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广美  王继鹏  梁国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28-17130
立足于地形,结合实际土壤植被,利用肥城市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划指标,对肥城市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肥城市共分4个区,Ⅰ类属于康汇河流域的康汇盆地平原气候区,是重要的农业作物种植高产区;Ⅱ类为桃园低山丘陵气候区,适宜种植耐旱植物;Ⅲ类为大汶河北畔汶北平原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作物种植高产区;Ⅳ类属于肥东、肥北低山丘陵区,常年平均风力较大,土壤贮水能力差,适宜种植耐旱抗风作物。  相似文献   

2.
东北农作区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农作制分区角度,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东北农作区种植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情况,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法探讨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主要作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985—2005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麦种植比重的减少和大豆种植比重的增加,种植结构整体上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各农作亚区形成了特色种植结构。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形成了各自主要的生产区域。主要变化为:水稻和玉米种植区域增加,小麦种植区域大幅缩减,大豆种植范围重心北移和种植区域增加。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而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是种植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1肥料在特色种植生产中的应用现状1.1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专业村及周边广大种植区域,由于规模生产,集约经营,效益可观,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特色种植中来,从而促进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般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亩,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光照、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对滇西金沙江流域河谷盆地区域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和不利气候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将促进该地区突尼斯软籽石榴的推广种植和优质高产,同时,对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种植。马铃薯是青海的特色优势作物,种植区域广泛,全省适宜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常年种植面积140万亩左右,是全省排名第二位的重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原县积极推广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大力发展以马铃薯种植为特色的区域优势作物,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特色作物种植是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对大庆市221位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生产特征、政策环境特征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特色作物种植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对特色作物的了解程度、是否参加合作组织、销路预期、对粮食补贴的评价以及获取市场信息的难易程度这6项指标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HJ-1 CCD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风云三号(FY-3)和高分一号(GF-1)影像为辅助数据源,选取作物种植结构复杂的菏泽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多时相NDVI阈值剔除法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以土地利用类型和训练样本区数据作为辅助,提取出菏泽市玉米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并检验其精度。结果显示:在复杂的作物混合种植区可以利用HJ-1 CCD影像提取出玉米种植面积和分布信息,总体分类精度为90.2%,面积总量精度为91.7%。本研究为其他区域利用HJ-1卫星影像提取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青海马铃薯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青海省六大作物之一,也是青海省的特色作物,适合青海冷凉的气候条件,种植区域广泛,尤其是在干旱山区,既是农民的主要粮食和经济收入来源,又是一种避灾作物。"十五"以来省政府将马铃薯确定为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农户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与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会影响农户是否主动改变作物类型。【结论】为提高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今后宜从提高农户主动适应行为入手,引导农户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在应对行为上需有更为高层次的区域布局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1.
小茴香是海原县区域特色优势作物,通过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膜侧种植,为小茴香创造了更好的生长条件。通过丰产栽培摸清了小茴香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茭白-水芹菜种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稳定和发展缙云地区经济作物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区域特色,根据示范种植试验与实践经验,介绍了茭白-水芹菜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针对目前化肥、农药施用过量,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充斥市场,导致农产品餐桌污染严重等问题,选取宁夏不同优势特色作物种植区域,对其发展过程中农产品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优势特色作物安全生产的思路和措施,确保生产出安全、优质、绿色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为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作物种植,积极引进特色作物甜菜种植,采用先进的滴灌栽培技术,提高亩纯收入。  相似文献   

15.
草莓产业逐步成为泗洪县特色农业产业,但气候因素对草莓生长发育、果品品质均有较大影响。本文基于泗洪县特殊地理特征与当地多个气象台站气象要素统计分析,得出在草莓生长中温度、光照和相对湿度是最重要的影响要素,利用GIS系统绘制出泗洪县草莓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以期为当地草莓种植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种植布局、提升草莓果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促进毛乌素沙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陕西省富平县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体积比(1∶1,1∶2,1∶5)混合后,分别于第1季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第2季作物(小麦、马铃薯)收获后,对土壤质地、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结果】1)随拌沙比例和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砂粒比例增加粉粒和黏粒比例减少;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质地趋于砂质化,粉粒和黏粒向土壤下层运移;2)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砒砂岩与沙1∶2和1∶5复配土壤;随着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大趋势,而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3)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和作物种类对复配土壤作物产量影响明显,总体上表现为1∶2和1∶5复配土壤的作物产量较高。【结论】复配土壤耕层质地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趋于砂质化;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具有较高的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且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而增大;玉米、大豆和冬小麦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2复配土壤上种植,马铃薯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5复配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水稻种植空间分布及面积等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以抚远县为研究区域,利用EOS/MODIS数据进行水稻面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抚远县水稻面积309 513.32hm2。水稻种植区域精度较高的图框区域集中在抚远县中部及南部地区,这些地区水稻种植比较集中,且所占比例很高,其它作物较少,对混合像元的精度影响小;精度较低的图框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水稻种植较零散且其它混种作物种类及荒草类别比较复杂,混合像元分类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基于气象资料的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统计模型,为构建作物产量模型提供支持。【方法】获取河南、河北、山东合计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20年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趋势收获指数,收获指数观测值与趋势收获指数差值即为由气象要素决定的气象收获指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冬小麦收获指数统计模型,模型模拟并反映气象要素变化对冬小麦气象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气象要素与气象收获指数相关关系显著,但单站尺度和区域尺度的显著性水平存在差异。利用209组独立数据,分别在单站和区域尺度对建立的冬小麦收获指数模型进行了验证,单站尺度上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和斜率分别是0.65和0.4(2n=209,P0.001),均方根误差12.2%,平均偏差-2.4%,拟合指数75.8%,模拟效率42.3%;区域尺度上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和斜率分别是0.56和0.33(n=209,P0.001),均方根误差13.3%,平均偏差-1.3%,拟合指数为69.0%,模拟效率为31.7%。【结论】基于气象资料构建的冬小麦收获指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冬小麦收获指数的动态,该模型可与作物NPP模拟模型相耦合,用于区域尺度上冬小麦产量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保定特色林果气象要素精准靶向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现自动靶向精准发布气象信息,进而减轻气象灾害对特色林果种植的影响,提高其产量。【方法】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并提供接口,数据持久层采用mysql数据库保存区域站数据信息,设计了用户登录、数据交互查看子系统、靶向发布子系统和“一键式”发布监控子系统4个部分。【结果】解决了传统气象服务在信息传播不及时、信息传播范围有限等方面的问题,达到方便、快捷、高效的业务目标,以最大程度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为广大农业种植大户提供预报及防御信息。【结论】通过研究网格预报结合设置的阈值算法,在特色林果种植气象灾害预防及防御方面展开服务产品应用,解决传统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不及时、信息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在葡萄、桃、草莓不同生育期,最终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大的气象要素实现精准靶向发布,进而减轻气象灾害对特色林果种植的影响,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20.
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是作物动态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解邯郸市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布,本研究选用250 m分辨率的MODIS陆地植被数据产品MODIS 13Q1,经过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作物物候信息调研、典型地物时序曲线提取、建立决策树等步骤,完成2010—2016年邯郸市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提取。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空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均集中于东部平原区;种植面积的年际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历年差别不大;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面积提取误差平均分别为10.57%和13.40%,符合大区域作物面积提取要求。本研究为大区域范围下通过遥感技术快速提取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参考方法,同时为邯郸市作物种植规划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