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胎母猪淘汰率高、 断奶后乏情、 二胎母猪产仔数低等是困扰生猪养殖、 阻碍养猪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猪的体况与品种、 后备猪和头胎猪营养、 后备猪的选育、 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猪的驯化以及头胎猪妊娠期和哺乳期饲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如何饲养好后备猪及头胎母猪,保证后备猪和头胎猪健康发育,为解决二胎母猪综合征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1 母猪二胎综合征的表现症状 母猪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后,产活仔数比第一胎更少,一般比第一胎减少18%以上,断奶7d内不发情或发情间隔期时间长,配种困难或分娩率下降,初产母猪淘汰率增高,母猪使用年限缩短. 2 母猪二胎综合征原因分析 2.1 骨盆及胃肠道发育不足 头胎母猪机体本身处于发育阶段,特别是骨盆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如果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不当,未注意膘情与性成熟及初配日龄的关系,极易造成后备母猪骨盆狭窄等问题,另外头胎母猪胎儿过大,初产母猪骨盆狭窄,造成难产,成为导致母猪二胎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二胎母猪综合症”是指一胎母猪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后,出现第一胎断奶后母猪失重过多而太瘦,断奶7d内发情率低,再次配种困难或分娩率降低,二胎产仔数降低(一般比第一胎减少18%以上),头胎淘汰率高(一般超过15%)等情况.而集约化猪场如何通过标准化操作尽最大程度降低此现象的比例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重要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今日养猪业》2013,(6):66-67
"二胎母猪综合征"指一胎母猪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后,出现第一胎断奶后母猪失重过多而太瘦,断奶7d内发情率低,再次配种困难或分娩率降低,二胎产仔数降低,头胎淘汰率高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后备母猪成种率及繁殖成绩,减少二胎综合征,延长使用年限,针对后备猪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应的营养需求关系,合理设计其饲料阶段及营养浓度。挑选260头后备母猪开展田间试验,随机分为两组,从后备阶段一直跟踪至二胎繁殖结束,结果表明,后备初情期时间较对照组提前8.14 d,初配背膘达标率提高30.94个百分点,后备猪成种率提高9.8个百分点,而头胎母猪仔猪断奶成活率提高3.71个百分点,平均断配间隔减少4.7 d,有效缓解二胎综合征问题;进一步跟踪二胎繁殖情况,试验组母猪无论是总产仔数、合格仔数,还是仔猪断奶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后备猪阶段合理科学的营养供给,对母猪前两胎繁殖成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提高后备猪的成种率及降低二胎综合征发生概率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垦永新原种猪场实行母猪分胎次饲养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琼华 《养猪》2007,(3):78-78
母猪分胎次饲养,可以减少头胎母猪有些疫病对二胎、三胎母猪的感染,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降低仔猪死亡率,是国外近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母猪分胎次饲养方法,是指单独设立一个母猪场(舍)饲养后备母猪和头胎母猪,场址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头胎母猪产仔断奶后,立即转入二胎母猪舍,在另个隔离区饲养二胎以上母猪。头胎母猪、二胎以上母猪所产仔猪,要单独进行保育和育  相似文献   

