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耦合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2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度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走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2.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而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是其基础性要素,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发展失调的原因,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6.
选取包括非农业人口比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等在内的10个指标,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采用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计算得到陕西省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及2014年度陕西省各市(区)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土地城镇化指数大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发展水平由最初的失调阶段在经历了调和阶段后,增加到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维度看,陕西省11个市(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协调发展阶段差距大、协调发展类型区域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滞后型明显。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3年陕西省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发展到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度由"基本协调"转变为"较协调"。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数变异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07~2016年黄冈市"土地—人口—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较大,其中,2007~2009年人口城镇化占主导地位,2010~2011年经济城镇化占主体地位,2010~2011年土地城镇化占主体地位;黄冈市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度由失调阶段(2007~2010年)转化为逐步协调阶段(2011~2016年)。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从抑制城镇土地过度扩张角度采取措施,促使土地市场的有序竞争;培养出高素质技术人员来服务城市建设,并兴建基础设施吸引外资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测算结果,考察三者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地城镇化主要依赖土地、人口、固定资产等要素投入驱动;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产业承接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等措施驱动;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三者发展趋势基本同步,趋于良好协调发展,但城市差异呈扩大趋势;2019年16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显著。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影响,同时,协调发展度受国家政策与城市间不平衡发展影响,可通过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巩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等措施切实推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15个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8—2017年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两者指数水平都较低;第二阶段,2011—2014年两者指数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第三阶段,2015—2017年两者指数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且两者的耦合度从极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在某方面来讲存在失调状况,但是随着两者的调节,逐渐趋向于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失调的原因,指出两者关系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外在制度与内在基础的共同作用,并据此提出协调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土地结构和土地利用投入产出4个方面,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协调发展模型为研究方法,对抚州市2007—2016年人口与土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呈重度失调向中度协调发展趋势;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状态由重度失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向初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阶段转变;抚州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速度相对一致,但人口城镇化速度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探究了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市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城镇化高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度慢;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度差异大:南宁最高,其次是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最低。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土地城镇化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迅猛发展。土地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起到了基础与支撑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对于改善环境也是具备重要意义的。土地城镇化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本次论文中,将对土地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推动土地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东考察时表示,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对中央工作部署,要准确领会政策要点和要领。不能随意解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之一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党中央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重庆市各县域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回归分析得出,县域经济发展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重庆市近半数就业人口仍以农业为生;县域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较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推进重庆市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加快重庆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伴随着经济社会升级与转型,中国步入高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阶段,不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发生了变化,而且土地城镇化速度也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两者之间失衡和不协调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以位于鄱阳湖滨湖区与长江岸带的湖口县为研究区,探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迁移规律.[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研究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特征以及迁移规律.[结果](1)湖口县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总体呈现东北-西南方向递减趋势,而土地城镇化总体呈现西-东方向递减趋势;(2)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北部良好均衡型-中部初级均衡型-西南部严重失衡型或中度失衡型的演变规律;(3)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为西北中度协调-东北勉强协调-西南轻度失调的趋势;(4)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南-东北方向,2009—2012年耦合协调度质心向东北偏移了353.22 m,而2012—2016年向西北偏移了45.42 m.[结论]当前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土地城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发展,但二者在空间上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为进一步有序协调两者关系,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现二者和谐发展.尤其湖口县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沿线,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土地城镇化对于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重庆市2009年、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功能区、区(县)、乡(镇)3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从土地城镇化水平及变异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方差分解等方面分析了3级尺度土地城镇化水平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城镇化格局特征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表现为大尺度空间格局稳定性强、变化幅度小、变化类型少,小尺度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变化幅度大、变化类型多的特点;尺度较小的行政单元土地城镇化格局受到上级行政单元土地城镇化总体格局的限制,并表现出局部的点状、带状分布特点;区(县)级尺度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不均衡度贡献份额最大,功能区级尺度次之,乡(镇)级尺度最小;不同尺度,土地城镇化格局成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区(县)土地城镇化格局受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乡(镇)土地城镇化格局受地形条件、区位条件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2015年省级层面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可分为引致用地需求、土地城镇化扩张和土地财政再扩充3个阶段;2)实证分析显示,土地财政和土地城镇化存在相互促进的统计学关系,土地城镇化进程在短期内会引起土地财政的逐渐增加,而土地财政对于土地城镇化有长期的持续性正向影响,分别与理论分析中的3个阶段相匹配;3)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均显示土地城镇化对土地财政冲击的响应较为灵敏和强烈,说明土地财政显著影响了我国的土地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财税制度改革,严格把控城市拓展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中国198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率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追赶效应明显,其中,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和教育城镇化提升的首发动力,同时也与该区域耦合协调度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