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流行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对水稻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情况进行了概述,从拮抗微生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制剂3个方面对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稻曲病生物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稻曲病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危害较大.本文对引起水稻稻曲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规律和水稻稻曲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稻曲病成为怀宁县双季晚稻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了水稻稻曲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大量的菌源存在、品种抗性差、气候因素、栽培因素以及重视不够;针对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炯光 《吉林农业》2011,(4):114-114
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病害症状和威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及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稻曲病发病症状和病原,分析了其流行特点,提出了农业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曲病,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因其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称丰收果,属真菌病害。此病在我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通常在晚稻上发生,尤以糯稻为多。随着一些矮秆紧凑型水稻品种的推广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此病发生愈来愈突出。病穗空瘪粒显著增加,发病后一般可减产5-10%。此病对产量损失是次要的,严重的是病原菌有毒,孢子污染稻谷,降低稻米品质。此外,用混有稻曲病粒的稻谷饲养家禽,可引起家禽慢性中毒,造成内脏病变,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又称青粉病,是由子囊菌绿菌核属引起,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入水稻花器,深入胚乳中迅速生长而形成孢子座(稻曲)。发病因素主要是感病水稻品种在破口期至齐穗期间,恰遇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重天气,生长过嫩、偏迟的稻株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水稻稻曲病危害损失情况及发生规律,重点探讨了稻曲病的药剂防治适期、防治药剂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病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稻曲病的症状识别入手,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及当地近年来重发生原因,提出了稻曲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水稻稻曲病的症状识别入手,分析了稻曲病的病症、发病规律与发病因素,提出了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明武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38-138,142
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和特点,分析了其流行因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京市六合区水稻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治策略,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水稻稻曲病的症状识别入手,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规律与发病影响因素,提出了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水稻品种更换、氮肥用量的提高及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水稻稻曲病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中后期的主要病害,现将其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为了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稻曲病的危害和蔓延确保水稻高产、优质。而立枯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及土壤偏碱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立枯病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一旦发病很难防治,故在防治上应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胡斌 《中国农资》2011,(26):24-24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发生逐年加重。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产量下降。出米率、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在我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因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可减产5--10%左右。但是该病的病源菌含有色毒素,降低了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