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彝族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乡土植物和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彝族村落景观元素的特点,丰富了彝族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评价体系与评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初步权重,并运用综合数学模型分析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因素,形成独特的评价策略,并揭示了凉山彝族地区乡村景观特色的主导元素,旨在为凉山民族特色乡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选昌  高麟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02-16904,16932
阐述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指出乡土文化作为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大融合过程中逐渐被消解和淡化,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依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基垫,因此,强调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的功能性、文化性、生态性特点,指出校园作为知识和意识的集散地,对社会意识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对乡土文化起到传承与保护作用,因此校园景观的营造意义重大。以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突出其对乡土"物"的表现、"事"的表达、"意"的传达,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视角,结合文化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乡土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与保护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校园景观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校园景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思路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乡土景观特点及有机更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支持和保护我国乡土景观和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以乡土景观概念为支撑,在剖析少数民族景观历史变迁和元素表达的基础上,研究了少数民族乡土景观具有自发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指出在现代文化洪流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景观必须进行有机更新,并提出了有机更新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即整体保护下设计导则、立足当地原住民、传承文化境域的有机...  相似文献   

5.
乡土景观资源是乡村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融合体,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是发扬优秀乡土文化、“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从保护和利用视角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乡土景观构成与类型,采用田野调研、层次分析(AHP)等研究方法,从项目层、因素层及指标层3个层次构建了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对福建省龙海市松岭村进行乡土景观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项目层总评分排序为物质空间(1.621)>自然生态(0.864)>社会文化(0.827),说明松岭村乡土景观中物质空间所占权重远高于其他项目层,具有一定优越性;2)从指标层来看,总评分最高为传统文化传承性,其余依次为生活景观参与性、山水景观奇特性、古树名木独特性、建筑年代久远性和生活设施丰富度,说明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在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3)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乡土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松岭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闽南地区乡土景观资源研究提供较为合理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红河地区哈尼梯田的保护现状。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参照景观基因挖掘原则提取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将其分为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和农业生态文化三大类;并通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归纳和示例展示,提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与数字化结合保护建议,以有效推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为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瑜 《乡村科技》2019,(9):36-37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湖南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景观元素因遭受各类因素的影响而消失,部分乡土景观遭到了严重损坏,严重影响了乡村发展。因此,政府应将乡土景观元素划分为建设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乡土景观元素在湖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使地域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从景观基因图谱的视角对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口述生活史等研究方法将乡土景观基因分为物质类景观基因和非物质类景观基因2大类.运用景观基因法,对其主要景观基因进行分类解构和识别提取,分析延边朝鲜族传统乡土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从而构建乡土景观基因图谱.结果表明:延边朝...  相似文献   

9.
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以南侗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为研究定位,依据景观基因理论的核心原则及属性分类原理,构建侗族传统干栏民居景观基因认知与识别系统,精准提取其“主体”景观基因为“立面形态”;“附着”景观基因为“局部装饰”;“变异”景观基因为“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造材料”。旨在从景观基因视角明确识别、精准提取并赓续侗族传统干栏民居的特色构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补充其内容体系,以期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在新时代推进乡土特色文旅产业振兴以及对传统干栏民居景观基因保护与延续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被破坏并逐步消亡,村落原有的生态格局失衡。如何在建设的同时保持新农村的乡土特色,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非常重要。通过对滑县锦和新城社区的深入调查,探索乡土自然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河南今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被破坏并逐步消亡,村落原有的生态格局失衡。如何在建设的同时保持新农村的乡土特色,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非常重要。通过对滑县锦和新城社区的深入调查,探索乡土自然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河南今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雪  陈东田  赵鹏程  刘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991-2992,2995
在充分认识高校乡土景观基础上,分析了乡土景观在高校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景观设计的解析,探讨了在高校景观设计中,如何分析利用基地条件和提取、传承景观资源,塑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校园环境。最后从实践层面总结了乡土景观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的校园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乡村的发展与振兴已经不再单纯是经济建设,而是一个综合复杂工程。环境美化、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的改善都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美丽乡村中建设保护乡村自身的乡土文化特点,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景观出现,成为了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话题。围绕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与提炼,探索出乡土景观元素在乡村规划中价值与意义,以及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手法,从而我国的乡村的建设提供具有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胡秀萍 《农业考古》2012,(3):181-183
当前,在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成为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师应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的同时,展现对自然、对乡土的关爱,体现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使得乡村旅游和乡村原始风貌、文化景观的传承之间和谐共生,并达到有序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要素及景观特征,总结存在的问题:自然景观资源缺乏保护和利用、乡村产业景观功能单一、乡村产业综合效益不平衡、乡村景观缺乏管理维护,指出可从乡村水系、植被绿化、农田、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等路径提升乡村产业景观。进而提出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发展对策,包括保护原有自然景观,丰富乡村景观效果;优化农田种植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传承乡土文化,构建文化产业景观;提高公众参与,提升聚落空间景观。该研究为安徽淮河流域及其他地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受“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思想影响已出现诸多问题。同时,随着浙江省全面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为乡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对此,本文基于大花园建设视角提出全域花园建设与特色景观营造、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美学导向、内容主题创新与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场所营造与多元功能维系4个层面的再认识,并基于此认识提出建立基于全域视野下的植物景观保护、开发、利用体系,探索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与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引导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新态势3条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郊野公园是城市边缘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应用对于郊野公园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研究结合榆林市榆溪河郊野公园案例,以“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为目标,提出乡土景观资源在郊野公园中的保护、延续与再生应用策略,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现代城市人群游憩需求、展现地域乡土特色、促进周边区域发展、构建符合现代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许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53-5454,5465
论述了乡村旅游与乡土景观的关系及其价值,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土景观的危机表现,从而提出乡土景观的开发及保护途径,以期达到推进乡土景观规划研究,改善农村农民生活面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凉山彝族起源与迁徙历史演变入手开启对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的源、迁、种、法、器、礼、艺7个大部分的多层次和全方面的诠释与意蕴,以史鉴今探寻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深度内涵与丰富内容,以期对凉山彝区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价值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乡土景观保护研究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选取温州三垟湿地乡土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借鉴与运用景观破碎度分析研究方法对2012、2017年乡土景观的空间构成特征、空间构成变化、景观破碎度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环境更新与产业转型是引发乡土景观空间动态变化与景观破碎度时空演变的主因。(2)总体景观破碎度由0.006 3降至0.005 9,城乡绿地、现代建筑空间、现代公共空间、田地这4类斑块是主要驱动因素。(3)内核区域景观破碎度降低趋势比外环区域更显著,现代建筑空间、传统建筑空间、田地、水塘是内核区域景观破碎度降低的主要驱动因素,城乡绿地、现代建筑空间、现代公共空间、传统工业用地是外环区域景观破碎度降低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从营造良性社会基础、延续空间构成特征、监测空间构成变化、调控主要驱动因素4个方面,提出快速现代化与城市化背景下三垟湿地乡土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