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江南、华南大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部、川西高原累计降水量有40毫米-70毫米,其中江南北部以及广西北部、广东中西部及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有90毫米-130毫米,局地150毫米以上;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降水量有5毫米-20毫米,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区、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有30毫米-50毫米。未来一周,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  相似文献   

2.
利用JICA项目在威宁、大理、昆明、丽江、临沧、勐腊、蒙自、腾冲8站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云贵高原上空的可降水量特征。计算和分析表明,云贵高原全年可降水量为8 253.3 mm,较为丰富,可降水量在湿季大大超过干季。夏季可降水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年内变化明显,昼夜年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7月最多,2月最少。在云贵高原上空,可降水量是由北向南增加的。  相似文献   

3.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1月18日-24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江南南部、华南、云贵高原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东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有1-3毫米降雪,其中西藏南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可达  相似文献   

4.
云垂直结构是影响大气辐射的重要参数,其时空分布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1km云层产品,计算了中国及周边地区(0-55°N,70-140°E)云的出现概率,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单层云的出现概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的出现概率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少云,热带海域和中国南方多云,多数地区夜间云出现概率略高于白天;除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以外,多数地区单层云比多层云更常见;多数地区高云占单层云的比例最大,而中国大陆南部单层的中云较常见,西太平洋北部海域常被单层的低云覆盖;夏秋两季云出现概率普遍大于春冬两季,尤其印度半岛北部的云主要出现在夏季;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单层云少于多层云,冬季尤其明显,而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全年单层云更常见;夏季单层的高云占全年单层云的比例最大,青藏高原部分地区超过35%,这与其地形特征和夏季对流活动旺盛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 要:为了解西北东部降水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贫困实施扶贫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81站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相关系数、相对变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北东部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东部边界附近、甘肃岷县—临洮—华家岭、宁夏固原一带,增加区在德令哈—都兰—托勒区域;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中东部、南部,增加区在青海中东部、西南部;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河西走廊西端,增加区在青海中西部、北部、陕西南部;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南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增加区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冬季降水量(除个别站点外)均为增加趋势。季节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高值区在青海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低值区在祁连山区及青海南部、陕西南部。近50年秋、冬季降水量发生突变,判断可能的突变点分别是1975年、1986年。  相似文献   

6.
利用沙漠腹地地基GPS数据、周边探空资料、MODIS近红外水汽数据,分别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水汽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了解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结果的分析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相对高值区,水汽值普遍高于其周边山区;沙漠西南部靠近青藏高原一带为水汽的低值区。无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年内变化都是一致的,夏季最大,秋季高于春季,冬季大气可降水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东部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北东部降水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贫困实施扶贫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81站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相关系数、相对变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北东部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东部边界附近、甘肃岷县—临洮—华家岭、宁夏固原一带,增加区在德令哈—都兰—托勒区域;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中东部、南部,增加区在青海中东部、西南部;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河西走廊西端,增加区在青海中西部、北部、陕西南部;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南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增加区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冬季降水量(除个别站点外)均为增加趋势。季节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高值区在青海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低值区在祁连山区及青海南部、陕西南部。1961—2010年秋、冬季降水量发生突变,判断可能的突变点分别是1975年、1986年。  相似文献   

8.
对临夏州19712015年气温、降水,19802015年气温、降水,19802015年干旱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干旱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气温急剧增暖,气温变暖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以临夏市变暖趋势最为显著,南部变暖次之,北部变化最小。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802015年,气温急剧增暖,气温变暖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以临夏市变暖趋势最为显著,南部变暖次之,北部变化最小。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8090年代偏少,进入21世纪后临夏南部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大幅度较大,北部偏少。临夏出现区域性干旱年份占88.9%,无旱年占11.1%;区域性春旱发生概率为58.3%,春末夏初旱发生概率为44.4%,伏旱发生概率为44.4%,秋旱发生概率为22.2%,春旱、秋旱略有增加,春末夏初及伏旱略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资》2019,(6):14-14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西部及贵州和西藏南部累计降水量有10毫米-30毫米,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大部、华南中西部有40毫米-8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100毫米以上;上述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以上。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南部有1毫米-5毫米降水。未来一周,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平  相似文献   

