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得益者,而农村则陷入贫困落后的境地。近年来,国家意识到农村的贫困落后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短板,乡村振兴的实施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企业等非农群体被更多地关注到,很少有人关注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群体的存在,以及对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困境入手,分析乡村振兴中增强农民主体地位意义与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在尊重农村主体地位与激发农民参与性方面提出参考意见,旨在培育乡村建设主体的自觉性,完成乡村建设由"外部催化"到"内部发动"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政策、科技、市场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并提出相关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乡村描绘了一幅美丽蓝图。选取甘肃省10个贫困县的二百名农民,调查分析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民的主体参与性情况,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与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204-206
十九大报告宣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的最不平衡之一体现在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大,最不充分便指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实现乡村振兴对于破解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直接接触广大人民群众,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干部角色新定位,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分析农民主体意识现状。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农民主体意识有所提高,但仍较为薄弱,要从转变农民不良思想观念、提升农民自身素质、破解城乡二元壁垒三方面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激发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结合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大力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也给三农问题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农村和农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我国新型农民如何演化,应具备哪些素养,如何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丹 《农家参谋》2022,(11):19-21
农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工作真正的执行者,是农村发展的规划者、实干者,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人才基础.为了能够良好落实党中央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必须高度重视对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的培训,基层干部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作为乡村经济活力和源泉的开发者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由五大板块组成,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社会主体协同推进,总体上就是要坚持党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村社落实、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然而,当下农民主体地位却受到农民自身主体认识不足、政治参与性不强及农村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挑战。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治理、培育农民组织以及完善农村资源分配制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农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现代化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方面的现代化,更需要思想观念方面的现代化。本文首先对研究的相关背景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以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优劣的重要尺度.但在实际运行中基层干部无论是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还是在管理方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乡村...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04-205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紧接着,2018年党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三农问题这块短板能否及时补齐,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梦想成真。然而,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这个主体,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和要求不断升级。为了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策略,通过解读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价值导向,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问题和挑战,认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的关键要素是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结合浙江、广东、云南、江苏、陕西等典型案例,得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的策略主要包括改革和创新培养理念、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创新评估体系与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翻开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篇章。本文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关系,在总结宁波市鄞州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工作经验及探析目前亟待解决的三大培育机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必须要完善制度保障机制、构建优秀人才回流的动力机制、创新职业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保定市大激店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了解农民的多样化职业,以及农民职业多样化的意义,探讨了农村村民职业多样化的路径,以期留住农民,激发农村活力,助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提高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风文明。但是当前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主体意识不强,创新意识欠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农民迷信思想盛行等问题。对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民进行先进思想观念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自身也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等方法推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留守农民的思想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他们出现内心焦虑、心理失衡、主体意识缺失等问题。加强留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的重要保证,是维护乡村社会安定和谐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在新生活方式教育基础上,促进留守农民对新型社交关系的认同;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基础上,培养留守农民的大局意识;在新的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增强留守农民主体地位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农业科技人才一直作为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完善农村人力开发措施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和农民富裕的重要手段。文中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为切入点,对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动力,也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文章以乡村振兴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意义为切入点,阐述了职业教育发展可丰富乡村人才储备,推进乡村振兴,以此为基础,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