在大部分组织中仍能检出。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为(25±2)℃下,按10 mg/kg的剂量给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单次口服氧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浆及组织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较为缓慢,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41、3.19、0.18、0.59 h;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7.98μg/mL、17.24、36.10、46.65μg/g,组织中肝胰脏的药物浓度最高,在测定时间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高于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依次为肾脏>肌肉>肝胰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90、19.45、28.27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8 d。在治疗罗非鱼疾病时,氧氟沙星的给药剂量为10 mg/kg,每天两次,连续使用2~3 d。  相似文献   

16.
柏爱旭  任秀芳  张萍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44-3945,4067
[目的]探讨"清苔灵"对河蟹、青苔和2种水草的毒性。[方法]采用正交法和梯度法在添加水草和空白水体中加入"清苔灵",研究"清苔灵"对河蟹、青苔和2种水草的毒性。[结果]有蟹组"清苔灵"浓度达到30 mg/L时对河蟹无毒害作用,对水质影响有限。无蟹组高浓度"清苔灵"有稳定水体的pH的作用,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虽有较微升高,但对河蟹的生长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清苔灵"在河蟹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浑河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对水生生物生态健康的影响。[方法]取浑河水样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Al、Cr、Cu、Fe、Mg、Mn、Zn),并选择模式生物斑马鱼暴露浑河水90 d,测定水体重金属在斑马鱼脑、鳃、肝、肠、肌肉组织中的累积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乙酰胆碱酯酶(ACh E)、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浑河水重金属元素含量虽符合国家Ⅱ类水标准,但与对照组相比,Cu、Fe、Mn、Zn含量分别高出42.9%、217.2%、77.8%和96.2%。浑河水胁迫下的斑马鱼脑、鳃、肝、肠、肌肉组织中,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肝组织的累积量最高。同时,肝组织中SOD和CAT增加率分别为109.1%和32.0%,而T-AOC显著下降28.5%,说明肝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中MDA显著升高59.2%,表明水体重金属引起脂质过氧化,诱导了斑马鱼鳃组织的氧化损伤。[结论]斑马鱼肝鳃组织较为敏感,SOD、CAT、T-AOC及MDA可作为敏感的毒理学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对水体综合毒性进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河水体中氯利用菌的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特征。[方法]在丹河的赵庄断面水面下10~20cm深处采集水样(7次),采集时间为1年,微生物菌落按不同菌落特征分类计数,研究了丹河水体氮利用菌的数量分布和特征。[结果]水体中固氮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年平均数分别为140、1179和691CFU/ml,亚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年平均数分别为647和369MPN/ml。氮素转化菌在水体环境中的数量分布与季节、营养状况等有关,固氮菌主要受总氮影响较大,反硝化细菌主要受总氮和总磷的影响,固氮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与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结论]丹河水体中的氮利用菌中氨化细菌分布较多,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次之,固氮菌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固相萃取(SPE)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技术,建立养殖水体中的18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方法。[方法]水样中的磺胺类药物通过HLB萃取小柱富集后,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HPLC-MS-M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PLC-MS-MS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测定,可同时对养殖水体中的18种磺胺类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均低于1.0 ng/m 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0%~120%。[结论]该方法能够简便、快捷、有效地实现养殖水体中18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饲料中高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肝胰腺的影响,在水温为(28.06±0.09)℃的条件下,给体质量为(0.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投喂每千克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B1(AFB1)为1600μg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常配合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饲喂8周后取样,测定AFB1及其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AFM1)在幼虾肝胰腺、肠道、肌肉中的残留量,以及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生化指标,并观察肝小管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幼虾持续8周摄入含高浓度AFB1的饲料时,肝胰腺中AFB1的残留量(2.11μg/kg)高于肠道残留量(0.11μg/kg),肌肉中未检测到残留量;同样,肝胰腺中AFM1的残留量(0.32μg/kg)高于肠道残留量(0.05μg/kg),肌肉中未检测到残留量;试验组幼虾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62.60 nmol/mg)显著高于对照组(21.38 nmol/mg)(P0.05),但两组血淋巴中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幼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6.25 U/mg)显著低于对照组(36.70 U/mg)(P0.05),但两组血淋巴中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幼虾肝胰腺中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幼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切片显微结构观察可见,幼虾肝胰腺细胞受到损伤,损伤规律为近消化道损伤严重,逐渐向肝胰腺边缘扩散,表现为肝胰腺细胞紧缩,出现空泡区,食道周围肝细胞消失,严重的仅残留肝小管,甚至肝小管消失。研究表明,长时间投喂含有高浓度AFB1的饲料,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肝胰腺受损且某些代谢生化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在肝胰腺和肠道有黄曲霉毒素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