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缓/控释肥为因素,考查化肥养分减少情况下对甬优 1540 的应用效果,探索在与常规施肥投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确保水稻增产增效的缓/控释肥施肥管理方式。结果表明,667 m2基肥施用欧润尼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或金正大控释肥 50 kg,追肥尿素 10 kg,穗肥水稻配方肥 5 kg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等量氮素用量(N 180 kg/hm~2)条件下,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效应,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在不同施用量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两试验点产量分别为8 977.5 kg/hm~2(罗山)和8 986.5 kg/hm~2(固始),较同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尿素全量处理增产4.40%、4.42%,差异达显著水平。控释尿素全量的3/4处理和1/2产量处理均与普通尿素全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减少1/4~1/2的氮素用量时也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氮肥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全量的1/2处理最高,两试验点分别为66.5%和68.3%,较同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尿素全量的1/2处理提高19.2、20.6个百分点。同时,控释尿素还可明显降低水稻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全量的3/4(N 135 kg/hm~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丰产性好、综合性状适于建德市农业生产实际的水稻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对6个甬优系列籼粳交水稻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丰产性最好,单产为10 171.5 kg/hm~2,比CK(甬优15)增产14.97%,但生育期偏长,为163 d,成熟期为10月31日,不利于后茬冬种。甬优1540生育期较短,为147 d,成熟期为10月15日,有利于后茬油菜种植。其单产为9 595.5 kg/hm~2,比CK增产8.46%,仅次于甬优12。因此,在无冬作条件的单季稻区可选种一季甬优12,以取得水稻高产,而有冬作条件的区域宜选种甬优1540,能在保障水稻丰产前提下,提高复种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进行了杂交水稻新组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140组合产量居参试品种之首,达9 151.5 kg/hm~2,较对照中浙优1号增产2 287.5 kg/hm~2,增幅33.33%;深两优862组合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为8 902.5 kg/hm~2,较对照中浙优1号增产2 038.5 kg/hm~2,增幅29.7%;甬优1540组合产量居参试品种第3位,为8 872.5 kg/hm~2,较对照中浙优1号增产2 008.5 kg/hm~2,增幅29.26%;拟下一年扩大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杂交水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处理为施氮量(N),副区处理为移栽密度(D)。主区、裂区均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施氮量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有正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的提高有负效应;栽插密度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的增加有负效应;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密度比施氮量效应更显著。【结论】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甬优1540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如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实现水稻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kg/hm~2,栽插密度25.5万蔸/hm~2,产量高达9.63t/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明确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甬优1540生育进程、分蘖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有效穗增加,而每穗总粒、结实率呈减低趋势;但氮肥水平过高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下降,不利于高产。移栽密度对经济性状与产量影响较大,密度过小,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偏少;密度过大,成穗率下降,结实率偏低,同样不利于高产。[结论]要达到高产水平,甬优1540以氮肥用量240 kg/hm~2、移栽密度24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控释氮肥在直播油菜上的应用效果和施用技术,研究成都平原冲积性水稻土上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单施及其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011—2012年,在相同施氮量(N 189 kg/hm~2)条件下,设置普通尿素单施(PU)、控释尿素单施(CU)、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各50%配合施用(PCU)3个处理。2012—2013年,在相同施氮量(N 180 kg/hm~2)条件下,按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比例33%、50%、67%(PCU33、PCU50、PCU67)和一次性基施氮肥(T1)、基肥+1次苗期追肥分次施氮(T2)设置6个处理(PCU33T1,PCU33T2,PCU50T1,PCU50T2,PCU67T1,PCU67T2)。结果显示:同等施氮量(N 189 kg/hm~2)下,与普通尿素单施处理(PU)相比,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PCU)具有相对较高的籽粒产量(3 166.9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8.0 kg/kg)、氮肥偏生产力(16.8kg/kg)、氮肥贡献率(47.9%)和氮肥表观利用率(54.5%)。在相同施氮量(N 180 kg/hm~2)和普通尿素、控释尿素配施条件下,PCU33、PCU50处理的籽粒产量(162 9.0、182 0.1 kg/hm~2)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或明显高于PCU67处理的。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为33%~50%,并采用氮肥一次性基施有利于直播油菜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控释尿素处理减量25%氮时,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5.3%~7.8%,与普通尿素分期施用相比,增产2.6%~2.9%;稻谷产量与控释尿素施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控释尿素处理稻谷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其显著提高实粒数。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果显示,控释尿素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控释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幅为17.1%~34.1%。当目标产量为8.35~8.41t/hm2时,控释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为氮102~128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桐乡市配方施肥的效果,在石门湾进行水稻甬优1540配方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每667 m2产量(折干)为602.62 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34%、20.39%和49.05%;配方施肥施用缓释肥,每667 m2产量(折干)为582.36 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0.19%、36.91%和54.21%。水稻甬优1540配方施肥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控释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高海拔区夏莴笋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莴笋品种青美为指示品种,试验观察了控释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高海拔夏季莴笋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P_2O_5 150 kg/hm~2、K_2O 210 kg/hm~2的条件下,施氮配比为40%有机肥氮(N 108 kg/hm~2)与60%控释尿素(N 162 kg/hm~2)时,较单施普通尿素处理(施N 270 kg/hm~2)株高增加5.50%,茎长增加13.39%,茎粗降低2.46%,单株重增加5.56%,折合产量增加5.67%;较单施控释尿素处理(施N 270 kg/hm~2)株高增加3.14%,茎长增加10.39%,茎粗增加6.74%,单株重增加8.50%,折合产量增加8.55%。  相似文献   