7.
《养猪》2020,(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美系后备母猪、头胎母猪和二胎母猪体尺指标参数,为后备猪的选留、头胎猪和二胎猪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试验选择200日龄左右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后备猪1 258、372和236头;头胎(头胎产仔结束测定)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种猪405、127和70头;二胎(二胎产仔结束测定)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种猪180、62和21头,进行种猪体尺指标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测定日龄相近的情况下,后备猪长白和杜洛克体尺指标接近,体重、体高、胸围和管围杜洛克略高于长白;体长长白高于杜洛克。头胎和二胎结束后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种猪的体尺指标都比后备期有大幅度提高。在头胎结束时,杜洛克种猪体高、胸围和管围是最大的,分别为(75.69±4.0) cm、(133.31±5.96) cm和(21.70±1.30) cm,长白的体长是最长的为(139.98±7.67) cm;在二胎结束时,同样得到了与头胎结束一致的体尺测定结果。杜洛克种猪体高、胸围和管围是最大的,分别为(78.42±3.36) cm、(139.28±6.36) cm和(22.23±1.7) cm,长白的体长是最长的为(150.11±7.81) cm。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后备猪体尺指标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具有各自优势项目,可以把体尺指标作为后备猪、头胎猪和二胎猪选育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母猪不发情分后备母猪不发情和经产母猪产后不发情两种情况。本地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体重超过100kg,外种母猪超过10月龄,体重超过135 kg未发情的视为不发情。经产母猪断奶后5~7d,如果发情比例低于70%(炎热季节比例更低),就属不正常。导致母猪不发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哺乳期营养不足引起母猪哺乳期营养不足,断奶后掉膘的主要原因是母猪采食量不足和哺乳母猪料的营养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养猪》2003,(4)
一种创新技术——分胎次饲养据HanSooJoo博士(2003)介绍,在1988年Le鄄man养猪会议上,Hanor公司的一组专家首次介绍了一种创新技术APP(SegregatedParityProduction,分胎次生产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将相同胎次的母猪分开饲养,以减少二胎和二胎以上母猪饲养场的疾病,提高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水平。依生产经营情况,这种技术可采取如下两种模式。在大的养猪集团公司或工厂化养猪场,可采取:后备母猪培育舍→P1猪场(场址应座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专门饲养头胎母猪,头胎母猪断奶后立即转入P2猪场)→P2猪场(场址同样为在一个隔离区域内,专门饲养二…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生殖营养对后备母猪发情和受孕的影响,选择日龄、体况较一致的二元杂(长白×大白)后备母猪56头,随机分为3个组,母猪头数依次为25、25、6头。试验1组添加有机硒生殖营养750g/t饲料,试验2组添加纳米硒生殖营养750g/t饲料,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在配种前饲喂20d。结果显示,在开始给药至用药结束后20d,试验1、2组已分别有19、15头后备母猪发情,发情率依次为76%和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1、2组后备母猪的发情多集中在给药第5天至给药后10d的这段时间,分别占各组发情母猪头数的89.5%和73.3%,其中给药后10d的母猪发情率最高。所有发情母猪均无返情病例出现。试验表明,生殖营养在促进后备母猪发情和受孕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0,(5)
现代养猪生产需要大量优秀的头胎母猪,优秀的头胎母猪是控制猪场二胎综合征、提供猪场能繁母猪的关键。笔者多年的养猪实践,从人力资源的要求、引种、头胎母猪的健康管理与驯化及独特的饲养、查情及促发情措施、发情记录、配种、人工授精注意事项、配种后的饲养管理和头胎母猪的淘汰原则等方面进行分类,分享头胎母猪精细化管理关键技术之精华,以确保全场能繁母猪繁殖性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48头浙江中白后备母猪按窝别、体重分成4组,在6~8月龄和配种后至第二胎分娩后20天期间,分别饲喂菜籽粕(含硫代葡萄糖苷 3.7mg/g)替代饲粮中豆饼蛋白质0、25、50和75%的4种后备母猪饲粮和繁殖母猪饲粮,以研究饲粮菜籽粕水平对青年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菜籽粕水平对母猪采食量、初孕年龄、头胎断奶至第二胎怀孕间隔时间、一次情期受胎率、平均妊娠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60日龄育成数、后备母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猪初孕年龄和断奶再怀孕间隔时间有随饲粮菜籽粕水平增高而延长的趋势,产活仔数和育成仔数有下降趋势。后备母猪增重成绩以25%菜籽粕替代组较优。仔猪20和60日龄平均体重菜籽粕组显著低于豆饼对照组(P<0.05),60日龄平均体重,50%菜籽粕替代组显著低于25%替代组(P<0.05)。由此可见,母猪饲粮中菜籽粕用量,按补充蛋白质计,以不超过25%为宜。  相似文献   

13.
母猪不正常发情常分为后备母猪乏情、初产母猪乏情和经产母猪乏情三类。发病原因有母猪营养供给不足或过多,卵巢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防治本病对于后备母猪可施行分舍圈养,管理饲养,断奶后加强运动,区物防治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母猪被认为是一个猪场的发动机,它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而后备母猪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其头胎次繁殖性能的高低,对其一生的繁殖成绩和使用年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减少二胎综合征对于猪场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未来,要重点培育。文章就作者从事养猪生产管理的经验,对于猪的理解和掌握的有限资料,主要就后备母猪的  相似文献   

15.
二胎综合征的成因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由于猪价持续升高,规模猪场母猪补栏的积极性很高、新建猪场比较多,初产母猪所占比例相当高(一般在20%~30%,个别猪场超过40%),其繁殖力的高低对猪场的影响特别大,初产母猪在繁殖力方面普遍表现不佳,表现分娩难产比例大、产程特别长(部分母猪分娩达12h以上),产后易感染、淘汰率高,产后食欲不振、采食量严重不足,乳房发育不良、奶水不足,母猪掉膘严重、断奶后发情延迟或不发情,发情配不上种、返情增多,配上种后的窝产仔数比第1胎还要少的现象,俗称为"二胎综合征"。相当一部分猪场的  相似文献   

16.
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终生繁殖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后备母猪不发情、1~2胎母猪繁殖障碍和淘汰严重(即所谓的二胎综合征)、母猪的利用年限短,其终生繁殖性能低等问题的出现,与后备母猪的选留、正确培育和饲养管理等有重要的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减少后备母猪不发情和降低二胎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等,是摆在猪场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这对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提高养猪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约50%母猪的二胎仔猪出生窝重低于头胎仔猪出生窝重,而且最近研究发现:二胎仔猪出生窝重大小与以后胎次仔猪出生窝重大小及母猪分娩率有很大关系。然而,养猪生产者可以通过改变猪场管理和母猪营养来逆转这一趋势,从而提高母猪二胎及以上胎次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PDS)是仔猪腹泻、被压、发育不全、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因为临床表现多样,很难确定病因。在某些特定的猪群,PPDS的发病率为15%~20%。青年母猪的头胎和二胎更易患PPDS。1病因与病机该病发生有多种致病原因,其诊断和临床检查也比较复杂。曾将其视为是母猪MMA(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  相似文献   

19.
正与欧洲国家相比:疫病感染、营养饲料、环境控制以及管理等因素,导致我国母猪繁殖生产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生产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产业的首要问题。后备母猪利用率低,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的时间和体重后不能及时发情配种,主要是因环境和饲料污染造成;经产母猪断奶后7 d内发情率低,尤其是头胎母猪以及夏季,窝产活仔数低以及健仔率低;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难;猪场全程  相似文献   

20.
解决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营养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第二繁殖周期时,母猪体内营养储备严重不足是造成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再次配种困难、二胎产仔数降低的根源。本文主要介绍了解决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等一系列繁殖障碍问题的营养学方法和饲养管理措施,以期为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