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斌 《湖南农业》2012,(11):17-18
(续2012年第10期17页)四、赤眼蜂放养技术1.主要作用稻田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赤眼蜂成虫在某些害虫卵内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取食害虫卵内的营养物,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而杀死害虫。几天后,卵寄生蜂化蛹,不久变为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飞出再寻找新的寄主,从而达到以蜂治虫,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目前在水稻上应用比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致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易于繁殖,便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害,其是植物保护中的一支天然劲旅,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赤眼蜂的繁殖计划,满足林间放蜂需要,本文对赤眼蜂的冬季、夏季(春秋季)积累与保存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赤眼蜂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植保无人机投放螟黄赤眼蜂技术替代了田间人工释放工作,快捷方便、省时省力,节本增收。为探讨无人机田间投放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害效果,开展了本田间投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放蜂区的平均虫卵寄生率比自然寄生率提高72.78个百分点;相对农户化防对照区,放蜂区的平均虫卵寄生率可提高42.98个百分点,平均卷叶率下降1.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使其不能孵化。本文介绍了赤眼蜂林间释放技术,通过虫情调查,摸清林间害虫的产卵时期、卵发育期和数量等情况,适时适量地将蜂释放到林间,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消灭害虫、保证林木健康稳定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稻田周围植物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稻田周围杂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的种类。通过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发生动态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种类大都与水稻相同,稻苞虫卵量尤多。是繁殖赤眼蜂的良好场所。赤眼蜂种群数量随寄主卵量而变化,其高峰期基本上与稻苞虫卵量一致或相差几天。7月初、10月和11月份赤眼蜂种群数量较多。还调查了稻田周围柑桔、白玉兰、香蕉和荸荠上部分鳞翅目害虫卵寄生蜂种类。这些害虫的卵上存在着与稻田相同的卵寄生蜂—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ngrammaconfusum。不同生境香蕉弄蝶卵寄生蜂种类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6.
邹辉 《农技服务》2003,(12):26-27
<正>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它生防制剂控制蔬菜病虫害,可以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生物防治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以虫治虫 1、用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 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  相似文献   

7.
以虫治虫1.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每亩每次放蜂1万头,每隔5至7天放1次,连续放蜂3至4次,寄生率80%左右。2.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此虫寄生在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寄生后,害虫体发黑、死亡。当番茄每株有白粉虱0.5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黑龙江省白菜田赤眼蜂资源基础资料零散不详实、资源鉴定及物种编目领域薄弱等问题,通过采集自然栖息地白菜田害虫卵,利用米蛾卵卡诱集及田间扫网采集3种方式,对白菜田寄生蜂资源进行采集,明确不同采集方式所采集的寄生蜂种名、拉丁名、采集时间及科、亚科或属等分类地位。同时,利用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形态学特征对4种具有代表性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 Pang et Chen)、暗黑赤眼蜂(T.pintoi Voegelé)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Ashmead)对触角、胸腹部、翅及雄性个体外生殖器的形态进行鉴定,完善我省蔬菜害虫天敌赤眼蜂的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大规模发掘优势天敌昆虫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导弹’可是个好东西,抑制住虫害没问题,绿色防控的办法在我们这里已经慢慢深入人心了。"葛桂林向记者介绍的这款"导弹武器"就是赤眼蜂,它通过将卵产于害虫卵中来杀灭害虫。葛桂林是湖北省赤壁市茶庵岭镇十二连茶场负责人,这个茶场的绿色防控武器,除了赤眼蜂外,还有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粘虫黄板、百米生物杀虫平台、白僵菌、Bt等生物药和器具。"这些武器共同构成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82—1984年在林内用185000粒柞蚕(Anthcraea Pernyi)卵的招引和以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卵中的分离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松林内形不成优势种群。落叶松毛虫卵不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主要寄主,只是补充寄主。黑龙江省林区的气象因子不能满足松毛虫赤眼蜂大量繁殖的条件。所以人工施放赤眼蜂是落叶松毛虫卵寄生率低(0—19.7%)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2年的调查,明确了浙东稻区本土水稻赤眼蜂的种群类型和田间自然寄生率,并构建了基于CYTB基因序列的种群系统发育树,开展稻螟赤眼蜂的田间释放应用控害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本地稻螟赤眼蜂种群控害效果要明显优于吉林引进种群的控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荔枝蛀蒂虫的生物防治应用技术问题,在室温27(±3)℃条件下,用10种供试的赤眼蜂种类(或种群)对荔枝蛀蒂虫卵寄生能力进行筛选试验结果发现,仅小灰蝶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 2种可寄生荔枝蛀蒂虫卵前者为中国新纪录种,其寄生率较高,达到49.89%这一突破为利用该蜂种进行荔枝蛀带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性,但2种赤眼蜂均不能在荔枝蛀带虫的卵内羽化出蜂进一步的研究将探索小灰蝶分索赤眼蜂不能羽化出蜂的原因并对其进行驯化改良,期望培育能持续自然控制荔枝蛀蒂虫的小灰蝶分索赤眼蜂新种群.  相似文献   

13.
赤眼蜂是一种很小的卵寄生蜂,在棉田将卵产于棉铃虫卵内,吸收其营养完成自己的发育,从而杀死棉铃虫卵.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是一项省工、省时、成本低、易操作、无污染、效果好的生物防治技术.将棉铃虫控制在卵期杀死,是该项技术的创新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以玉米螟的卵液为养料,并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在玉米螟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幼虫在玉米螟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  相似文献   

15.
<正>赤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0.5毫米,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有些种类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率达10%以上。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16.
一、种蜂当前我们采用的蜂种是松毛虫赤眼蜂,它的野生蜂种多寄生在松毛虫、玉米螟等一些鳞翅昆虫卵内,经人工采集、转主、扩繁后施放到田间防治玉米螟。在此过程中,由于改变了赤眼蜂生态环境,长时间利用单一寄主多代扩繁,以及技术环节掌握不当等原因,很容易出现蜂体弱,蜂种退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湖北省9种赤眼蜂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分布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9种赤眼蜂可寄生在21科25属25种植物的虫卵上,根据25种植物的生态特点,可划为农田型、沼泽型、林间型和广布型四类。属于农田型有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林间型有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和风蝶赤眼蜂(T.seticini),沼泽型有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广布型有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上(T.dendrolimi)、毒蛾赤眼峰(T.ivelae)和粘虫赤眼蜂(T.1eucaniae)。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是玉米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常年造成产量损失约20%。在玉米穗期,由于植株高大、密植,喷洒农药或采用其它措施很难取得好的防治效果。通过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能取得明显的控害效果,且方法简便,持续控害效果好。现将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和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为玉米螟赤眼蜂饲养技术的优化改良及其田间释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对不同寄主密度下单头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产雌数、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数、产卵数及产雌数不会随着接卵量的增加而同等倍数的增长,寄主密度阈值为90粒/管;单卵出蜂数随着寄主密度增大而减少,当玉米螟赤眼蜂与接卵量之比为1∶160时可减少过寄生现象产生;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出蜂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寄主密度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产卵及出蜂情况,在进行玉米螟赤眼蜂室内繁育及田间控害操作时需要特别留意寄主密度的选择,以增强其寄生及繁衍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巢湖市单季籼杂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采取健身栽培、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人工释放赤眼蜂、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以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组合)来达到护益控害、促进水稻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