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地老虎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试验条件下对小地老虎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小地老虎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全世代有效积温为577.51日度,在福州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2.
在试验条件下对小地老虎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小地老虎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全世代有效积温为577.51日度,在福州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小地老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地老虎在16℃、19℃、22℃、25℃、28℃、31℃和34℃ 7个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小地老虎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历期缩短;至31℃时,卵、幼虫和蛹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随着温度的升高,小地老虎的雌性比例在不断的下降.在低温和高温下,小地老虎的成虫寿命会缩短.存活率和产卵量会下降,说明高温和低温对小地老虎的生长极为不利.25℃左右是小地老虎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小地老虎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4℃,有效积温为620.64日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证实1994年棉铃虫完成了五个世代。越冬蛹羽化提前,与前年比较一代提前2-5d,二代提前6-7d,三代提前8-10d,四代提前13-15d。究其原因,4月份气温回升快,6-9月最适宜棉铃虫发育的日数是100d,超过常年30d,积温较常年高166.1℃,持续长时间的适温使棉铃虫历期缩短,2-4代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8-10d,三个世代累计幼虫期和蛹期与常年  相似文献   

5.
一代小地老虎卵、幼虫历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地老虎是棉、粮、蔬菜等农作物茁期的重要地下害虫。为正确开展预测预报,在糖醋诱蛾、性引诱剂观察成虫消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算幼虫孵化进度及幼虫发育进度.对确定防治适期及时指导防治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在田间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小地虎卯的孵化进度进行观察,并观察1~5龄幼虫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形态特征、各阶段生长发育历期和生活习性,将草地贪夜蛾卵放置在温度26℃、相对湿度40%、光周期16 L:8 D的培养箱中进行室内饲养.以幼嫩的玉米叶片喂养幼虫,将成虫放置在室内的养虫笼中用5%蜂蜜水喂养,观察记录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7.
美洲斑潜蝇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82,16.56,12.82,18.16℃;有效积温分别为33.43,32.47,115.95,39.50日度。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4个关系式。本资料可用于美洲斑潜蝇的发生期及世代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在15,17,21,25,29,33,35℃七种恒温下测定了二化螟各虫期的发育历期,并据此推算其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结果为:卵11.8℃和83.5日·度;1龄幼虫11.6℃和71.7日·度;2龄幼虫10.9℃和92.4日·度,3龄幼虫11.6℃和74.1日·度;4龄幼虫11.3℃和77.2日·度;5龄幼虫10.7℃和86.6日·度,6龄幼虫10.5℃和79.5日·度;全幼虫期9.8℃和567.6日·度;预蛹12.8℃和50.7日·度;蛹10.9℃和118.9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4.6℃和30.1日·度;全世代(雌)10.7℃和811.5日·度;利用Weibull函数拟合二化螟种群内幼虫个体间发育历期分布,当常态历期为x时,完成发育个体占总个体的比例F(x)可以下式表达: F(x)=1-Exp{-[(x-0.6546)/0.3795]~(3.8526)}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形态识别及发育历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是近年来河北省1种新的玉米苗期重要害虫。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和行为特点,进行了室内二点委夜蛾的人工饲养,并初步描述了其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总结了其室内条件下的发育历期,为该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产卵期、成虫期等方面阐述了昆虫不同地理种群发育历期的变异及其在进化中的适应意义,昆虫发育历期多数与纬度有关,一些与经度有关,有的与海拔高度有关。并对昆虫发育历期地理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昆虫发育历期地理变异研究提供参考,为有益昆虫的繁殖利用和有害昆虫的有效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648-1651
山西省忻定盆地的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为主。第1代幼虫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当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4月份的降水、气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趋向是在成虫始见期早、成虫量大、4月份降水量多、气温高的情况下,小地老虎发生的几率较大。将利于小地老虎发生的影响因子与其为害程度一一对应,把1 a中具备3个以上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重或大发生年,把具备2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中度发生年,把出现0~1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轻或轻度发生年,于5月上旬初即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发生趋势预报。在实际操作中,以4个因子为基础,结合耕作环境等全面考虑,还可进一步提高小地老虎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豫中南棉区,小地老虎一代低龄幼虫平均自然生存率为30.85%-39.13%左右,其为害棉苗的损失,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长,当每m^2有1头幼虫时,平均产量损失率达0.88%。此数值可作为该虫对棉苗为害的经济受害水平。在正常降水情况下,经济阈值为低龄幼虫2.5-3头/m^2;在无降水或雨后防治则为1头/m^2。  相似文献   

13.
用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对第一代小地老虎危害程度进行预测.模型的历史拟合100%合格,预留5 a试报也100%合格.  相似文献   

14.
10%二嗪磷颗粒剂防治小地老虎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10%二嗪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确定最佳剂量,进行了糯玉米地块防治小地老虎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二嗪磷颗粒剂对小地老虎的最佳用量为400~500 g/667 m2,药后7 d的防效达到89%左右,21 d时防效达到100%,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15.
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玉米田小地老虎和玉米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玉米田小地老虎,666.7m2用量6.7、5.0 g处理,保苗和防虫效果分别为89.78%、81.48%和87.23%、76.60%;防治玉米螟,666.7m2用量5.0、4.0 g处理,保苗和防虫效果分别为88.77%、77.01%和88.89%、80.00%,均优于常规对照处理效果或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用内吸杀虫剂处理棉籽毒杀小地老虎的效力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50%甲胺磷、50%久效磷及75%三九一一乳剂浸种和30%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都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毒杀力高低与棉苗生长期(出苗后天数)及虫龄有密切关系。经简单效应方差分析,各生长期和各龄虫的组合,其毒效差异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以出苗后5-15天的子叶期对1、 2、 3龄幼虫和16~26天的1~2片真叶对1、 2龄幼虫毒效最高;3~4片真叶期对2、 3、 4龄幼虫毒效差。对1龄幼虫残效期长达出苗后39天。  相似文献   

17.
小地老虎严重危害农业生产,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作物对小地老虎的杀虫效果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cry2Ab4和vip3Aa11是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中克隆到的两个杀虫基因。分别构建了pCS2Ab和pCSvip3A两种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NC89,并得到32株和35株阳性转基因植株。通过对其进行RT-PCR分析、Western杂交分子检测证实两种外源基因在烟草植株中可以正常表达。人工饲喂初龄小地老虎幼虫,对两种转基因植株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饲喂转基因叶片的小地老虎幼虫死亡率在82%以上,抗虫能力比对照显著提高,转vip3A植株抗虫效果优于转cry2Ab植株。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加州新小绥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35℃、RH 80%~85%条件下,研究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Amblyseius)californicus(Mcgregor)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代发育,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该螨能适应35℃的高温条件,雌性的发育历期最短仅为5.70d。平均产卵期和平均寿命均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缩短。25℃时,该螨的平均产卵量最大,达64.89粒.雌-1,净增殖率最高(48.252 5),且雌雄性比最大。1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低,分别为0.061 7和1.063 6,种群倍增时间最长(11.241 8d),3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0.303 4和1.354 4,种群倍增时间最短(2.284 9d),但净增殖率最低(18.461 1)。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马铃薯叶中茄尼醇含量与生育期及品种的关系,从7个品种马铃薯的叶片中提取茄尼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的茄尼醇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在现蕾前、盛花期、膨大期、收获期四个时期中,其茄尼醇含量在收获期为最高;不同品种马铃薯叶中茄尼醇含量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晋薯3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