10.
刘明芝  张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62-5463,5494
利用2008~2012年本溪县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本溪县近5年各区域不同时段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表明,本溪县各地气候变化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其中中部为全县气温最高地区、北部最低、南部和东部略低;而南部为全县降水最多区域,东部略少,中部和北部偏少。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97个气象台观测站点34 a(1980~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结合克里金插值法分析湖南省降水量时空分布,并通过线性回归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研究湖南省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降水量空间变化大致为东部、南部向西部、北部呈半环状递减,降水量丰富带呈"人"字形,始于雪峰山北端,沿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南岭伸展;(2)年内降水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春季降水集中在湘东南,而夏季集中在湘东北。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普遍较少;(3)湖南省年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四季中除夏季以外降水量均为下降的趋势。春季湘西北地区和洞庭湖平原呈增加趋势,夏季湘东南以及湘中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显著,其他地区为降水减少区。而秋季和冬季大部分地区均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君 《农业与技术》2013,(4):175-176
为减少降水对福州市农业的影响,使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有效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州市9县市的1981~2010年逐年、季节和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福州市30a来年度降水量波动较大,且有增大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季和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少;降水量分布特征是沿海最大,内陆次之,岛屿最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9-2019年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采取降水倾向率法、5年趋势滑动法、克里金插值法等分析河南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30年河南省年平均降水量为773.5mm,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性减少;②年降水量的51.2%集中在夏季,四季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降幅最大的是夏季,春、冬季的降水倾向率基本相当,秋季降水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③河南省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南部降水量大于北部地区,空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
使用旅顺口区历史气象观测资料,与当地不同地域气候资料相对比,为掌握旅顺口区气候变化和提高本地化预报精细程度提供气候依据而做出有益探索。分析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南部冬季气温比北部高1.0℃左右,西部夏季气温比东部高0.8℃左右;对年降水量进行统计,全区东到东南部降水略多、西部和北部次之、南部略少。温度预报指标主要根据地域进行修正预报;降水预报指标主要是根据过境本区域的南来、北来系统影响的主要区域,进行各站点的定性预报。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采用东北地区16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月的降水量地面观测资料,并对该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部分区域夏季降水量在300~400mm,总体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空间分布特征。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存在明显的降水高值区,夏季降水量达到600mm以上。近50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在辽东半岛与长白山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黑龙江中部降水量明显减少,部分区域的减少趋势超过~(-1)5 mm·(10a)~(-1)。吉林南部与辽宁东北部的夏季降水增加明显,变化趋势达到10~15mm·(10a)~(-1)。  相似文献   

16.
农用天气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5月15-21日),江南及华南多强降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新疆西北部、东北大部降雨量有10-3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6成;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5成,海南降水仍偏少。气温方面,华北北部、东北及青藏高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新疆、云贵高原等地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17.
为湖南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精准数据参考,基于风云3B(FY-3B)微波辐射成像仪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湖南省47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FY-3B遥感土壤湿度数据较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干0.066m3/m3,均方根误差(RMSE)、无偏均方根误差(ub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164 m3/m3、0.099 m3/m3和0.509,升轨数据和降轨数据精度大致相当。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差呈北部偏湿南部偏干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东部地区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其中东北部地区精度最高。由于夏季降水、晴热高温、季节性干旱及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土壤湿度数据在7—9月偏差最小,RMSE在3月达峰值后逐步降至7月的全年最低值,ubRMSE在7—8月达最高值,MRE最低值出现在10—11月,且各评价指标在7—8月波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香蕉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研究表明,香蕉黑斑病主要危害香蕉中、下部叶片。香蕉各生育期危害程度为:断蕾至收获期较重,孕大穗至抽蕾期次之,营养生长至花芽分化期较轻。香蕉黑斑病发生以海南省北部发生较重,中部和西部次之,南部较轻,这是受地理位置的气候条件差异所致,在早春1-4月,降水量50mm以上,日照百分率为43%以下,病害发生趋重;降水量在20mm以下,日照百分率达54%,病害发生轻(P〉O.05)。在海南省北部地区,1-6月香蕉黑斑病发生轻重与温度、湿度呈显著相关,与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但1-4月该病发生与湿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湖南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精准数据参考,基于风云三系列卫星B(FY-3B)微波辐射成像仪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湖南省47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FY-3B遥感土壤湿度数据较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干0.066m3/m3,均方根误差(RMSE)、无偏均方根误差(ub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164m3/m3、0.099m3/m3和50.9%,升轨数据和降轨数据精度大致相当。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差呈北部偏湿南部偏干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东部地区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其中东北部地区精度最高。由于夏季降水、晴热高温、季节性干旱及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土壤湿度数据在7—9月偏差最小,RMSE在3月达峰值后逐步降至7月的全年最低值,ubRMSE在7—8月达最高值,MRE最低值出现在10—11月,且各评价指标在7—8月波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宁夏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宁夏具有代表性的中部(盐池、海原)和南部(西吉、隆德)4个区县1971-2007年以及北部(青铜峡、石嘴山)2个市1971-1985年的马铃薯产量统计资料,及对应的各地气象台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试验。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生育期内各气候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因子对马铃薯最终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通过相关系数得到影响宁夏南部马铃薯气象产量的气候因子为4月日照时数;中部为4月日照时数、7月降水量;北部为6-8月降水量及8月的日照时数和气温。利用积分回归法得到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为气温,其次为降水和日照,其中气温在结薯期对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的负效应,降水在结薯期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正效应。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得到对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南部为7月上旬降水量,中部为7月降水量,北部为8月上旬降水量。【结论】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