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宜喀什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2017年在巴楚县色力布亚镇15村,引进7个饲料玉米品种进行了试种及筛选,其中春播玉米品种新玉13号、kws5383、奥玉青贮玉米、新沃1号,夏播玉米品种郑丹958、KWS3564、KWS4574。通过品比试验进行物候期观察,并对其高度、产量、茎重、棒子重进行测定。[结果]4个供试春播玉米品种中有3个品种适宜在喀什种植,其中玉米品种kws5383、新沃1号适应性强,表现最好;3个供试夏播玉米品种中有2个品种适宜在喀什种植,其中玉米品种KWS3564、KWS4574适应性强,表现最好。[结论]kws5383、新沃1号、KWS3564和KWS4574可作为喀什地区乃至新疆南疆各地区春播及夏播大面积推广的青贮饲料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机收质量、籽粒脱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江中游两熟制玉米机械化收获配套种植模式及农艺措施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在长江中游(湖北省荆门市)选用3个当地的主栽玉米品种[登海618(DH618)、迪卡653(DK653)和豫单9953(YD9953)],设春播和夏播2个播种季,于生理成熟期(T1)、生理成熟后7 d(T2)及生理成熟后14 d(T3)分期进行籽粒机械收获,比较分析春播与夏播玉米的产量、籽粒脱水动态、机收质量及其对延迟收获的响应差异,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机收籽粒破碎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及籽粒脱水与吐丝后活动积温(GDD≥10℃)的关系。【结果】春播与夏播玉米生长期间气象条件差异明显,春播玉米较夏播玉米生育期长、干物质积累多,3个品种的春播产量显著高于夏播产量(P<0.05,下同),平均提高64.6%。春播与夏播玉米的机收含杂率均低于3.00%,但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偏高,是影响机收质量的主要原因。春播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15.7%~35.5%)高于夏播玉米(14.6%~21.5%),且均随收获期延迟而明显下降。春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随籽粒含水量的增加而呈直线升高趋势(R2=0.543,P=0.024),夏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与籽粒含水量则呈二次曲线关系(R2=0.509,P=0.118)。春播玉米的籽粒体积(0.27~0.36 cm3/粒)明显大于夏播玉米(0.19~0.32 cm3/粒),玉米籽粒体积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存在显著的负二次曲线关系(R2=0.452,P=0.009)。春播与夏播玉米的籽粒含水量与GDD≥10℃呈显著的Logistic曲线关系,不同播种季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对GDD≥10℃的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籽粒水分下降至相同水平时,春播玉米所需的GDD≥10℃均高于夏播玉米。【结论】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生长及收获期间的气象条件差异导致其机收产量、机收质量及籽粒脱水过程存在明显差异。与夏播玉米相比,春播玉米生育期更长,生物产量较高,机收籽粒破碎率较低,但二者的机收损失率相当。在长江中游延迟收获对夏播玉米机收质量影响不明显,但延迟7 d收获可有效降低春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机收损失率。  相似文献   

3.
1.试验目的 北京市现有夏播主栽玉米品种唐抗5、唐玉10已有十多年的种植年限,品种老化,平均产量较低.本试验引进18个夏播品种(组合),以筛选出产量较高的替代品种,提高北京市夏播玉米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 北京市现有夏播主栽玉米品种唐抗5、唐玉10已有十多年的种植年限,品种老化,平均产量较低。本试验引进18个夏播品种(组合),以筛选出产量较高的替代品种,提高北京市夏播玉米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在北京地区夏播种植的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选用10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成13和禾田青贮16的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在参试品种最高,分别为每亩5 207 kg和1 751 kg,比农大108分别增加12.2%和11.4%。进一步比较各品种全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农研青贮2号和连成13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通过综合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和植株性状得出,禾田青贮16、连成13和农研青贮2号青贮玉米品种,适宜在北京地区夏播种植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山西玉米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山西省不同地域的热量资源,≥10℃年积温、无霜期,生产条件,不同玉米品种对生态环境的反应,以及各地对玉米品种的利用状况等,在普查的基础上,参照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以乡镇为单位,将山西全省玉米种植生态区划分为:春播中晚熟区、春播中早熟区、春播早熟区、春播特早熟区、夏播早熟区和夏播中熟区等六个大的种植生态区。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全省各地区玉米种植生态区分布呈多样性,一县多个生态区的县占到68.4%,各生态区玉米生产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生态区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郑单958在农业部2012年在黄淮海地区推荐的夏播玉米10大主导品种中位居首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00009,后通过华北、东北及新疆等十余个省市区的品种审定和审批,天津市2005年通过品种审批,编号为津准引玉2005003.郑单958为国家授权品种,授权号为CNA20000053.5. 郑单958在天津市以夏播为主,南部地区采用晚春播,是种植多年的玉米主栽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列为2012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  相似文献   

8.
