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茶材小蠹是世界茶树为害较为突出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在广东茶树上频繁发生。其危害具有“难防、难治、破坏强”等特点,目前尚未有针对茶材小蠹的系统性治理方法。本文从茶材小蠹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与思路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老茶树防治茶材小蠹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天牛在龙眼荔枝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沈育才(诏安县农业局363500)天牛是龙眼、荔枝的重要害虫,主要有龟背天牛和星天牛等,均属于鞘翅目,天牛科.近年来,在龙眼、荔枝发生普遍,为害日趋严重,笔者对其不同虫态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观察并提出防治方法.1、害虫来源为...  相似文献   

5.
2002~2015年,在良垌镇、新民镇、青平镇、石颈镇、河唇镇的不同类型果园,定期调查荔枝第一次生理落果至采果期结束的落地果实,采集回室内观察。结果表明:廉江市荔枝蒂蛀虫发生世代数和主害代稳定;不同荔枝品种发生期及受害时间差异较大;不同荔枝品种虫口密度及受害程度差异大;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变动与荔枝花果期密切相关。建议采取荔枝园间伐回缩技术,改善荔枝园生态环境等农业措施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于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喷施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假眼小绿叶蝉 Empaasca、pirisuga为主的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上一类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害虫。科学合理地制定其为害程度分级标准,对于正确地测算该虫的为害损失,估计其防治效果和开展预测预报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虽有这方面的报道,但仍然存在级值界限不够明确,在实际调查中不便掌握的问题。1988~1989年,笔者在研究该虫对茶树新梢损失率的同  相似文献   

7.
8.
荔枝裂果原因及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其 《福建热作科技》2005,30(4):32-32,31
通过对莆田市荔枝裂果的情况进行观察与研究,并通过田间防治实践,初步筛选并提出了荔枝裂果的原因和适宜当地的荔枝裂果防治方法,为大田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薯小象鼻虫是为害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常造成甘薯产量损失10%~20%,严重田块达30%以上。掌握甘薯小象鼻虫发生为害特点,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诱杀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治甘薯小象鼻虫、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农艺措施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云霄、诏安、漳浦等县乌叶荔枝产区发现一种为害荔枝枝干的新害虫一茶材小蠹(XyleborusForuicatusEIChhOFF)来势猛,为害严重.该虫属鞘翅目、小科。其形态特征和为害状,雌成虫黑色,圆柱形,体长2.4mm左右,触角膝状;雄成虫黄褐色,体长1.3mm左右。老熟幼虫体长约2.4mm,乳白色,肥胖,头部黄褐色,足退化,蛹为裸蛹,乳白色,后期变褐色。它以成虫多从l-2年生枝条上的叶痕和枝条分叉处咬破树皮蛀人木质部,蛀人孔直径约Zmm左右的圆孔,虫子蛀人枝干内为害成环状坑道,较小的枝条蛀成圆圈,在主干上蛀成约Zmm左右的水平坑道,孔口周围有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6,28(2):32-32
茶尺蠖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以浙江、江苏、安徽等茶区发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咖啡黑小蠹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黑小蠢是近年在兴隆华侨农场严重危害中粒种咖啡的重要害虫。据1989年对4—5年生咖啡树调查,植株受害率100%,枝条受害率29.7—82.5%,虫害枯枝率7.65—17.8%。该虫以雌成虫钻蛀咖啡枝条为害,幼虫和成虫取食蛀道壁上的真菌菌丝。田间种群数量通常在3月上旬开始剧增,3月中下旬为高峰期,7月至10月田间虫口极少,11月以后逐渐有虫口及虫枯枝出现。温度是影响虫口波动的主要因素。2.5%溴氰菊酶、25%杀虫双、40%乐菊酯各兑水1000倍对成虫直接触杀效果显著,死亡率均为100%。48%乐斯本、40%氧化乐果400—800倍液等12种杀虫剂田间喷雾对咖啡枝条蛀洞内的成虫、蛹、幼虫防效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茶丽纹象(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是江西有机茶园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赣东北的婺源茶区发生普遍.根据茶丽纹象的为害情况、习性特点及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该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茶枝镰蛾(Casmara patrona Meyrick)又名茶蛀梗虫,也称茶枝蛀蛾、茶蛀心虫以及茶钻心虫等,属鳞翅目织叶蛾科,以幼虫钻蛀茶树枝干为害。该害虫在浙江临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为茶树偶发性次要害虫,一般年份均轻发生或局部地块零星发生。然而,虫口的逐年累积也会导致严重发生。例如1988年横畈茶场185亩茶园中茶枝镰蛾普遍发生,春茶期间剪下茶枝镰蛾虫枝就有4300多公斤。本文对该虫的为害症状、重发生成因和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控制棉铃虫暴发为害应急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全国各主产棉区连年大面积暴发为害,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在控制棉铃虫暴发为害应急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抗虫性利用、翻耕灭蛹、促益控害、诱杀成虫、全程用药和预测预报。并根据对国内外治理棉铃虫的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和讨论,认为从我国各主产棉区农业生态系的基本特点出发建立区域性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技术对策和技术规程是控制其暴发为害,实现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腰果园茶角盲蝽为害分布型及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腰果园茶角盲蝽(Helopeltis fasciaticollis Popplius)种群消长过程为害分布型的测定及拟合其生长指数曲线,发现一年中其种群建立始于8—9月份,翌年1月份前,虫口增长缓慢,2月初起,虫口急剧增加,4—5月份是为害高峰期,6—7月份虫口自然减少,其空间构型除高峰期外,均属聚集分布,早期为Neyman核心分布。从虫口增长速度及空间构型来看,11—1月份是种群为害扩展的临界期,也是化学防治的最有利时机。为此,我们采取了定期全面调查,及早发现中心虫株(区),局部喷药(挑治)的策略,从而以最低的防治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把整个花、果期的盲蝽为害率控制在5%以下。每年收果后修枝和适当疏伐也是减轻茶角盲蝽为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白粉虱对美国棉花生产的为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牛巧鱼 《中国棉花》2000,27(10):8-10
近年来,白粉虱对美国的农作物为害严重,已成为棉花、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特别是甘薯白粉虱和银叶白粉虱这两个种更为突出。为此,美国的研究者研究和总结出了较合理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