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相似文献   

2.
进行外来有害杂草薇甘菊的防除以后,热带亚热带经济园林和林地中的薇甘菊容易再次发生危害,成为薇甘菊防除的一大难题,防除后及时种植其他覆盖植物是减少薇甘菊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为寻找在经济园林和山林等荫蔽或半荫蔽环境下,能有效覆盖地面并且减少薇甘菊发生的植物,分别选择果树下的阴地和光照充足的阳地2种类型地块,用薇甘菊和甘薯进行1∶1人工混种,比较薇甘菊和甘薯在不同光照地块上的生长优势.结果表明,阴地上甘薯的长势超过薇甘菊,阳地上薇甘菊的长势则强于甘薯,因此在具有荫蔽条件的地块上栽种甘薯,能起到抑制薇甘菊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苗的茎围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苗的株高生长无显著作用。薇甘菊茎叶覆盖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芽接小苗茎围增量显著高于种植薇甘菊1株处理,而与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处理后3和9个月,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反映了薇甘菊水浸液0.25 g/mL和薇甘菊覆盖处理的橡胶树小苗光合效率高。因此,在试验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薇甘菊植株对橡胶树小苗还未造成不良影响,薇甘菊水浸液和茎叶覆盖能促进橡胶小苗生长,生产上可以用作有机绿肥,但必需晒干以免造成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薇甘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以及明确其在海南岛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踏查,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海南岛内薇甘菊的生活环境。结果显示:(1)海南岛有110个薇甘菊生长点,分别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并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2)薇甘菊在低海拔的路边、林边和水边最为常见;(3)薇甘菊常伴随禾本科、菊科、豆科和天南星科植物出现。海南省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为薇甘菊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踏查研究可以明确海南岛薇甘菊分布现状,为薇甘菊在海南省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对农田常见杂草和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中次生化合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生测试验评价了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3种常见农田杂草以及水稻(Oryza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干物质质量浓度为0.005~0.100 g/m L 的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对狗牙根、稗草和牛筋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中0.050~0.100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干物质质量浓度为0.025~0.100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0.050~0.100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而质量浓度为0.005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则对水稻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施加少量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溶液可以有效控制稻田杂草,且不会对水稻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年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茎的解剖观察发现,不同年龄的薇甘菊茎的解剖学特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1年生的薇甘菊茎是初生结构;2年生的薇甘菊出现次生生长;3年生的薇甘菊茎次生生长继续进行,原先棱角处由于整体生长缓慢,出现凹陷现象,初生生长的表皮被周皮取代;4年生的薇甘菊茎开始出现退化现象,皮层内叶绿体降解,表皮沉积物明显;5年生薇甘菊茎的周皮开始脱落,出现明显的干裂碎片;6年生薇甘菊植株的茎内髓心大量沉积单宁类物质,初生韧皮部已经脱落,次生韧皮部产生的周皮已经死亡,开始脱落,整体呈现功能丧失状态。  相似文献   

7.
薇甘菊繁殖能力超强,生长速度惊人,严重威胁到孟连县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安全。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薇甘菊预警监测及防控工作的经验,对全县薇甘菊发生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旨在为全县的薇甘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薇甘菊挥发油对5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绿豆、小麦、苋菜、油菜籽5种种子为受体,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种子的化感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薇甘菊挥发油,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5种供试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低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能够促进大豆的根长和苗高生长,能够促进绿豆的根长生长;就5种供试作物而言,油菜对薇甘菊挥发油最敏感,其次是苋菜,小麦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正梁河县从2008年开始调查外来入侵生物时,发现县域内有薇甘菊为害。梁河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最适宜薇甘菊的生殖生长及扩散为害。除海拔高于1400 m以上区域还没发现薇甘菊外,低海拔的林地、农田、沟渠、荒山等都发现薇甘菊的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10.
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防除薇甘菊药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药剂筛选、盆栽药效比较试验和小区药效表证,结果表明:2,4-D钠盐、2,4-D丁酯2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防除恶性杂草薇甘菊是较理想的药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其生长和危害;施药部位以植株的中部和上部效果最好;在其药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杀灭薇甘菊活性:不同生长阶段的薇甘菊对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以幼苗期至生长盛期防效最高,开花后耐药性明显提高;2甲4氯防除薇甘菊达不到防治上要求。  相似文献   

