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库区涪陵沿岸农业比较发达,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复种指数高,农田农事活动频繁,坡耕地面积大,森林植被较少,水土流失重,泥砂直接流入长江、乌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进耕作模式,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达到库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丰收的目的,确保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涪陵沿岸农业比较发达,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复种指数高,农田农事活动频繁,坡耕地面积大,森林植被较少,水土流失重,泥砂直接流入长、乌两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必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进耕作模式,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达到库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丰收的目的,确保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战略》,是《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研究》的第一子课题。此课题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战略学为理论指导。以三峡库区区情和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为依据,系统论证了三峡库区移民开发与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等,重点论证了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的战略途径。此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的经济开发与移民开发战略规划的制定及其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可行的措施,必书对国家三峡库区移民领导机关和库区各县(市)政府起到应有的咨询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进入、库区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形成及新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从中央的重视与积极调控、援助单位的大局意识、援建项目的双赢与多赢、对口支援拉动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总结.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重新明确库区工作的重心,增强机遇意识与服务意识,以市场和发展重心为引导,强化结构优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是我国一项意义重大的水利工程,而对三峡库区内的经济发展状态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明确国家政策和库区人民共同努力的作用,也对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这篇文章以库区内丰都县为例,通过文献查找,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丰都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避免库区的贫困化,进而从经济地理维度来探寻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找到科学决策的支撑点。采用地统计分析工具GEODA95i、ARGIS9.3,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22个区县2004—2012年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总体和局部的空间布局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总体空间布局。在东西方向上,农业GDP增加值的拟合值呈现的倒U型,即中部农业发展水平高,东部农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在南北方向上,三峡库区北部的农业发展水平略高于南部。2)三峡库区局部空间布局。三峡库区高高集聚类型的区域主要位于三峡库区的中部,低低集聚类型的区域主要位于重庆主城的九龙坡区、沙坪坝等区域。低高区域与高低区域大部分分布在库区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水位最高已达170 m以上,库区水流速度减缓,自净化能力下降,环境污染压力加重。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来源途径、污染现状及其时空动态机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在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芦苇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预测了芦苇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可防止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渗漏液污染和藻类爆发等问题。同时,合理利用芦苇资源还可增加库区人们的经济收入,加快库区农村的经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龙 《特产研究》2005,27(2):45-49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大量资料,并根据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运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分析了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药材生产基地、实施划片轮休禁采制度、发展生态中药农业、实施中药材GAP、应用生物技术、建立中药数据库、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等途径对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三峡库区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已成为改善、恢复与重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长江三峡库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的主要途径为:全方位培育保护和发展利用多功能防护林,合理安排树种配置和林种结构;封山育林与培育改造相结合;植树造林与定向培育相结合;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建立健全多功能防护林营建监督管理措施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克美 《农业与技术》2008,28(1):146-149
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库区作为长江黄金旅游线的一个重要结点和新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具有突出的优势,经过多方面培育,可以成为库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长期以来,三峡库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其落后的旅游产值极不相称.本文哪在对三峡库区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旅游发展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滩坑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库区建设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同时借鉴国内外库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与经验,提出了高效生态林果药业、休闲农业和高效生态渔业等三类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供不同区域或农户选择,确保库区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和农户收入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若干保障政策措施以有效促进库区进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了三峡库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和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并以秭归县农业产业变化状况为例,构建了以蔬菜、柑橘、生猪、沼气等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出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沟通信用、风险共担等稳定机制,保证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失地移民基本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现阶段三峡库区农村失地移民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失地移民的就业问题,提出用生态补偿的方式为库区筹措资金,构建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三峡库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2年到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三峡库区的就业结构偏差问题,发现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呈扩大趋势,已严重影响了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并使库区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从制度、政策和人口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就业结构偏差大的原因。从优化库区城镇体系、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城镇发展体制和资金瓶颈等方面,提出了加速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桑园生态建设重点在于稳定蚕桑产业,增加农户收益。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三峡库区桑园间作草菇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寻求经济价值较高的三峡库区优质桑园复合利用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桑园间作草菇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库区桑园为草菇生长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使其与桑树生长形成互利共生的充分性以及库区桑园借助草菇消纳农业废弃物,减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桑生长,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罗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75-11277
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现状:一是生态库区的定位与发展存在矛盾;二是采取市场选择、政府引导的开发性移民模式;三是移民后期扶持任务艰巨;四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环境治理。其次.概括和梳理得到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可采取的路径:一是扶持移民安稳致富;二是支持库区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四是加大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最后,从财政政策视角提出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生态移民搬迁及移民安稳致富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促进移民就业的财税政策措施、为移民提供社会保障的财税政策措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追加后续投资解决迁建遗留的问题四大措施;二是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发挥产业基金的产业造血功能与优化库区产业结构、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引导资金投向三峡库区、增强地方财力的财税政策措施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磷污染现状、来源及控制对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61-1164
分析了近几年三峡库区总磷水平和磷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总磷已经成为三峡库区水质的限制因子之一,库区的次级河流磷污染较三江干流严重;进一步分析了三峡库区磷的来源,表明其主要来源于背景入流,其次是库区范围的面源污染;针对磷的来源,提出了磷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三峡库区湿地为研究区,距离库区0 km(近库区带),6 km(湖滨带),12 km(过渡带),18 km(绿洲带),研究三峡库区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11科23种),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湖滨带、绿洲带和近库区带表现为单优群落,而过渡带倾向于共优群落。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过渡带湖滨带近库区带绿洲带,其中过渡带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绿洲带湖滨带近库区带过渡带,Mclntosh指数大致表现为:近库区带湖滨带绿洲带过渡带。土壤土壤养分随着库区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和pH值呈减少趋势;不同生境下植物β多样性特征为近库区带到湖滨带、湖滨带到过渡带3种生境间Cody指数变大,其中近库区带到湖滨带生境间Cody指数变最大。总的来说,三峡库区湿地植物多样性主要受到土壤养分影响,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促进了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土壤盐分含量抑制了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何跃  凌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2):164-167,175
对三峡库区实地调研表明,由于三峡库区旅游管理不完善,特别是危机管理不健全,导致旅游景观减少、旅游生态恶化、旅游开发管理混乱等旅游危机现象发生。并提出加强对库区旅游管理的统筹规划、推进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实施进攻型旅游危机处理战略和逐步建立旅游危机应对机制的4项应对三峡库区旅游危机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