蓝田县夏播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8万亩,主要种植郑单958,搭配种植蠡玉16、先玉335等品种,但种植密度较低,一直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当地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蓝田县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从而提高当地玉米产量是一项投资小、收益明显的增产措施.为了研究蓝田县夏播玉米最适密度,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作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作为参试品种在当地夏播种植密度一般以4350株/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向农民推荐适宜的夏播专用青贮玉米品种,试验选用9个北京市审定的春播青贮玉米品种,以农大108为对照,在夏播生产条件下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除北农青贮208和怀研青贮6号减产显著外,其他品种增减产不显著。农大108可以作为北京夏播青贮主栽品种推广。三元青贮2号、北农青贮303、京科青贮516可以作为搭配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周年平均温度及降水时间分布,确定了一年两茬种植模式下两茬适宜的播种及收获时期为:春播青贮玉米3月22日至4月6日覆膜播种,春播收获及夏播时间为7月4日至7月14日,夏播青贮玉米收获期为10月6日左右;选用先单23等8个青贮玉米品种,比较各品种从播种到乳熟后期的生育天数、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筛选出适宜天津市一年两茬种植模式下的春夏播青贮玉米品种及品种组合。结果表明:先单23、豫青贮23、中单青贮29、北农青贮3740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适中,适宜天津市一年两茬青贮种植。春播品种先单23+夏播品种中单青贮29组合周年产量最高,可达8 326.8 kg·(667 m~2)~(-1),较对照春播品种极峰30+夏播品种京科301组合周年产量增加2 089.8 kg·(667 m~2)~(-1),增产33.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年来河北省或国家审定的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根据各参试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重点汇总分析生育期、密度、产量、比对照增减产幅度、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等主要性状试验数据,按照高产、早熟、抗倒、耐密的筛选顺序,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作为河北省的主要推介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乾育303PP和德科766这2个春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春播区推广种植;希普18、蠡单20、京科999、裕丰801、乾育27和秋乐618这6个夏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夏播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当地3个不同类型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种不同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共9个处理,3次重复,观察记录其农艺性状并测定产量。[结果]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均以单行双株种植模式最佳;平展型品种正大999单行单株种植的产量最高,单行双株种植的产量次之;半紧凑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单行双株种植模式的产量最高。[结论]平展型玉米品种适合于单行单株或单行双株种植;半紧凑型品种和肾凑型品种适合于单行双株种植。结合生产实际考虑,建议在轻简栽培中,玉米采用单行双株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确定玉米(Zea mays L.)品种在沧州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方法]对13个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平玉8号、承玉23、大玉3号、中单909、张玉1355、蠡玉18产量表现较好,各产量性状优良,其中承玉23、张玉1355、蠡玉18生育期较长,适合沧州地区春播大面积示范推广,平玉8号、大玉3号、中单909生育期较短适合沧州地区夏播大面积示范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沧州地区推广优良的玉米品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单倍体在春夏不同播期条件下的自然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Zea mays L.)单倍体在春夏不同播期条件下的自然加倍效果,为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个不同材料来源的玉米杂交组合178/137、郑58/7319、8102/6213、478/6231、7922/T138、5312/4122作为母本材料,散粉期用单倍体诱导系高诱一号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成熟收获后根据籽粒标记挑选出准单倍体籽粒。将得到的各个材料的准单倍体籽粒分别于2011年5月2日(春播)和6月15日(夏播)种植在试验基地,观察测定其散粉率、育性自然恢复率和结实株率等。[结果]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在春夏不同播期条件处理下自然加倍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显花散粉率最高为57.72%,最低为5.83%,平均为31.81%;自交结实率最高为6.8%,最低为3.3%,平均为5.1%。不同材料来源的玉米单倍体夏播和春播的显花散粉率平均分别为34.24%、29.37%,夏播比春播高4.87%;自交结实率夏播明显高于春播。[结论]夏播更利于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以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水平。[结果]各处理产量在8 059.35~17 292.00kg/hm2。其中处理10最高,为17 292.00 kg/hm2,处理1最低,为8 059.35 kg/hm2。处理10显著高于处理1、2、3、4、5、8等6个处理,处理4、3、2和1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0与处理6、7、9、瑏瑡、瑏瑢等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为了节本增效建议生产上采用处理6(9.0万株/hm2)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筛选更为适宜新疆的孜然芹引进品种.[方法]以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In - 10(印度)和M- 10(摩洛哥)为材料,分别进行冬播和春播,采用生物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孜然芹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性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从物候学性状来看,两个不同品种之间,冬播孜然芹出苗、分枝、开花以及果实成熟的时间明显早于春播,春播两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大.两个相同品种之间,春播表现均优于冬播.从产量性状来看,印度孜然芹的产量高于摩洛哥孜然芹.[结论]印度孜然芹In - 10的生育期短,产量性状好,较适宜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筛选出更适合北京地区高温季节种植的结球生菜品种,对5个新品种及一个主栽品种进行了栽培品比.[方法]在定植后第60 d对6个品种生菜的产量、形态及抗性进行测定,测定数据应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参试的5个生菜新品种中拳王抗抽薹抗烧心烧边的表现最好,产量可达到5.6万kg/hm2,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安徽省鲜食玉米大田生育期,精准调控采收上市时间。[方法]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的3个点开展各播期及不同品种试验。[结果]鲜食玉米春播的生育期比夏播长5~9 d;春播时,凤阳点(沿淮淮北生态区)的大田生育期比长丰点(江淮丘陵生态区)和石台点(沿江江南生态区)分别延长2、8 d;夏播时,凤阳点的大田生育期比长丰点和石台点分别延长5、12 d。不同播期试验表明,春播阶段,随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缩短,5月1日播种的处理比4月1日的处理生育期缩短3 d;夏播阶段,随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延长,8月1日播种的处理比7月1日的处理生育期延长14 d。安徽省引进的北方品种较南方品种表现为早熟,在夏播时,美玉9号比垦粘1号生育期延长19 d。[结论]随着生态区的北移,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延长;春播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夏播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延长;种质资源不同,其生育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对宁夏引黄灌区主栽的6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产量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先玉335、正大12、宁玉524、LB-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东单60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且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综观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差异可以看出,宁夏引黄灌区主栽的6个玉米品种产量范围为14 553.00~19 181.10kg/hm2,LB-5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较其他品种的产量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合河南鹤壁市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方法]对豫单606、金赛38等12个玉米品种(含对照郑单958)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豫单606、玉迪216、美豫5号、金赛38产量表现较好、性状优良,适合鹤壁地区夏播大面积种植.[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为鹤壁地区推广优良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