11.
薇甘菊为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被称为"植物杀手",是我国检疫性的林业有害生物。目前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结合人工清除的方法来遏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总体防效还不是非常的理想。开展薇甘菊综合防治,采取的人工持续清除和专杀除草剂,引入田野菟丝子和种植一些遏制薇甘菊生长的速生树种,以及天敌防治等措施。而本文就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桉树混交林对薇甘菊的入侵控制效果。[方法]以桉树纯林作对比,设置1行桉树+1行相思树(混交模式A)、2列桉树+2列相思树(混交模式B)2种混交模式,对3种造林模式的林木生长状况、薇甘菊生物量、叶生物量、林分透光度、薇甘菊盖度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控制薇甘菊的关键因素。[结果]混交林中,相思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单株叶生物量等均比桉树纯林的大;林分透光度、林分薇甘菊生物量表现为桉树纯林>混交模式B~混交模式A(P<0.05),林分乔木层的总叶生物量、薇甘菊生物量表现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3种造林模式内,薇甘菊盖度达70%以上只在桉树纯林内存在,盖度只有5%~10%或者没有薇甘菊的只在混交林内存在。[结论]综合以上因素,3种造林模式对薇甘菊入侵控制效果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说明林分密度、枝叶繁茂程度、林分透光度等因素是控制薇甘菊入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被称为“植物杀手”。2008年镇康县首次发现薇甘菊危害,目前已蔓延至7个乡镇,危害面积达1.8万亩,对橡胶、坚果、咖啡、甘蔗、玉米、柑橘等农作物和经济林木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作者对镇康县薇甘菊发生现状和危害蔓延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薇甘菊生长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Miania micrantha),属于菊科、假泽兰属。薇甘菊是一种攀缘植物,喜欢阳光,只要一生根就会攀着大树向上爬,爬到树顶就迅速蔓延,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被攀缘的植物因长期缺少曰照而枯萎。另一方面,薇甘菊通过根系分泌一种具有“他感作用”(Alellopathy)的物质,渗入土壤,这种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其生长。如任薇甘菊生长,一旦扩散,危害极大,儿年内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枯萎甚至死亡。英国人夸张地形容薇甘菊“分钟能跑一英里!”  相似文献   

15.
薇甘菊为世界上最具有入侵性与危害性的恶性杂草之一,其生长迅速,传播蔓延速度快,危害性大,难防难治。本文阐述了薇甘菊在腾冲市发生现状和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消除薇甘菊对腾冲市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以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薇甘菊提取液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提取液处理,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52%,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60%,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大于对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薇甘菊对鬼针草幼苗总叶面积、最大量子产额和冠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非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3.50 g和36.92 g,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2.19 g和16.53 g,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幼苗的根重的影响大于对入侵地的;入侵地鬼针草种子及幼苗对薇甘菊具有一定的化感抗性。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于1月17日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万方浩、钱万强和樊伟团队关于重要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的研究成果,多角度揭示了薇甘菊在全球入侵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和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和管控薇甘菊进一步入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综述薇甘菊在国内的命名情况,总结薇甘菊在国内的主要入侵地段,分析了薇甘菊入侵生境的生态限制因子,以此来探讨和预测薇甘菊在国内的研究方向,并提出有效控制薇甘菊的生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杂草,生长迅速,难以控制.2012年10月28日在江西赣州会昌县发现薇甘菊,长势良好,能正常开花,危害尚不严重.  相似文献   

20.
薇甘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双桃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11-3713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分析了杂草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 H.B.K.)对入侵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后明显改变了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使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薇甘菊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等性质的影响不明显。薇甘菊入侵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形成了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