11.
不同控释肥种类和施用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控释肥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肥料不同运筹方式相比,控释肥施用量750 kg/hm~2的处理和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的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控释肥施用量600 kg/hm~2+大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的处理。同一用量不同控释肥处理相比,控释肥A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高于相同数量的控释肥B处理。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控释肥A、施用量600 kg/hm~2为较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甬优1540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甬优1540为研究对象,在浦江县进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甬优1540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索甬优1540在浙中地区的高产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10 d,水稻全生育期缩短3 d,有效穗、成穗率与结实率相应减少,产量下降;水稻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密度过小,水稻成穗率较高,但有效穗偏少,不利于高产;移栽密度过大,有效穗较多,但成穗率下降,结实率偏低,同样不利于高产。根据试验结果,甬优1540在浙中地区的高产种植模式为5月10日左右播期,移栽密度18万·hm~(-2)。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31-232
以单季晚稻甬优12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种类对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氮肥用量210kg/hm2条件下,包膜控释尿素处理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480 kg/hm2,增幅5.13%,比配方施肥处理增加418.5 kg/hm2,增幅4.44%。包膜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习惯施肥处理及配方施肥处理提高77.92%和49.73%。  相似文献   

14.
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适合四川水稻生产的控释尿素,旨在水稻高产和简化(一次性)施肥.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在中高肥力土壤上比无氮处理最高增产3943.0 kg/hm2(50.78 %),比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增产1062.0 kg/hm2 (9.97 %);在中低肥力土壤上最高增产2647.7 kg/hm2(43.15 %),比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增产1868 kg/hm2 (27.01 %).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的效果略优于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增产稻谷约2 %~10 %.在90~150 kg N/hm2用量的范围内,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高肥力土壤施用量为150 kg N/hm2时最高,为61.25 %;在中低肥力土壤上用量为120 kg N/hm2时最高,为43.15 %.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的最高利用率在中高肥力土壤上高22个百分点,在中低产肥力土壤上高17个百分点.控释尿素的农学效率在中高肥力土壤上为19~33 kg 稻谷/kg N,在中低肥力土壤上为16~29 kg 稻谷/kg N.普通尿素的农学效率为9~20 kg 稻谷/kg N.控释尿素氮的释放速率必须根据当地气候和作物的需肥特性设计生产,才能充分发其作用与效果,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没有控释尿素使用之前,普通尿素的分次施用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耐德606水稻在广西桂中地区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水平,开展了不同施肥量对耐德606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施尿素345 kg/hm~2+氯化钾301.87 kg/hm~2处理产量最高,说明耐德606水稻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水平为尿素345 kg/hm~2+氯化钾30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钵苗机插技术,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40实现了水稻产量超过12 000 kg/hm~2,比普通机插粳稻品种高2 121 kg/hm~2,利润高2 722.5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甬优9号水稻的水肥调控技术,设置2个处理(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 773.85 kg/hm~2,比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 kg/hm~2,增幅7.37%。  相似文献   

18.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甬优1540产量为脲甲醛缓释肥处理>稳定性肥料处理>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水稻配方肥处理>木质素缓释肥处理,脲甲醛缓释肥处理和稳定性肥料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1%和1.2%。水稻株高以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最高,有效穗以脲甲醛缓释肥处理最多,每穗实粒数以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最多,千粒重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经济效益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667 m2效益可达465.6元。不同缓控释肥的施用对水稻生产有省时省工的作用,施氮量和缓控释肥氮素前期(水稻分蘖期)释放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缓控释肥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尿素减量施用对春小麦的生长、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减量10%~30%较普通尿素传统施肥(施N225.0 kg/hm~2)小麦增产6.1%~11.9%,控释尿素全量处理与普通尿素传统施肥产量相当。用控释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施较普通尿素传统施肥高2.39~18.99百分点,其中以控释尿素减量30%最高。控释尿素全量及减量处理的纯收益较普通尿素处理增收102.6~3105.1元/hm~2,以控释尿素减量20%处理纯收益最高。春小麦在控释尿素减量条件下能够实现节本增效,其中以控释尿素减量20%~30%施用效果最佳,可在春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临稻16为材料,研究了腐植酸控释水稻免追肥对机插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控释水稻免追肥显著影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常规施肥处理(CK)相比,能够减少机插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全生育期供肥平衡,后期无早衰。实际产量随腐植酸控释水稻免追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济效益则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施肥量为1 050 kg/hm~2时效益最高,但后期水稻出现部分倒伏,存在减产风险,施肥量900 kg/hm~2的处理群体最优,无倒伏,效益略降低,因此,腐植酸控释水稻免追肥在山东省临沂库灌稻区适宜用量在900~1 0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