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价值转换,江西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努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经济价值→民生福祉的良性循环,全省各地都因地制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井冈山市大陇镇案山村依托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民生福祉的绿色发展模式,极大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数字经济在生态资源赋能乡村共富中的促进作用,基于空间异质性,构建“生态资源-数字经济-乡村共富”的分析框架,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资源价值对乡村共富具有驱动作用。其中,森林资源、草原资源、自然保护区资源通过生态经济化促进城乡财富转移,而政府保护治理投资和污水再利用则保障乡村分享生态资源价值化红利的可持续性。2)数字经济对乡村共富具有驱动作用。主要来源于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生产、丰富产业发展模式、重构人力资本积累方式和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促进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缓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3)生态资源价值和数字经济的交互作用对乡村共富具有显著驱动作用。这主要源于数字经济赋能生态资源的产权界定过程,以及价值核算、开发建设、市场交易和利益分配等产权实施过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其真正变成生态产业,进而促进乡村共富。因此,从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构建生态资源监管、开发、交易平台以及促进数字经济赋能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等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农村绿色发展已成为基本原则和必然要求,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共同福祉。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村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基于新型城乡关系,从本质、过程和结果表现三个层面系统阐释农村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明确农村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理论依据,构建农村绿色发展路径设计框架。研究表明,农村绿色发展主要围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城乡关系协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土情结重塑的统一与升华展开;满足延续性、经济性、适宜性、协调性和可及性的基本要求;以农村四分空间和一对关系为基本路径,其中生态保育是根基、绿色生产是着力点、美好生活是落脚点、文化重塑是凝聚力、城乡融合是外推力。因此,为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提出摸清农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做好农村空间布局的过程管控,合理管控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空间的直接和间接挤压;形成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代表的他治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以乡土文化为纽带共同推进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客观地评估农村生态价值,探索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转化路径,推动将"绿色"真正转化为发展动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从生态环境污染、农业农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产业与市场接口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支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加强农业农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经营与服务机制、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以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丹红 《北京农业》2013,(18):227-228
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农业模式,也是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农业经济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生态环保要求的农产品,并大力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经济,让绿色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是对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康健  侯官响 《农业考古》2016,(1):105-110
徽州山多田少,林业资源丰富,山林经济是明清时期徽州民众生产生活赖以维系的生命线,实为当地的经济命脉。徽州山林经济改善了农作物种植结构,为百姓生活提供衣食来源;为徽商提供资金来源,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亦是徽州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徽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徽州族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徽州宗族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山林经济对明清徽州山区社会、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20,(17)
正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对人类探索自然,拯救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合理地保护、利用和发展药用植物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就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1建立药用植物基因库和种子库每一种药用植物资源的消失,给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诸多方面带来的损失是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是“两山”转化的重要试验区。海南省多个地市都在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取得积极成效。以海南(白沙)生态资源资产运行平台、三亚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为典型案例,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共性与特点,以及两者在生态产品价值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点。研究发现,要想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调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9.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为了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划出歙县一区域做徽州区,所以徽州区是唯一的徽州域名的传承地。徽州区境内保存着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古建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10.
在越来越注重绿色发展的今天,面对资源与环境的取舍,浙江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也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河网水系发达,土地类型丰富,拥有良好的“山、水、文化、田园”四大资源基底。凭借“半岛陆路旱码头”的区位优势,莱阳市正在加快绿色发展。在总结莱阳市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生态保护、重塑“绿水青山”,拓宽转化通道、焕活“金山银山”,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惠民富民及探索长效机制、保障成果转化等优化策略,以期促进莱阳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11-113
目前海南省的5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基本都位于中部山区及周边地带,而这里又是全岛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中部山区盛产特种茶叶,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之具备了开发茶产业的天然条件,因而可以探索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的新路径,最终走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 2007 年 7 月 1 日起, 我国调整了 2, 831 项商品退税政策, 约占海关税则中商品总数的 37%。黄山市出口产品中资源加工及生态、农林等产品占了很大比重, 主要依靠价格竞争, 调整能力有限。出口退税政策的变更, 对黄山市的出口贸易形成一定的影响。应摒弃“重商主义”那种出口是财富源泉的思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突出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 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升级, 推进黄山市出口贸易整体上台阶。  相似文献   

14.
诸暨市山下湖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深挖乡村特色资源,遵照“一心引领、一线串联、五区联动、多点辐射”理念,对三等田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绿色农田,探索“高标准农田+”新模式,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构建“5G绿色农田”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智治”水平。建设绿色农田打造美丽田园示范区、农旅发展先行区、土壤改良示范区、绿色防控示范区和生态灌溉示范区,极大促进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野好丰景。  相似文献   

15.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市场优势,我省林下经济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山西省林下经济的发展背景做出分析,并对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21年乐业县被确定为广西绿色发展与改革试点县,全面探索实施绿色发展,促进县域发展高质量转型。本文在基层实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乐业县绿色发展与改革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乐业县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思路,探索由政府主导,内环“绿色循环农业+康养旅游+低碳能源产业”、外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监管”的乐业县绿色发展与改革的集成模式,以系统优化、集成思维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与堵点,推动改革综合措施有效落地,最大程度提升改革整体效应,以“生态+”为抓手,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就发展对策而言,本文提出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政府综合管理职能、优化创新人才结构、保障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提高绿色转型升级质量、大力建设绿色工业项目、发展清洁能源、拓宽绿色产业发展渠道、建立“政社企民”共同参与的大格局等建议,并对未来县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转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实使然。实践表明,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生态环境工作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森林“四库”以生态发展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民生观以及生态文明观为核心,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同中国传统朴素自然观的内在契合,是在赓续百年林业生态建设实践探索基础上生成的,多维度揭示了森林同水资源、物质财富、粮食、碳汇之间的内在联系。新阶段,要高质量实现森林“四库”价值,应以史为鉴,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发展“战略思维”,坚守“底线思维”,秉持“系统思维”,遵循“辩证思维”,合力绘就一幅“中国之治”的现代化绿色新图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态产品概念内涵予以要素化界定,并对陇南地区生态产品开展经济表征研究,分析认为,当地生态产品只有农、林业及其副产品的生产产值在甘肃省内暂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他类型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受生态资源总储量及相关保护政策而发展受限。当地生态产品经济效益今后的转化路径应基于政府、市场、社会3种力量的共同协作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索"康养+"模式下的五感农田,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 ,利用农田生态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与医学、养生学融合,构建自然、生态、绿色、休闲的康养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林业大县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是驰誉海内外的中国红茶之乡,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88.64%,居全省第一位,全县木材蓄积量达1175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二位。祁门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更是都市人养生的最佳福地,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之称。为了让生态资源锦上添花造福子孙后代,祁门盘活山区生态资源,以农作物秸秆、食用菌废弃菌棒、油茶籽壳、板材加工锯渣边角料、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废弃排泄物为原料,推进生态循环综合利用转化,产业蓄势待发,效益显著,探索出了一条掘金生态循环,发力新动能的"祁门模式",显著遏制了面源污染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